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生,我的心路歷程,與文學的不解之緣


這半生,我的心路歷程,與文學的不解之緣

1999年初夏時節,我背起行囊,離開蘇北老家,獨自一人來到崑山市周市鎮打工討生活。五月,正是江南農村麥收季節,那時的周市鎮鄉下還有大片麥田,青陽路上鋪滿了農人收割下來晾曬的金燦燦的麥穗。走在上面,沙沙作響,令我產生了錯覺,彷彿又回到了家鄉的田野。

可惜的是,我在周市鎮的求職過程並不順利。那年夏天,我就像是一個流浪漢,拎著沉重的行李到處尋找合適的出租屋和工作。

後來,我在周市老鎮上的民房裡租住了幾個月,還是未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從家裡帶來的錢也快花光了。於是,我決定換個便宜的群租房來住,繼續求職,便打電話給在附近公司裡打工的高中同學,請他週末有空來幫我搬家。

同學接到我的電話後,一下班就急匆匆地騎著腳踏車趕到出租屋裡來幫我搬家。與其說是搬家,不如說是搬書,這幾個月,我在新華書店裡買了許多中外名著和學習資料,再加上從家裡帶來的書,足足裝滿了兩大箱子。

那時候拉桿箱還是個稀罕物,我從家裡帶來的行李箱,還是老式的沒有輪子的人造革箱子,不放東西就已經相當沉了,放滿書後,一個箱子足有三十多斤重。

同學說:“既然你這麼喜歡讀書寫作,那為啥不試試給報紙雜誌投稿呢?崑山每個鄉鎮的文化站都有一本自己的鄉土文學刊物,你高中時不是經常寫故事給我們看嗎?那你就寫故事去投稿試試吧!我上次在公司裡看到一份由新鎮文化站編輯出版的報紙,叫《野馬渡》,專門刊登民間文學作品,聽說採用後還有稿費呢!”

聽完同學這番話,彷徨不知去向的我,眼前頓時浮現出一片曙光。但我還是怯懦地說:“就我這點水平,給報紙投稿能行嗎?”

同學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下次來,就把《野馬渡》報紙借來給你看,你也不要搬家了,就在這裡住吧!邊寫故事邊找工作,兩不耽誤。錢不夠用的話,我就先借給你,等你找到工作了再還給我。”

同學沒有食言,第二天下班後便將一份嶄新的《野馬渡》報紙送來給我。

拿到同事借來的《野馬渡》後,我開心極了,上面刊登的故事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每篇故事的主題都嚴格圍繞著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的基本原則。讀著這些富有正能量的故事,也令我找回了因久久未找到工作而失去的信心。

這半生,我的心路歷程,與文學的不解之緣

拜讀完《野馬渡》後,我當即便去書店裡買了一沓稿紙,回到出租屋寫起了故事來,第一篇故事就洋洋灑灑寫了八千多字,寫的就是我在崑山找工作租房子的故事。這篇故事經過再三修改,我又重新謄寫了一遍,誠惶誠恐地按照《野馬渡》上面印刷的地址,寄到了當時新鎮文化站《野馬渡》編輯部。

沒過多久,我便收到了《野馬渡》編輯部寄來的一封退稿信,裡面還有我那份稿件。信中的內容我至今仍記憶猶新,說的是我這篇故事還是小說的寫法,故事與小說不同,小說寫人,故事寫事,要重情節輕細節,而且八千字的篇幅太長了,不適合《野馬渡》報紙刊登,但這篇作品的文筆和構思還是非常不錯的,建議我投給外地的刊物試試看。投稿前,要再適當地整理一下語言,讓文字變得更加精煉一些,避免作品讓人看起來雜亂無章。

