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如果沒有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劉備會放徐庶離開嗎?為什麼?

大馬哈魚12


一,當時提倡孝道,劉備愛民如子,推崇仁孝,兵敗勢危之季都不願丟棄百姓,何況朋友母被挾身危。

二,劉備雖惜戀人才,而後又有三請諸葛之舉,但從不強行,僅憑自願,為君深知時不能為,而強為之,於事無益,於稷無補後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一謀不設’”為證。

三,這正是劉備人仁,和曹操的奸詐形象之對比。


豐澤種植


遇到徐庶以後,是劉備事業崛起的新時期。可是同時劉備也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挑戰,當時新野被燒,劉備攜民渡江,老婆、孩子、兄弟全都被打散了。

這個時候徐庶向劉備提出辭呈,我想劉備是認可的。一家公司已經到了破產清算的地步了,你還指望著員工跟著你繼續混?你連員工的社保都交不起,拿什麼承諾他們的未來呢?

01人生起落的過程,也是篩選團隊成員的過程。

劉備的人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早在徐州的時候,劉備就曾經成為過一方諸侯,手下兵馬五六萬,甚至敢跟曹操叫板。

當時陳圭陳登父子,一直追隨著劉備。可是曹操擊敗劉備以後,陳圭陳登父子果斷背棄了劉備,轉而投向曹操。

這不是人家的錯,你劉備一敗塗地,而人家曹操手握天子和雄兵數十萬,瞎子也知道選擇誰,所以陳登這樣的人才,也被排除出了劉備的創業團隊。

  1. 不過這一次的落難,也使得劉備更加堅信兄弟之間的感情。關羽、張飛包括趙雲,對劉備絕對是赤膽忠心。尤其是關羽,就算投降了曹操,也願意放棄所有功名利祿,千里尋兄。
  2. 糜竺糜芳兄弟,在這個時候對劉備依舊不離不棄,可見他們也是合格的團隊成員。只有這幫人重新回到劉備身邊,劉備才能有想法繼續創業。
  3. 火燒新野的時候也是一樣,當初蒯家和劉備的關係非常好。他們家也是人才輩出,其中蒯越、蒯良是劉表的謀士,智勇雙全。結果劉備落難後,他們蒯家基本都選擇投降了曹操,唯獨蒯越的侄兒蒯祺依舊留在劉備身邊,成為了劉備創業團隊中的一員。

當時劉備帶著10萬百姓一起渡江,躲避曹操的追殺,嚴重拖慢了逃跑的進程。徐庶肯定不止一次勸說過劉備,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劉備心裡想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應該就是捨不得百姓被曹操屠城。可是他將自己的文武大臣們也都置身於危險之中。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國志》

在這種情況下,徐庶選擇離開,那就是放棄了劉備創業團隊成員的身份。我們必須要理解徐庶,因為換你比他走得還要快。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忠義無雙的。

02徐庶就算不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沒有理由留下人家。

在演義中,有這麼一段,徐庶的老母親被曹操挾持,所以他不得不選擇離開。臨走前,劉備對他是依依不捨。

後來徐庶跑回來給劉備推薦了人才諸葛亮,這才放心離去。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消息,也就不再堅持留住徐庶了。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演義》

而實際上,諸葛亮和徐庶曾經一起共事過,即使他是徐庶推薦的,也不是在徐庶走的時候推薦的。

而且徐庶走的原因和時間不對,徐庶不是因為老母被曹操挾持而走,而是因為火燒新野以後,找不到老母,心亂如麻之下,選擇北上尋母的。那麼他的老母就一定北上了嗎?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徐庶離開劉備的藉口罷了。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來招降使君,乃假買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計。”玄德欲留徐庶。庶謝曰:“某若不還,恐惹人笑。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為設一謀,公有臥龍輔佐,何愁大業不成。庶請辭。”玄德不敢強留。---《三國演義》

雖然這是事實,可是演義裡的情節的確非常精彩。不僅彰顯了諸葛亮的高深,也體現了徐庶的忠義。那麼如果徐庶不推薦諸葛亮,劉備就不放他走了嗎?

