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你對古村的印象有哪些?

或是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一花一草都浸滿了詩意,宛若從詩詞國畫中走下來的;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或是中原的地坑院和石板房...

一土一石都流露著黃土高原和太行兒女的智慧、勤勞、淳樸的氣質;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或是川西藏區別具一格的藏寨...

一門一窗都極力張揚著藏民在三高苦寒環境下創造出的令人驚歎的生活美學;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或是湘西的吊腳樓...

一梁一木都輕盈靈巧地在水邊疏影,演繹著居民的風情浪漫;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或是陝晉地區的古莊大院...

一磚一瓦都出賣了主人的財富、禮教、等級制度觀,大紅燈籠高高掛,庭院深深深幾許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或是.......

中國地域之大,歷史之悠久,天南海北有不少別具特色的古村落,即便是在商文明無孔不入的今天,依舊有不少古村躲過了歷史車輪的碾壓,得以完整保存了下來。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除卻上面我們提到那幾類古村,在嶺南一帶也有不少極具特色的古村落,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客家圍屋。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若說以上的古村都是一個個古建築的最佳觀賞目的地的話,那麼下面這個古村落,從名字到建築,則是一個謎語、一個傳奇、一個神秘!

種玊上圍


遊走在謎語、傳奇和神秘之間

地處廣東梅州豐順的種玊上圍古村落,雖然皮相沒有以上古村落好看,但是其文化可是有趣得很。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陳麗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這是一處外圓內方城堡式古建築、古民居,圍外古榕參天,約五六米高的圍牆,緊緊地包圍著裡面呈井字型結構的院落,在閩、粵、湘、贛圍屋中屬罕見獨特。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陳麗

那寧靜的古巷、參天的古榕、半月形的大池塘、新奇的佈局書寫著歲月的古老,不禁讓你放慢了腳步,它飽經風霜340多年,至今風貌依舊,古樸幽雅。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何小康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名字是個謎!

首先,它的名字可能就沒有幾個人能讀正確,玊(sù,音同素)

正西門門牌“種玊上圍

”,現仍可見,眼力好的人可能一見到這塊橫匾就發現那個“玉”字錯了,那一點點到了上面去了。至於確切原因,有待進一步考證。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不過在當地,有兩種說法,有一部人都把它讀成玉,寶玉的玉,因為這裡以前叫藍田都,寓意藍田種玉,寄予了前人美好的期望;

二是讀玊,“玊”是指琢玉的工人、圍是指村落。寓意玉不雕不成器,種玊上圍指的就是這裡是聚集人才、培育人才的地方。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陳麗

而且牌匾“種玊上圍”左右兩個題款,上款為“歲在庚戌”,下款為“王月之吉立”。這款牌匾上面的內容,不是簡單的建築名稱,而是幾百年前羅氏先賢留給後人的一道謎題。

“種玊上圍”這四個字的讀音是謎面,考驗著每一位初次來訪的客人。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牆有108堵

與108好漢有沒有關係呢?

種玊上圍是由108堵牆圍成的,很容易讓人想到108條好漢,這些牆都是夯土牆,全圍沒有一根柱子。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牆與牆之間沒有完全接合,這應該就是現代建築中所講的伸縮縫吧。

另外,牆體也是相當厚,0.5米,在當地有“臉皮厚過西門寨牆”之說。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在外牆沒有加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能夠保持幾百年屹立不倒,以上這些因素肯定是起了重要作用。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固若金湯

紅糖、糯米泥是上好建築材料嗎?

牆體均是由粗砂、小石子、糯米泥及紅糖拌和,至今堅固無損。不禁讓人們想象平時用來的食用的紅糖糯米在建築上的重要作用。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城牆四角各建一兩層碉堡哨樓,每塊牆距地面1米處各設有直徑20釐米的圓形槍眼,共計大小槍眼360個,據說當時是為了紅白旗之間的爭鬥用的。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攻防自如,壁壘森嚴,固若金湯,極利於群居和防賊禦敵,火力交叉,攻寨者近牆根不得。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350多年曆史了!依舊是宜居之地!

到底是風水,

還是科學的佈局?

種玊上圍古村落位於湯南鎮新樓村,人稱“西門古寨”“上圍古寨”,創建於清朝順治年間,至康熙九年,工程歷經18個春秋,於1670年竣工,至今有350多年曆史了。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寨內通風透氣、光線充足,冬暖夏涼,居住環境優越;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三千食客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何小康

寨內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廳,呈八卦九宮格局,大小房間608間,既有仿元末古巷,也有清代防火山牆式建築,更多的是仿明代飛簷式的四合院建築。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梅州瘋子

古寨內側有一古井,約8米深、1·2米寬,挖開後用貝灰夯成圓形,使用至今仍堅固無損。

回型天窗和回型天井在寨內各建築中得到充分體現。古寨全盛時期共有人口3000多人,人丁興旺、熱鬧非凡。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梅州瘋子

種玉上圍門口有一口池塘,俗稱“西門池”,有人說這是從風水角度考慮的,有聚財之意味;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胡金輝

但從建築美學和科學實用性來看,不得不說,水賦予了古村靈性,而且可以接納寨內的雨水汙水,又用於養魚和防火。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陳麗

可非常神奇的是,因為種玊上圍是“隱塗蟹形”,螃蟹形,圍牆大門左右兩邊的兩個圓孔,當地人叫“蟹目”。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也就是螃蟹的眼睛傳說蟹目建好時,與之對應的方向有兩個泉眼,立即噴湧出清澈的泉水,而且從此不論乾旱與否,都長年噴水,與池塘的水位保持一致,令人嘖嘖稱奇。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何小康

古村傳承的是建築還是文化?

種玊上圍古寨建築的價值不但體現在建築的美本身,更體現它承載的厚重人文歷史。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歷史上,上圍古寨曾出過太平天國“奮王”羅大綱等10餘位知名人物,民國時期圍裡還有私塾,村裡的百歲長壽老人可以見證。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梅州瘋子

寨外南面靠池旁一字排開有5株參天古榕,枝幹交纏,盤根錯節,因古寨在清代出了5位舉人,按鄉規“每中一舉種榕一棵”,至今仍青翠欲滴,生機盎然。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第一棵是最大的,但是,在幾年前的一次颱風中,斷了一枝,當時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當地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做了相關的保護,那外圍的一圈擋土牆就是後來加上去的。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梅州瘋子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種玊上圍建築屋頂多為硬山頂結構,雕樑畫棟、簷綴垂蓮,樑架構件飾以通花、獅蟹、花草、人物等精美雕刻,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何小康

各祠堂公廳凝聚著潮客文化的精華,各廳堂牆上都刻有楹聯、對聯,懸掛有木質匾額,主要內容是追溯族史、顯揚祖德、激勵裔孫艱苦創業、勤儉持家、愛國愛鄉、報效祖國等等。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郭海亮

寨內禾坪上豎有石雕旗杆和旗杆夾,記錄、見證著族人的顯赫功名,充分體現了潮客先民們崇尚禮節、崇文重教、耕讀傳家、開拓進取的民俗宗教文化淵源。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在古寨中尋覓!

舊時街巷用豐順當地產的青磚、溪石鋪成,巷巷相接,街街相通,每到夜晚,行人走過,木屐聲聲,清脆悅耳。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攝影/梅州瘋子

歲月滄桑,如今大部分人家遷出古寨,古巷深處苔痕碧綠,更顯清靜幽深。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

你是否想去這樣獨特的古村走一走,來感受一下這裡的客家風俗,順便來把豐順周邊的美景也暢遊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