看完退稿信後,我欣喜若狂,雖然我在中學時就熱愛寫作,但從來沒有人誇過我寫得好。雖然這封信是退稿信,但編輯老師對我的作品還是抱著肯定的態度的。

根據這份退稿信給我的啟迪,我將稿子的字數壓縮到五千多,投給了上海的《故事會》雜誌。幸運的是,我很快便收到了《故事會》雜誌社編輯老師的回信:已過終審留用。

我寫的故事居然真的有可能要在雜誌上發表了,我立馬去公共電話亭打電話回老家,向父母報喜。

老爸接到我的電話後,起初不相信我寫的故事真能被雜誌社留用,懷疑我是遇到了騙子。在我向他老人家詳細地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他才相信這都是真的。

老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在上中學時就因為酷愛寫作耽誤了學習,功課成績差得一塌糊塗,我也沒有反對過你寫作。但如今你好不容易參加了三年自學考試,眼看這麼辛苦,就快要畢業了,可不能再因為寫故事而功虧一簣啊!如果你在崑山實在找不到工作,就先回來把自學考試最後兩門功課考完吧!”

聽到老爸一把年紀了還在為我操心,我哽咽著說:“爸,你放心,這回我聽你的,先把自學考試考完,拿到了大專畢業證書再去寫作。”

幸運的是,幾天之後,老同學跑過來告訴我一個好消息,他們公司的工廠倉庫招統計員,他向人事部推薦了我,人事經理叫我明天去面試,如果面試通過,月薪有800元。與此同時,我收到了《故事會》雜誌社寄來的樣刊和稿費。

就這樣,我終於在周市鎮落了腳,有了份不錯的工作。每天下班後,我便回到出租屋內看書學習,累了便寫寫故事,寫好後就投給《野馬渡》,終於在編輯老師的再三指導下發表了兩篇,這更加堅定地了我靠寫故事來實現自己兒時文學夢的想法。

這半生,我的心路歷程,與文學的不解之緣

2001年,我通過刻苦學習,終於完成了自學考試會計專業大專段所有課程的考試,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專畢業證書。可不幸的是,公司領導因為權力和利益分配不均內鬥,三年之後,公司便因為經營不善宣佈破產了,我第二次踏上了漫長的求職之路。

與其他因為失業而唉聲嘆氣的同事不同,我內心是充滿歡喜的。因為公司倒閉前上班工作太忙,晚上經常要加班,我又沒有電腦,晚上根本沒有時間去爬格子寫稿。現在公司倒閉了,我又有時間可以寫故事,給《野馬渡》投稿了。

那些年,正是故事類報紙雜誌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野馬渡》編輯老師的熱心指導下,我每年都能在全國各地的故事刊物上發表數十篇故事作品,這與《野馬渡》對我的影響和鼓勵是密不可分的。

2004年底,我在新鎮一家公司裡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晚上下班,我經常和同事們一起外出散步,每次都要經過昆太路北側一個水閘,那個水閘有個奇特的名字:野貓洞。在昆太路南側的婁江邊上,當時還有一座野馬渡公園,據說是古渡口遺址。

我也是那時才知道,原來《野馬渡》報紙的名字來源於這裡,“野馬渡”這三個字充滿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鄉土氣息。

我饒有興趣地向身邊的同事們講述起有關野馬渡的傳說,同事們很驚訝地問我從哪裡聽說的,我驕傲地對他們說,是從《野馬渡》故事報上看來的。

通過《野馬渡》我結識了崑山許多位著名的故事作家,我們經常在QQ上聊創作,談人生,說理想。通過與他們聊天得知,《野馬渡》現任主編是德高望重的韓永康老師,而且這份故事小報創辦於1988年5月,二十多年來始終沒有停辦過,不僅是周市鎮的一個文化品牌,更是大眾百姓不可或缺的一份精神食糧。

雖然我的故事道路在《野馬渡》和各位作家老師的幫助下,走得非常順利,但工作道路卻非常坎坷,而且當時公司老闆因為擔心影響工作,明確反對我業餘寫作。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迫於壓力,我只得暫停寫作。