當然不可能,不管徐庶有沒有推薦新的人才,落敗的劉備,都沒有理由干涉徐庶的自由,原因有三。

  1. 第一,劉備自身創業失敗,已經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交社保了。他哪裡還會舔著臉,繼續講述企業文化,讓大家憑藉一股精神留下來呢?
  2. 第二,徐庶就算被強行留下,他也會心生抱怨。人家的理由是老母丟了,你劉備不放他走,豈不是導致徐庶揹負不孝之名?
  3. 第三,劉備強留徐庶也沒什麼作用,畢竟公司快倒閉了,而且徐庶在心生抱怨的情況,不會獻出一計,跟進曹營一樣。就算獻計,可能也是害自己的毒計,還不如放了。

人才的心不在這家公司了,要麼是受了委屈,要麼是錢給的不夠。其實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公司要倒閉了。既如此,為何還要強求呢?

03徐庶認為自己有腦子有才華,遠大前程不能耽誤在劉備這裡。

徐庶對自己的職業是有規劃的,期初輔佐劉備,那是看出了劉備有雄才大略,將來可以成就大業。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三國志》

可是當時有雄才大略的諸侯非常多,曹操、孫權、馬超、劉璋這些人都可以說是一方雄主。劉備不是唯一一個,但是卻是最弱小的一個。

為此徐庶雖然加入了劉備集團,卻一直在觀望。本打算兢兢業業好好為劉備建功立業的,可惜劉備經營能力不善,導致公司瀕臨破產。

  1. 不少人都收拾東西回家了,賠償金也是一分都拿不到,不少人還在咒罵劉備。在這種情況下,徐庶給劉備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份辭職報告,並且鞠了一躬才走,這已經是夠意思的了。
  2. 徐庶終於明白,光有雄心壯志還不夠,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放眼天下,曹操絕對是績優股,雖然上升空間有限,但是可以在裡面熬出名堂來,而且持有比較穩妥。
  3. 劉備這一支瀕臨停盤的潛力股,可能會一直這麼潛下去了。在劉備這裡,徐庶實現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他的離開,是明智之選。

徐庶到了曹操那裡,雖然不是創業團隊之一,拿不到原始股。但是他可以過上穩定的日子,憑藉自己的才智,逐漸成為集團的重要人物。

總結:諸葛亮的選擇,未必就真的有徐庶好。

現在我們看諸葛亮從一而終,從劉備落魄時就跟著他,一直到劉備做了皇帝,諸葛亮始終不離不棄。甚至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還是盡心盡力地輔佐他的兒子。

從而諸葛亮為自己贏得了千古名相的美名,同時進入了文武雙廟,贏得了生前身後名。相比較而言,徐庶的名氣就太小了,到了曹魏基本上是被埋沒了。

可是我們能說諸葛亮的選擇就一定比徐庶的好嗎?當然不能。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徐庶不願跟著劉備東奔西走,食不果腹。所以他選擇安逸的生活,進入曹操集團。

而諸葛亮是個有闖勁的人,安逸的生活反而不適合他,所以他選擇跟隨劉備創業。這本身就沒有好與不好之分,畢竟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江湖小曉生


《三國演義》中,有“徐元直走馬薦諸葛”的故事,說的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用計軟禁,模仿徐母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將徐元直誆騙到了許都。徐庶不忍離開劉備,但為了盡孝而不得不辭別英主。

徐庶打馬離去,劉備十分不捨,在馬上翹首觀望。不見了徐庶身影,劉備便叫隨從砍掉樹木,說這片林子遮擋了我目送元直。正當劉備依依不捨之時,徐庶卻回來了。劉備以為徐庶改變了主意,徐庶卻說,老母相招不得不去,因為走得太匆忙,忘記了一件大事。

徐庶所說的大事,就是給劉備推薦諸葛亮。交代完這就事情,徐元直唯恐諸葛亮不願意出山,還專程到臥龍崗打了個轉,叮囑孔明輔佐劉備。沒想到,卻遭到諸葛亮一通搶白。徐庶羞愧滿面,轉投許都而去。

羅貫中妙筆生花,這段故事寫得極其精彩。遺憾的是,徐元直並不是正史中的徐庶,走馬薦諸葛故事的所有情節幾乎都是虛構的。

徐庶是什麼時候舉薦諸葛亮的

本回答導語中,便提到了徐庶走馬薦諸葛這件事,很明顯,即便是虛構的故事,也是劉備放行之後,徐元直回馬推薦的諸葛亮。所以,似乎也就不存在題主問題,如果徐庶沒有推薦諸葛亮,便有可能走不脫的事。但是,若從正史看,卻又不是這麼回事了。正史中劉備放徐庶,卻倒與推薦諸葛亮有關。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徐庶進曹營的情節十分簡單:劉表去世後,曹操進兵荊州,劉琮聞知,便派使臣去曹營請降。駐紮在樊城的劉備聽說這件事,便領兵南下:

