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怎樣看待歷史上的秦始皇的?

郭靖黃蓉655


秦始皇贏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功勳卓著的“千古一帝”,他統一六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帝業,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廢分封、置郡縣、平南越、擊匈奴、築長城、修靈渠、建直道,可謂豐功偉績,萬世不朽。

秦始皇這些功績的偉大效果是大力的促進了華夏人民的融合,消除了隔閡增強了民族團結。使我不致於一抬腳就出國門,不致於一個國家存在幾十種語言。

一等人創造,二等人改變,三等人順從,四等人抱怨。兩千後的今天去參觀長城、靈渠、秦直道仍然讓人感覺非常的震撼,真可謂氣勢磅礴、氣魄非凡,不能不為兩千年前祖先的偉大智慧和超凡魄力所折服。很顯然,秦始皇是屬於開創歷史的那一類雄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秦始皇當時雖然沒有這樣明確的闡述,但是他卻身體力行地闡釋著這箴言,他收繳全國的武器鎔鑄為十二個金人,佇立於都城咸陽無疑有著萬世太平的美好願景;他嘔心瀝血,披肝瀝膽批閱奏章,又何嘗不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呢?

客觀地說秦始皇建立盛世偉業的心情是急迫的,把本來需要好幾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業疊加到一兩代人身上,過度使用民力,這個就一如我們的上一代人過得很苦,卻為我們打下了良好基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他們是偉大的,後世人應該心懷感恩,更應該還秦始皇公道。


字匠甲


秦始皇無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統一華夏,北逐匈奴,南收百越直到現今的越南中部,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奠定中國的基本盤,怎麼讚揚他都不為過。

然而毫無疑問他也是位暴君,他的殘暴不在於焚書坑儒,也不在於殘殺六國貴族!他的殘暴在於不恤民力,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太苦了。

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亂世,特別是戰國後期,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動輒幾十萬人的傷亡,華夏大地可以說是人口凋零,百廢待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全國人口充其量也不可能超過千萬。就按一千萬算,男丁一半500萬,其中小孩老人最起碼200萬,也就是說能幹活服役的青壯年也就勉強300萬。

蒙恬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大軍30萬,徭役人數只會更多,起碼60多萬。合起來將近100萬了,修靈渠南征百越,趙佗帶走了50萬大軍,不知道還有多少運送補給的民夫。修秦陵修阿房宮,有驪山徒至少30萬,還有那麼多貴族官僚窮奢極欲。可見真正從事生產的青壯年也就100萬強,那個時代的生產力,100萬人是無法養活1000萬人的,老弱病殘婦孺都不得不從事重體力勞動,可見老百姓生活多麼困苦艱難!當人們拼盡全力也無法生存的時候,造反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說,秦始皇真的很可惜,他要是不那麼急於求成,與民休養生息,大秦絕對不會二世而亡,也許我們就不叫漢族,而叫秦族了!




倚劍飲者


秦始皇!始皇帝嘛 自然是千古第一個皇帝! 但好多人卻以此類推 說成千古第一帝 甚至第一明君! 這就有點過了! !

始皇帝的功績 ,估計能看到這個問題 而且願意點進來的人 早已爛熟於心了! 車書文軌一混同!自然是大功績! 統一天下 自然是無人能及!!但要說統一天下結束戰爭 ,然後使得黎民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這就有點牽強了!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混戰不假 但也是相互制約牽制, 戰亂自然黎民受苦,可最苦的時期也恰恰就是秦皇統一六國之時! 好吧 我們可以理解為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 那統一之後呢?

暫且引用一段某網站閱讀量最高也被人引用最多的文章!

《雲夢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律(節選):

“有罪以貲贖及有責(債)於公,以其令日問之,其弗能入及賞(償),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錢;公食者,日居六錢。”

譯文:

“有罪應貲贖以及欠官府債務的,應依判決規定的日期加以訊問,如無力繳納賠償,即自規定日起使之以勞役抵償債務,每勞作一天抵償八錢;由官府給予飯食的,每天抵償六錢。”

看起來秦朝對百姓確實不錯?!!但是 大家應該再仔細想一下! 開國之初 六國初定百廢待興,然後

皇帝僱傭七十萬壯勞力給自己修陵墓!

單單這件事無論在哪個朝代, 史官也要給個, 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評語吧! 而且 始皇帝在位期間服徭役的可不止七十萬 而是三百萬! 當時還處於農耕文化 全國最主要的收入也只能是農業! 一個基本靠農業養活的國家 長年役使三百萬壯勞力去修陵墓 修長城 修宮殿! 哦 他給錢了!!那問題也就來了!!