2010年,就在《野馬渡》報紙轉型升級為《鄉土·野馬渡》雜誌前夕,我們公司兩個老闆之間積壓已久的矛盾終於爆發出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被迫辭職。有同事勸我,你這麼大歲數了,還能去哪裡找工作?哪家公司內部沒有矛盾?將就幹吧!我苦笑著說,走自己選擇的路,再苦再累我也無怨無悔,至少,我心裡過得踏實,問心無愧。

在崑山10多年,我認識的許多朋友都是熱愛文學的老實人,在找工作上,沒人能幫上忙。辭職之後,我只好來到老婆工作地居住,

到吳中區之後,除了我妻子,我不認識一個人,雖不能說舉目無親,但也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因歲數大,身體又因為十幾年的工作應酬變得越來越差,投了簡歷,也罕有單位通知面試。

辭職之後,《野馬渡》的編輯部主任鄧解華老師和崑山民協的陸惠民老師時常在QQ上鼓勵我繼續寫故事。可是,我性格太過內向,這麼多年在職場上看多了爾虞我詐、恩怨紛爭,反而再也靜不下心來寫故事了。因為中年失業,家庭負擔重,身體又不好,我逐漸開始自閉起來,有了焦慮症的跡象,生怕和別人交流說話。

那天中午,我一個人騎車來到風景秀美的木瀆壽桃湖畔,回想起這十幾年來經歷的種種辛酸,如今已近不惑之年,卻落得一個每月要靠領失業金生活的淒涼局面。我突然想起了壽桃湖因採石深達數十米,從這裡跳下去,就可以解脫了,再不用活在這世態炎涼、人言可畏的世界上。

就在我精神恍惚時,幾位釣魚的年輕人將一塊石頭擲入湖中,濺起碩大的浪花,將我瞬間驚醒了,我開始重新審視眼前這個世界。

壽桃湖景區原本是木瀆天平山東側廢棄的宕口,金山石因材質好,南京中山陵、南京長江大橋、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大型建築,均採用金山所產石料。千百年來採石遺留下來的巨石,堪比英國的巨石陣,陽光下,金山石熠熠生輝,訴說著無才去補天的鬱鬱寡歡。但就因這材質略差被遺留在壽桃湖畔,如今卻成了過去歷史的遺存,讓人依稀能看到過去金山的雄偉與俊秀,更投射出一絲人生哲理,天生我材必有用,雖未能去補天,但仍屹立在壽桃湖畔,向遊客訴說著久遠的過去與輝煌。 

就在我感慨的同時,北京一家出版社打來電話告訴我,兩年前投稿的小說和故事作品集已經出版了,並將給我寄幾本樣書來。這個消息令原本心灰意冷的我,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只要人還在,不管多苦多難,所有難關都能順利闖過去。

2013年,在兩位老師的鼓勵下,我又拿起久違的筆寫起了故事,打起精神勇敢地走出家門,參加了野馬渡故事沙龍。

在兩個月一次的野馬渡故事沙龍上,大家對彼此的作品直言不諱,熱情誠懇,讓我對眼前這個社會產生了新的認識。人,不都是像我以前公司老闆和同事那樣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的,這個社會上還是好人多,野馬渡故事沙龍不僅教會了我如何利用自己的打工經歷寫出好故事,也令我走出了長久以來籠罩在心頭的陰影。

時光如白駒過隙,如今又是5年過去了。這5年間,我寫了上百篇故事作品,有的經韓老師和鄧老師之手,得以在《野馬渡》報紙和《鄉土·野馬渡》雜誌上發表。我也有幸成為《鄉土·野馬渡》雜誌的特約編輯,加入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江蘇省作家協會。我取得的這些成績和榮譽,與《野馬渡》報刊和故事沙龍上諸位老師的幫助關懷密不可分,我也將銘記於心,寫好故事,做好編輯,為《野馬渡》的發展騰飛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