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原來,徐庶還沒有離開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出山了。以陳壽的記載來看,諸葛亮排在徐庶之前,應當是第一軍師,徐庶退居其後。更為重要的是,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是在劉表去世之後,荊州歸於曹操之前。

《三國志》中說,徐庶的母親大概也在劉備軍中,母子倆在一起。劉備南下時,是“率眾”而出,與後來“攜民渡江”是一回事。曹操追擊劉備,亂軍之中俘獲了徐庶的母親。曹操也沒有偽造徐母的親筆書信使詐,而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所獲,從而主動的舍劉備而去。陳壽沒有寫劉備是否不捨,大概是成全了徐元直,任他前往曹營盡孝罷。

那麼,徐庶有沒有推薦過諸葛亮呢?這個倒是有。但是,卻不是在徐庶離開之時,而是在新野遇到劉備的時候,就向劉玄德薦賢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徐庶在新野見到了劉備,便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敷衍了一句,那就請他一起來吧。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於是,劉備去了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劉備一見諸葛亮,便領教了《隆中對》。一回到新野,就把自己與諸葛亮的關係視為“魚水”。當時,徐庶尚在,肯定要腿而居其次了。

從正史的記載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才得此大才。這也說明徐庶是一個很有心胸之人,明明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比他高,卻還很負責任的舉薦賢能。由此想到後來的龐統,為人孤傲,稍微得勢,便露出與諸葛亮爭高低的跡象。徐庶若繼續留在劉備這邊,恐怕會成為諸葛亮非常得力的助手,也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劉備為何放走徐庶

從《三國志》的記載看,劉備放走徐庶,與諸葛亮有關。假若此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劉備在最危急的關頭,恐怕不會輕易放掉一個軍師。即便是要放,似乎也會挽留一番,過了困難時期再放徐庶走。這種可能當然不能排除,但從陳壽的記載來看,另一種可能更合乎情理,那就是徐庶推薦諸葛亮,諸葛亮也已經出山,劉備得了一個更厲害的軍師,便放徐庶進了曹營。

徐庶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很精彩,一出場就氣度不凡。劉備駐紮新野時,一人於街市上“葛巾布袍,皂絛烏履,長歌而來”。這個人的歌吸引了劉備,便想到水鏡先生提到的臥龍鳳雛,於是,就把此人請進了縣衙。一番談論後,劉備得知此人名叫單福,因所論甚高,劉備便任命他為軍師。

不久,曹仁、李典率領呂翔、呂曠共三萬兵馬來攻取樊城。單福用計,大敗曹仁,趙雲、張飛分別斬殺呂曠、呂翔。李典兵敗回曹營,曹操立即意識到,劉備軍中得了高人。曹仁證實,這場戰鬥對方的謀劃者是一個名叫單福的人。曹操不知此人,程昱說,這個人不叫單福,真名叫徐庶,並說:

此人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嘗為人報仇殺人,披髮塗面而走,為吏所獲;問其姓名不答,吏乃縛於車上,擊鼓行於市,今市人識之,雖有識者不敢言,而同伴竊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嘗與司馬徽談論。

曹操問,這個人的才能與程先生比,如何?程昱答道:“十倍於昱。”於是,曹操極想得到徐庶,便設計軟禁了徐母,把徐庶誆騙進了曹營。

程昱的這段話,不見於《三國志》,而是引用裴松之的《魏略》。《魏略》可不可信,另當別論,但在徐庶打敗曹仁這件事情上,卻與《三國志》一樣,並無記載。因而,程昱在《三國演義》中說,徐庶的才能勝過自己十倍,也是不可靠的,完全是為徐庶進曹營做的鋪墊。

查閱《三國志·魏書·夏侯曹傳》,在曹仁的記載中,根本就沒有與李典一同去攻打駐紮在樊城的劉備這一節。同時,李典的傳記中,也沒有相關記載。上文講到的諸葛亮傳記,同樣沒有徐庶樊城擊敗曹仁的事。也就是說,徐庶到新野見劉備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舉薦諸葛亮。大概是徐庶的才能並不如《三國演義》所誇張的那樣,所以,劉備在得到諸葛亮的前提下,兼顧兩面,便放走了徐庶。