錢是哪來的?相信我們都明白! 只有一個途徑 收稅!!!!!可是最能種地的去打工了 那誰種地呢? 只能是老人 小孩 婦女了! 壯勞力都去打工 家裡的地還要收稅! 百姓苦啊! 《陳涉世家》 戍漁陽 天降大雨 躲雨失期 失期法皆斬!!!勞工苦呀!

其實 歷史沒有定論 !但我們可以分析 以求最接近真相! 而最近幾年擁護秦始皇的越來越多 甚至把《史記》中的記載 汙衊為腐儒懷恨在心的刻意抹黑!這就導致了大批的歷史愛好者 甚至歷史專家 在得到一點蛛絲馬跡後 便手舞足蹈 歡呼雀躍 以為發現了歷史的真相,然後眯起眼睛 翹起嘴角 貌似感慨的嘆息一聲 : 如此明顯的證據 當時的大儒們 不會不知吧? 可為何卻遮掩了過去呢?唉!也不知是何居心呀!唉!!




府少爺的歷史觀


不容置疑,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他自恃功過三皇,德高五帝,為自己創立了“始皇帝”的稱謂。回顧歷史,秦始皇創造了一個真正史無前例的統一霸業。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爭論如何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有人說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也有人說他是歷史第一暴君,那麼,到底孰是孰非呢?

秦始皇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連年征戰,讓無數家庭失去男丁,讓天下血流成河,他為了滿足自己享樂歡愉的私生活,橫徵暴斂,修建奢華的阿房宮……他崇尚皇權至高無上,峻法嚴刑,不容非議。焚書坑儒是他最駭人聽聞的、震爍古今的暴行之一,數千年來受到千夫所指,眾口所矢,幾乎婦孺皆知,被稱作知識文化和知識分子在國遭受的首次規模的浩劫。秦始皇的性格其實有很大的缺陷,從小缺少父親的愛,母親又不管他,這讓他產生了很大的自卑感,而且時常自己一個人很壓抑,更別說親兄弟之間都會互相勾心鬥角,這一切都初步培養了秦始皇的暴躁,報復,嫉妒,抗爭的心理扭曲的性格,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說秦始皇是一位殘暴的統治者。

但是依然不影響秦始皇是歷史上最偉大、最傳奇的帝王,他登極時年僅十三歲,但已展現一個偉大帝王的胸襟與氣度,他發誓要消滅六國,一統天下霸業。他遵循“攘外必先安內”,剷除了欲奪王權的弟弟成,誅殺了母親的男寵,賜死了重權獨攬的呂不韋,他敏銳地洞察到諸侯六國之間的矛盾並巧加利用,或設計離間,或聯姻示好,或“遠交近攻”,一舉吞併了殲滅六國,他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推動了中國歷史的文明進程,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樂章。

霸氣是秦始皇的天賦,這是他一生功罪的根源。他堅信“天地間,惟我獨尊”,他的霸氣成就了他的偉業,他的霸氣也寫下了他的惡名。活著的時候,他的霸氣不容冒犯,死了以後,他的霸氣又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秦皇陵地宮的千古謎團。

神奇是秦始皇的一生寫照。幾代君王一統天下的願望,自他手中神奇地誕生;幾千年不朽的萬里長城,自他手中神奇地屹立;秦始皇陵兵馬俑,成為永垂不朽的文化瑰寶。


看著天空的貓


他是一個打破舊時代的人,註定是孤獨和不被當時的人理解的。史學家黃仁宇這樣評價過他:秦始皇統一中國,用這樣長遠的眼光設計,又用這樣精到的手腕完成,何不讓人仰慕。始皇帝不是完人有失誤,有遺憾,但瑕不掩瑜,是一代雄君明主,千古一帝。我們現在能用同一種文字交流,享受一個大國,都應該感謝他。





八荒觀史


秦始皇雄才大略橫掃六合,置三公,設九卿,廢分封,以郡縣,人同倫,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修靈渠,明法度,定律令,薄賦斂,省徭役;晝斷獄,夜理書,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佞巧;變風易俗,功過五帝,地廣三王,史稱“千古一帝”。 惜乎扶蘇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內發,六國餘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為招,再傳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毛澤東詩,“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至此,華夏文化的道統和制統達到了巔峰。

