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我國蠶豆產區分為秋播區和春播區,西南及長江流域等秋播區蠶豆在秋季播種,來年春夏季收穫,而在西北等春播區蠶豆主要春季播種,當年秋季收穫,而且蠶豆營養價值較高,其蛋白質含量為25%-35%。蠶豆還富含糖、礦物質、維他命、鈣和鐵等微量元素。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蠶豆的高產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蠶豆的品種分春秋兩類。

春播:臨夏大蠶豆、崇禮蠶豆、青海3號。

秋播:慈溪大白蠶、成胡10號、雲豆324、通蠶鮮1號、鳳豆6號等。

施肥整地

  • 種植菜豆儘量選在土質肥沃、陽光充足的地塊。種植戶需要在播種前,把土塊整細整碎並且耙平。而在整地的同時,結合在種植行間的施肥,基肥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 000 kg、45%複合肥30 kg、過磷酸鈣30-40 kg,同時蠶豆是一種忌水怕旱的作物,生長期間又大多時候處於雨季,所以要開溝築畦,所以需要在棚中間開溝,溝寬、深各20-25 cm;同時清理棚外排水溝,溝寬與溝深分別達到20、30 cm。然後及時清溝排水,在移栽前於蠶豆栽植行旁鋪設噴或滴灌帶,移栽前1天利用滴灌帶灌水至棚內讓土壤溼潤,移栽前對田間雜草基數較高的田塊用乙草胺、精異丙甲草胺等進行封閉處理。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芽苗移栽

  • 6 m寬大棚移栽4行、行距150 cm,邊行距棚邊75 cm、株距25 cm,每畝移栽1 800株。移栽深度4-6 cm,棚頭留少量的預備苗。移栽時如是晴天需要在大棚上覆蓋遮陽網。移栽後需要滴灌活棵水2-3次,在乾旱天氣堅持早晚澆水保持畦面溼潤。
  • 芽苗移栽行間可以間作1-2茬葉菜類蔬菜如青菜、生菜、菠菜、薺菜等。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溫溼度調控

  • 溼度調控

大棚蠶豆的水分調控的要求是:苗期需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花莢期做到“乾花溼莢”。

溼潤活苗:苗期遇到乾旱需要注意澆水否則導致活苗推遲,從而達不到早栽與爭早採收的目的。

通風降溼:大棚覆蓋期間的棚內溼度相對比較高,這樣不利於棚內蠶豆乾長根和保全苗要求,而且還容易引發病蟲害,因此種植戶要注意做好通風降溼的準備。

“乾花溼莢”:就是在開花期注意控水防止瘋長,而進入結莢初期需要水肥結合來保障結莢期水分與養分要求。

  • 溫度調控

蠶豆生長最佳的環境溫度是15-25℃,為了促進蠶豆的生長、從而提早開花結莢,通常需要苗期蓋好大棚薄膜,

棚內開始現蕾開花且外界氣溫低於0℃時,需要在夜間蓋好大棚薄膜。

在根據生長期間天氣狀況與棚內溫度計數據,進行合理的關閉或開啟棚膜,需要注意閉棚增溫與通風降溼相結合。

具體要求是:苗期分枝期溫度掌握12-15℃,現蕾開花期溫度掌握在15-18℃,開花結莢期溫度掌握在18-22℃,棚內相對溼度60%-80%。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群體調控

  • 巧施花莢肥

在進入結莢初期時,需要肥水結合,具體的標準是從植株下部結住第一個小莢開始,要利用滴灌帶進行補水補肥。種植戶可以根據田間長勢進行追肥1-2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5.0-7.5 kg。

  • 植株調控

為了控制適宜群體結構,植株的調控可以採取藥劑控制和人工打頂相結合。注意在苗期快速生長期、初花期,採用30-50 mg/L的多效唑或烯唑醇來控制節間伸長,在下部始莢長度達1-2 cm、株高60 cm左右時需要在晴天摘除分枝的頂部1葉1心來保證青莢完熟時將株高控制在90-95 cm。

及時採摘

  • 大棚蠶豆每株分枝數可以達到10個左右開花結莢,並且開花時間長達50-60天,採收期長達1個多月,在豆莢飽滿、豆粒充實,籽粒皮色呈淡綠,種臍尚未轉黑的時候是鮮食蠶豆最佳的採收期,種植戶需要適時分批採摘上市。
  • 具體標準:用手捏青莢感覺籽粒不移動時就可以採摘了。

病蟲害防控

蠶豆的赤斑病、褐斑病、鏽病等是蠶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幾種病蟲害,這些病蟲害會對蠶豆的產量和品質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蠶豆種植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對這些病蟲害的發病特點及其防治措施進行了解和掌握,科學的預防措施才能夠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給蠶豆種植所產生的損失,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赤斑病