也就是說,劉備認為,徐庶的才能很一般,留下了也沒有多大意義,不如成全其孝義之名。這大概應當是徐庶順利離開劉備,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那麼,徐庶的才能到底如何呢?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講到,孔明少年時代在即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很清高,只與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有很深的交往,這兩人也很佩服孔明,說他確實有管仲、樂毅之才。這是正史中,唯一提到的徐元直到新野前的事情,至於程昱所言,是裴松之的《魏略》而並不見諸《三國志》。

裴松之說,諸葛亮除了與崔州平、徐庶交往密切外,還與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一起遊學,這三人學業也很不錯,但諸葛亮卻“獨觀其大略”,對三人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諸葛亮料事如神,這三人後來的成就果然不能與諸葛亮相比。徐庶去了曹操那裡,一直沒有音訊,曹丕篡漢做了皇帝,定年號黃初。此時,《魏略》中才提到徐庶的情況,曹丕任用他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中郎將這個官銜講得簡單點,就是介於將軍與校尉之間的一個武職。御史中丞在曹魏時期,其職責是糾彈百官朝儀,與此前此後的御史中丞官職責與職權不太一樣,並不是御史臺的長官,級別大概沒有超過諸葛亮所言的刺史郡守。

無論從官職來看,還是史書對徐庶的重視程度來看,《三國演義》明顯的誇大了徐元直的才能。以徐庶的表現來評判,陳昱說徐庶之才勝自己十倍,是羅貫中的誇張之詞,純粹是為故事服務的。

《三國演義》說,徐庶不得不去曹操帳下,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發下誓言,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果然,書中除了在赤壁之戰前與龐統商議退身之策時,按照龐士元的建議,散佈西涼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消息。然後,主動去曹操那裡請求去鎮守散關。曹操採納了徐庶的建議,與臧霸兩人帶兵前往,逃脫了赤壁之禍。從此,書中便再沒有徐庶的事情了。

羅貫中這樣寫徐庶,後來演繹成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實,徐庶在三國時期表現平平,連陳壽都沒有專門為他立傳。裴松之不服,在《魏略》中講了一大段徐庶的故事,但依然是沒有多少可以書寫的歷史。

從後來徐庶任職情況來分析,徐元直去了曹操那裡,肯定是發言了的,否則,就不會在曹丕手下做官。試想,三國時期的人才十分緊缺,誰又會浪費資源養一個閒人呢?裴松之引注《崔氏譜》,也為徐元直定了調,其才能只能做到刺史郡守而已。陳壽的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曹操不是因為徐庶有才便軟禁了徐母,而是把徐母當做了樊城百姓抓了去。古代人口缺乏,這等“俘虜”不需做大量的移民工作,便能增加戶籍,曹操抓徐庶母親再平常不過。徐庶是因為母親在曹操那裡,為了盡孝而“自投羅網”的。徐母也沒有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因為徐庶的明珠暗投而自盡。同樣,徐庶在劉備手下似乎也並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主臣之間的知遇之恩還沒到那種程度。因而,雙方更無約定,也不會產生相互之間的信譽約束,徐庶發不發言,都不涉及道德人品問題。

所以,徐庶一定是要發言的,曹丕的官印絕不會那麼不值錢,讓一個裝聾作啞的人擔任御史中丞。也因為如此,即便是徐庶沒有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有可能放行。

綜上所述,徐庶無論推不推薦諸葛亮,劉備都會放他走。這其中,除了劉備的仁心外,還有徐庶的才能並不一定為劉備所欣賞的緣故。


綠野萍蹤01


徐庶如果不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會讓他走,因為徐庶的母親在曹操大營,徐庶不能安心在劉備這裡。古語有:強扭的瓜不甜!徐庶到曹營也不會為曹操出謀劃策,在赤壁之戰中,徐庶已經看破諸葛亮要用火燒曹操大船的計謀,但是沒有言語。


隱者康司馬


劉備是以仁義著稱,曾對關羽丶張飛說:當今天下曹操最為梟雄,他奸詐,我就要仁義;他愛殺人,我就要善待人。大忠大奸,立馬凸現。

關羽當既抱拳發誓:吾仍浪跡天涯,四海為家。今日幸遇劉皇叔匡扶漢室,誓死追隨,萬死不辭!