不明就裡的人,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其實他焚的不過是為六國君主歌功頌德的書,農書,醫術,兵書,一本也不焚,坑的是反對統一,傳統六國餘孽造反“漢奸”。他對真正有學問的人是崇拜家重用。比如李斯,蔚繚,韓非。《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見到這個人,竟然能雖死無遺憾,可見在秦王的眼中,韓非的文章的價值。實在讓人不敢相信這句話是秦始皇說的在我們看來說,這話的都是那種腦殘的追星族,那一刻的秦始皇的的確確就是一個追星族。他追逐的那顆明星就是戰國時代最耀眼的一顆明星,韓非。

 

於是,秦王嬴政發動了對韓國的戰爭,要求韓國迅速交出.. 要求韓國迅速交出公子韓非,免得生靈塗炭!對於韓國人來說,一個公子可保萬民,那當然是得換,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義。何況這公子在韓國日趨衰弱的情況下,還多次上書進諫,希望韓王變法圖強,而對於韓非來說,在自己本國,多次上書都直接被無視,始終沒有任何採納的意向,更別說重用了,或許藉此機會,有更好的發揚機會。於是,韓非入秦。

所以說秦始皇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巖舟說國學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稱祖龍。關於他的功績,不用我科普,相信只要不是無知小兒,誰都能說出幾件來。拋開主角光環,我們來看一看他的悲催人生。

第一,父不詳。最官方的證據,太史公的《史記》,雲山霧罩一大堆,無外乎給我們如下信息:這孩子他爸不知道是誰。呂不韋的有娠的姬妾送給了秦公子異人,後來改名子楚,是秦莊襄王,懷了十二個月(大期)生下開的男孩子,正月十五生的,取名政。可疑不?在B超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呂不韋就做做實實的送了一個大兒子給異人,那呂不韋不用當商人了,直接改行做婦產科大夫豈不是更神奇嗎?再,異人是傻子嗎?不何乎常理出生的兒子他一點都不懷疑嗎?另外,他又不只這一個兒子,有必要非吊死在這一棵樹上嗎?就算他傻,他怕呂不韋,秦國上上下下領導階層都是吃素的,願意把幾十世君主奮鬥的全部家當拱手讓人?別傻了,普通人家都做不到,更遑論祖宗社稷。假設他真是呂不韋的兒子鵲巢鳩佔,成峧叛亂就是推翻他的最好機會,結果秦國一眾貴族紛紛站隊贏政。這還不能證明秦始皇是贏氏子孫,我也真的是無語了。現在又有人大膽假設嫪毐是秦始皇生父,更是無稽之談。看嫪毐的歷史表現,主要是生理方面有過人之處,攀上了太后趙姬並生下二子,得意妄行自稱假父還妄圖發動兵變也做秦王。這樣小人嘴臉,如果他真的是贏政的生身之父,他絕對不會口下留德,一定大肆宣揚。齊人茅焦進諫時也說是車裂假父,由此可見,嫪毐絕對不是贏政的生身之父。所以結論是,秦始皇被人抹黑,從漢朝建立,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孜孜不倦的詆譭這千古第一人。

第二,母不愛。趙姬做為聯繫子楚和呂不韋的紐帶,她的人生固然是悲催的。悲催的母親養育能讓她一步登天也能讓她萬劫不復的孩子,我相信站在任何人的角度看她都不會好好愛這個孩子的。我們看到,趙姬得勢後,非常積極的補償她逝去的青春,更能信證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果不其然,嫪毐發動叛亂,她堅定絕決的站在了兒子對立面上。為了新老公和倆小兒子就希望大兒子死。所以我們更肯定趙姬絕對不愛贏政。多可憐!親媽不愛的孩子,縱然擁有無限江山,無上權勢,終究是個可憐蟲!

第三,妻不知。做為少年君主,他的婚姻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砝碼,肯定很早就被提上日程,絕對做不了大齡剩男。可是翻遍歷史,我們也不知道他當秦王時的王后是誰,做皇帝后的皇后是誰?首先肯定一點,他絕不是性取向有問題,不然你沒辦法解釋那二十幾個兒子十幾個女兒。難道中國兩千多年前就流行隱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人說因為她母親的不貞,他恨女人,所以只睡不娶。如此典型的流氓理論,也只有在腦殘的小白文裡才有市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生活軌跡被人抹去了一部分,至於抹去他人生軌跡的人是誰,我們不能妄下定論。試想,如果他的婚姻幸福,一定會在某個角落留下一丟丟蛛絲馬跡,一片空白,不讓人多想都不行!分明是大寫的:不幸,不幸!