病症危害:

  • 赤斑病是蠶豆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病蟲害,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會對蠶豆的葉片產生危害,發病嚴重時,蠶豆的莖、幼莢和花等部位也會出現病斑。蠶豆受到赤斑病的侵害,輕則會使得蠶豆的產量減少30%以上,重則會導致蠶豆葉枯杆死,顆粒無收。

病徵表現:

  • 在發病初期,蠶豆葉片上會出現赤色的小點,隨著病情的嚴重,小點會逐漸的擴大成橢圓形或者圓形的赤色病斑,並且在病斑的邊緣褐色會隆起,葉柄和莖上也會出現赤色的條斑,內部也有裂縫。在發病晚期,蠶豆植株各個部位都會變成黑色,遍生灰色黴,將蠶豆的莖稈剝開會看見內壁附有黑色的菌核,並且這些菌核會在蠶豆病殘體上越冬。

物理防治:

  • 可以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在播種之前需要使用1%的石灰水加新高脂模800倍液將種子浸泡24小時。同時還需要使用50%的敵磺鈉溼粉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施在土壤上。另外需要加強肥水管理,使用配方施肥技術,蠶豆比較忌偏施氮肥,同時還需要適當的增施草木灰或者其他磷鉀肥,這樣可以增強蠶豆的抗病能力。在蠶豆生長期應當要噴施花王3號,這樣可以防止主梢生長的過於旺盛,促進花芽分化。在蠶豆開花之前應當要噴施菜果壯蒂靈,這樣可以達到強花強蒂的效果,並且還能夠有效的增強蠶豆的授粉質量,促進果實的發育,提升蠶豆的產量和品質。

藥物防治:

  • 在發病初期,噴施1:2:100 的波爾多液。以後每隔10天噴50%多菌靈500倍液1次,連噴2-3次。
  • 注意:初期噴波爾多液比噴多菌靈好。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褐斑病

病症危害:

  • 褐斑病是蠶豆種植過程中發病最為普遍的一種病蟲害之一,同樣屬於真菌病害。這種病蟲害主要會對蠶豆的莖稈、葉片、種子和豆莢等部位進行危害。

病徵表現:

  • 一旦蠶豆受到褐斑病的侵害,葉片上會出現赤色的斑點,而病斑的中央會呈現出淡灰色,邊緣則會呈現出赤色或者褐色。並且在葉片的表面還會出現同心輪紋,病斑的中央逐漸脫落,出現穿孔的症狀。但是在乾旱條件下,病斑的中央呈現出白色。

發病規律:

  • 這種病菌會以菌絲體的形式隨著蠶豆的病殘體一起在土中越冬,或者以分生孢子的形式粘附在種子上越冬。而分生孢子屬於初侵或者再侵接種體,可以通過雨水濺射來傳播侵染治病。20-26℃最適合這種病菌生長,因此,在溫暖多雨、潮溼的天氣,或者植地低畦潮溼的土壤當中會非常容易發病。

物理防治:

  • 首先選用無病豆莢留種。需要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消毒,然後使用56℃的溫水將種子浸泡5分鐘。另外還需要對栽培技術進行改進,採取高畦深溝栽培,同時還需要注意清溝排漬,並且需要適當的增施齡鉀肥,噴施葉面營養劑等。

藥物防治:

  • 發病初期,可以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600溶液等,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1-2次。
農民種地不賺錢?推薦蠶豆高產種植技術,脫貧致富真不難

鏽病

病徵危害:

  • 鏽病是蠶豆種植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病蟲害之一。這種病蟲害主要會對蠶豆的葉莖產生危害,鏽病與其他病蟲害不同,其發病的越早,對於蠶豆產量的影響就會越大。

病徵表現:

  • 一旦蠶豆被鏽病侵害,在發病初期,其葉片上會出現淡黃色的小點,然後會逐漸的變為鏽褐色,隨著斑點的不斷擴大葉片也會隨之隆起,葉片破裂之後則會出現鏽粉狀的夏孢子,並且會重複侵染。在發病後期,蠶豆的葉片上則會出現較大的暗黑色的冬孢子堆,當葉片破裂之後,還會散發出黑色的粉末。蠶豆莖上的症狀則和葉片相似,但是發病嚴重時會導致蠶豆的植株早枯。

藥劑防治:

  • 可以用15%粉鏽寧50克兌水50-60kg進行噴施,每畝用藥液40-60kg,施藥後20天左右,再噴藥1次。

喜歡 、種植養殖技術、農村趣事的朋友,請關注小童,我會把我瞭解和學習到的知識和農村趣事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