後來徐庶因老母被拘,無奈棄劉奔曹。張飛欲路上攔截,不能洩密啊。劉備轉而望關羽,關羽對張飛說:阿弟,曹操不仁,皇叔大哥不能不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成全吧。

在徐庶轉身欲離之時,仍會感激劉備恩遇,大叫一聲:劉皇叔,我師兄司馬徽邀你一見。揮淚而別。

劉關張一顧司馬徽,司環顧左右,悄悄對劉備說:伏龍丶風雛,只要得一,可以定天下。

後來劉備還是要三顧茅廬,再回老路。


夏雨風


我覺得徐庶就算沒舉薦諸葛亮,劉備也會放走徐庶的(原因如下)

1.徐庶已經求劉備放他去許昌救母,且劉備已經答應,徐庶剛走不久主動回來舉薦諸葛亮的 劉備自己答應的不得不放。

2.徐庶是個大孝子,古代孝子是很受人尊敬的,所以劉備尊敬他

3.徐庶臨走言,此生不為曹操獻一謀一計,劉備非常相信徐庶的為人,赤壁之戰時徐庶就看出來,孫劉聯盟會用火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瞬間kiss


  徐庶本名叫徐福,本身只是一個寒門子弟,年少時性格方面比較衝動,所以為了兄弟間的義氣替人出頭,但是卻不小心被捉了,當時的情況相當的危急,如果不是徐庶的朋友全力相救,可能我們就不知道徐庶是個誰了。

  

 也正是這一次的事情讓徐庶開始明白了自己人生的路線走錯了,於是棄武從文,從一個遊俠轉職為儒士,苦學多年後,感覺自己的水平已經可以出來裝一波了,所以就跑到了劉備的身邊,但是在某一天徐庶聽說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捉了,所以只能向劉備告辭,並且還在自己走之前給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可是問題出現了,徐庶真得是因為自己的母親被曹操所以捉的原因才非要離開劉備嗎?

  當時的劉備為了對抗曹操,一路流浪終於在某一天被劉表所接納,於是劉備領著劉表所給予的兵力駐紮在新野抵禦曹操的進攻,當時也算是徐庶的第一次出山,畢竟自己整整學習了五年左右的時候,雖然不敢自稱為大器晚成,但是怎麼也算是天下間少有的能人了。當然了這句話是徐庶自己所說的,有沒有根據就不太好說了。

  當時的徐庶剛剛從書院中走了出來,雖說以前的遊俠經驗相當豐富,但是這個武將跟文官方面不是一個體系,所以這會的徐庶相當的迷惑,很可能正處於滿世界投簡歷的階段。但是大家一聽這個徐庶是半路出家學習的,表示有一點點的懷疑,再一打聽以前還幹過遊俠之類的職業,可以說在古代的時候,為了聽起來好聽一些,其實所謂的遊俠跟地痞沒有多大的區別,這樣一來更加沒有人想要用他了。

  而當時在荊州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劉備,可以說這會的劉備正處於一窮二白的階段,但是劉備有一張好嘴,把剛剛出道的徐庶給說愣了,再加上劉備還有一層身份就是漢室中山靖王的後代,這讓人一聽就是皇室家族,相當的高大上,於是徐庶就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投奔了劉備。

  本來徐庶是真心想要跟劉備一起打天下,成就自己一世功名的,但是等徐庶瞭解了劉備的情況後,瞬間自己的內心有點不可意義,別人開局都是簡單難度,偶爾來個普通難度也無所謂,但是你劉備現在直接開局就是地獄級別的難度,這個時候徐庶就開始有點想打退堂鼓了。

  


  但是在三國的時候大家都很重視名聲,徐庶剛剛才給劉備表了忠心,馬上就不想幹了,不論是哪個君主都不可能會容不下他,徐庶很糾結,所以一直不是很想給劉備出力,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正是最為缺人的時候。

  劉備也是很無奈,所以只能天天來煩徐庶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庶打算給劉備重新找一個軍師,也算是減少自己的壓力,於是臥龍諸葛亮就這樣出現在劉備的面前。

  當時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徐庶表示這是一個人才,所以讓劉備把態度放低一點,說實話以當時諸葛亮的脾氣,並不是很想給劉備打工,但是誰會想到劉備居然還可以做到三顧茅廬這樣的事情,直接讓諸葛亮沒了脾氣,於是只能出山來幫助劉備一起打天了。

  但是徐庶的內心不平衡了,自己當時可是被劉備一陣忽悠就立馬投奔了他,而到了諸葛亮這裡卻成了著名的三顧茅廬,這讓徐庶面子放在哪裡,於是在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軍師後,徐庶更是學會的出工不出力。