第四,子不如意。公子扶蘇,終於還是說到了他。雄才大略的君主,似乎都只能生文弱的兒子,秦始皇是,漢武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也是,而且這些悲情太子沒有一個能修成正果順利接班。扶蘇是失敗太子隊隊長!錯,他老子並沒有冊封他為太子,只不過秦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制度潛意識的默認他為太子而已。扶蘇仁弱。子不類父,是所有爸爸們的最無以言喻的痛。縱然你為王為霸,叱吒風雲,也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屬性,那是與生俱來的。

第五,友失歡。燕太子丹和他一起度過了也許快樂也許不快樂的童年,兩個人的交情非淺,權力鬥爭面前,你死我活。荊軻刺秦,秦始皇雖然沒死,我相信,那年邯鄲城裡總角嘻戲的趙政確確實實的死了。

第六,世人的誤解。因為秦朝的短暫統治,後人冠之以暴政亡國。無獨有偶,後來的大一統王朝隋也經歷了這種情況。所以秦始皇,隋煬帝,全部歸入暴君行列,永世不得翻身。歷史證明,漢是繼承了秦,唐是繼承了隋。如果他真的不好,全盤推翻另開新張算了,一邊受用人家家產,一邊罵人家混蛋。真不知道誰混蛋!

綜上所述,秦始皇是個可憐人,徹徹底底的可憐人。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怎樣看待歷史上的秦始皇?對於這個問題,千百年來人們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本人自小一直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後來慢慢發現他對中國的發展貢獻巨大,“千古一帝”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秦始皇的功績主要可列為以下幾點:

一、政治上: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為此後兩千餘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理論基礎。儘管秦朝很短暫,但秦始皇的統治思想和統治模式卻得以延續,這樣的影響是任何一個王朝和皇帝都很難與之相比的。

二、疆域上:統一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為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疆域基礎。

三、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四、文化上:廢六國文字,統一使用“小篆”,後又創立“隸書”,促使漢字筆劃的簡化。

秦始皇雖對歷史有巨大貢獻,但秦朝卻只有十五年國祚,歷三世而亡,秦始皇也多被後世稱為“暴君”。主要的原因是秦始皇未能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當時天下歷經春秋和戰國五百多年的戰亂,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統一本是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而統一後最應該做的是減輕賦稅徭役、與民休息,秦始皇卻仍舊大興土木、修建長城、與匈奴作戰。其實修建長城和與匈奴作戰這些舉措本身都是正確的,它們對疆域的鞏固和國家的穩定也都是有利的,無奈秦始皇實行這些舉措的時間不對,在國家本該休養生息時選擇了對外的戰爭和對內的壓迫,其結果只能是自掘墳墓。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作為封建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他所做的事情是開天闢地,甚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因此他沒有任何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也不免會在實行的過程中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後人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但無論怎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偉大的,秦始皇的功績也是無法磨滅的。此後漢承秦制,但又借鑑秦亡的教訓,對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進,高祖開國,文景休息,漢武奮起,這些也從側面印證了秦始皇的正確。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應該看到他對整個國家的影響以及他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對於秦始皇,既不應該全盤否定,忽視他所做的貢獻,也不應該盲目崇拜,把他推向神壇。到目前為止,我對於秦始皇的認知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秦始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暴君。

二、秦始皇作為封建王朝的開創者,對歷史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所有批判他的言論都是片面的,他是一個應該被歌頌的人。

三、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和國家疆域的奠基者,他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萬代,應該被稱頌,“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同時,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個統治者,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存在很多問題,產生了很多矛盾,加之對百姓的壓迫過重。種種原因的作用下,秦歷三世而亡,以漢代秦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特別附上《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中對秦始皇的評價,我認為箇中觀點十分中肯:

衛莊:嬴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蓋聶:他是一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人。衛莊:這算什麼結論?蓋聶:他是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出現的人。衛莊:你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蓋聶:這不是我的評價,當是後世史官們的評價。衛莊:歷史是勝者書寫的。蓋聶:嬴政和他的帝國會失敗。衛莊:為什麼?蓋聶:因為他只是一個人,卻做超越了人的事情。衛莊:那他就不能繼續超越?蓋聶:他只是一個人,這個龐大的帝國因為他一個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衛莊:所以他如果死去的話······蓋聶:他會死去,因為他是人,沒有人能夠不死。衛莊:這就是你離開他的原因?蓋聶:我離開只是因為我自己的使命,對一個朋友的承諾。衛莊:對你而言,這個東西一直更值錢。蓋聶:的確如此。衛莊:我們衡量價值的方式從來就不同,不過在嬴政這一點上,我跟你保持同樣的看法。