  當時曹操的大軍已經把劉備打得只能往南跑了,畢竟劉備所投靠的劉表已經病死了,所以這一次劉備開始拉著百姓一起向南方逃亡,而徐庶跟他的家人也在這一次的逃亡中。

  本來徐庶就不是很想跟著劉備一起去逃亡,說實話這樣的情況下,誰知道劉備能不能翻身,萬一要是失敗了,自己到時候就是一個敗軍之將,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再去投降,可能曹操就會看不起自己。

  所以徐庶每天都很糾結,也正在此時有消息傳了過來,徐庶的母親在此次逃亡中不小心被曹操的大軍所捉,瞬間徐庶有了好辦法,於是徐庶直接找到了劉備,表示自己真心想跟劉備一起打天下,但是自己的母親卻不小心落到了曹操的大軍手上,為了自己的孝道,只能前往曹軍大營去救自己的母親。

  


  劉備當時很是捨不得徐庶,畢竟自己手下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但是人家已經把話說的這麼明白了,不讓他回去就是逼他當一個不孝之人,而劉備現在唯一優勢就是名聲好,所以只能放徐庶離去。

  於是徐庶就這樣離開了劉備,來到了曹營之中,說實話在這一段時間裡來投奔曹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徐庶這樣一個打著為救母親旗號的人也不是沒有,所以曹操並沒有很關注徐庶,只是認為這樣的一個人多少還算是有點實力,所以就給徐庶安排了一個普通的官職,然後這件事就直接扔到了腦後。

  說實話曹操比較喜歡武力值高還有腦子的人,但是徐庶來到曹營中是以文官的形勢來的,所以就讓曹操產生了誤會,而且自己手下謀士已經相當多了,也不差這麼一個,所以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如果徐庶一上來就表示自己身手不凡,很有可能會讓曹操高看一眼,可惜徐庶自認為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寒門子弟,所以就要表現出自己高貴的一面,但是這些在曹操的眼中是最沒有用的,所以結果很遺憾,徐庶一直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

  其實徐庶從一個用武力吃飯的人轉型為了一個文人,為得就是讓自己出人頭地,但是剛剛走到社會上就被劉備給忽悠了,所以自認為投錯了,雖然不想為劉備賣力,但是又不是想讓別人說自己的閒話,所以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並且在曹軍捉到自己的母親時果斷表示為了孝道要投敵,可以說能說投敵說得這麼光明正大的人也只有徐庶這麼一個人才,如果說這樣的情況到了劉備已經成立蜀國的時候,我敢肯定徐庶一定不會這麼輕易的離開劉備,可是很多事情是經不起試探的,人生沒有如果。


勵志I語錄


徐庶走馬諫諸葛,說的是劉備送別徐庶時,徐庶走了一半路忽然又調頭返回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完拔馬就走,劉備目送徐庶時樹林擋住視線由於叫士兵把樹林砍了。。。。。[摳鼻][鼾睡][驚呆][錢][吃瓜群眾][呆無辜][再見]


西瓜痞遇西瓜皮就慫


三國演義裡,徐庶是與劉備告別後,再回返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

劉備答應徐庶離開跟諸葛亮並沒有聯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是感念劉備的仁義,這並不是雙方的條件。

中國自古治國治家以孝字當先,曹操以母親為要挾,徐庶又是極為孝順的人,所以無論如何徐庶都會想辦法離去的。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說的就是徐庶隻身入曹營後的立場,他終身不為曹操獻上隻言片語,即使赤壁之戰前看清了周瑜的戰略,也是未曾提示半點。


櫻花下飲茶


演義

這個問題已很清楚了,徐庶是仁人君子,兼孝子,聽說母被曹操所押,對劉備說,我方寸已亂,留在此地無益,我到曹營決不向曹操施一計,出一謀,所以一定要走,劉備送走徐庶一直望到他被樹陰所擋看不見,還令士兵伐樹清視線,可見感情之深。劉備將要回歸時,特然間徐庶回來了,備問;徐公不走了吧?徐庶說非也,我有一事忘卻機乎誤大事,又說:主公我走後,你去南陽臥龍崗請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下山助你,幹事業,劉備問:諸葛亮才華比先先如何,徐庶說:勝我十倍,劉備:謝先生,然後徐庶投曹營,從此徐庶口吃北朝飯,心向南朝人。也有記載:‘’徐庶走馬薦諸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