怎樣看待歷史上的秦始皇?以上僅是本人的看法與觀點,歡迎你在下面評論區發表留言,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探史獵奇


秦始皇對中國的貢獻十分巨大,他完成了對中華文明的統一,形成了中國的政治實體,他開創的制度是前無古人的,他統一的疆土也是在當時的認知中,也是非常巨大的,秦始皇對中華文明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正因為有了秦始皇,中國才有了統一的概念,我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第一個方面,統一文字

對於秦始皇統一文字這一貢獻是功不可沒。大家雖然都知道歐洲的拉丁文字是可以根據語音自己拼寫的。可以演化成很多種語言,從而形成各自的隔閡。殊不知中國的方塊字也會演變成其他種文字,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新成了自己的文字及語言,當秦始皇滅亡六國的時候,一個馬字竟然有七種寫法,所以當時秦始皇就採取李斯的建議,下令將其他國家的文字廢除,全國全部統一為小篆。用同一種文字系統,這一功績是偉大的。



有了統一的文字,便能上下連接,中央與地方的聯繫會更加緊密,中央的法令可以暢通的傳達到地方,各個官員都能認識這種字。如果不統一文字的話,產生的危害是很大的,第一個危害,國家政體是不能夠進行運行,你想一想,如果連文字都不統一的話,那地方怎麼向皇帝傳達信息,皇帝怎麼向地方傳達法律呢?更別談將國家治理的好。第二個危害,如果文字不統一的話,會加深文化的隔閡,因為文字不統一,會加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信息壁壘,時間久了,嚴重的可能會產生文化的隔閡。所以,不管各個朝代的語音怎麼變?但是總有一條就是文字的統一,我們真的應該感謝秦始皇,不然現在的中國就會出現很多種方塊字。

第二個方面,秦始皇為防禦匈奴而做出的貢獻

我認為這一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秦始皇的北抵匈奴和在北邊修起長城,中華帝國的邊疆安全將可能會受到威脅,在古時候匈奴人的戰鬥力可是不弱,並且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上面,他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都非常的強,中原想要徹底的解決遊牧之患基本上是不可能,秦始皇就選擇了一種特別經濟的方法,在北邊修起了一座長城,長城為防禦匈奴而做出的貢獻非常的大。



比如烽火狼煙,比如有一處長城的地方被匈奴人給襲擊了,守護長城的士兵將會點起烽火狼煙,就會向遠處傳遞危險的信號,古代這種做法按現代人的看法可能很愚笨,但是在古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種方法傳遞信號是最有效的。長城的另一處優點,則是起到了一個高速公路的效果,長城雖然修在高山峻嶺上面,但是長城的城牆上基本上是一個平面,這就相當是一個高速公路,在長城上面就可以快速的行動,運兵。這種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秦始皇修長城這個做法是非常好的。



秦始皇北抵匈奴,保障了中原文明安穩發展。為那個時代中解決北邊的邊患問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第三個方面,中央管理體制,三公九卿和郡縣制

秦始皇的這一套管理制度非常的高明,這是中央集權的開始,也是中華文明凝聚成一個實體的開始。這一套制度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比如三公九卿制裡面的丞相,這個官職大大的降低了皇帝的職務,使得朝廷的管理體制更為的有效率,使得大臣們在各個崗位上面各司其職,在這套政治體制中,有專門負責打仗的,有專門負責處理朝政的,也有負責監視文武百官的,這其實就是之後三省六部制的原版,三省六部制只是升級版,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被漢朝繼承,之後發揚光大。



另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郡縣制,這一制度讓中央對地方加強了控制,大家想一想,秦始皇打下了那麼大的領土,如果沒有有效的統治制度,那應該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應該很弱才行,但是郡縣制的創造,卻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雖然領土很廣袤,皇帝進行任命,各郡各縣的長官,這些長官對皇帝負責,他們只聽從皇帝的,這樣皇帝就大大的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秦始皇的這項制度,被一直傳承到清朝,只是包裝不一樣,裡面的味兒還是一樣的。

總結

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不可磨滅,他是中國一個時代的終結者,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創者,他開創了一個時代,他創造了一套遊戲玩法,這套遊戲玩法一直被中國人傳承到現在,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一個偉大的君王。


經濟戰略


秦始皇千古一帝,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他鐵腕掃六合,一統天下,他是第一個做到了將華夏大地統一起來的君王,是他建立了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也是他創建了皇帝制度,實行了三公九卿。

他在位時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這不僅促進了經濟上的統一,也實現了在文化上的認同,就像方塊字,現在已經作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徵和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