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小資情懷——絳彩美女如玉

器物為肥皂蓋盒,長11cm、寬9cm、高5.5cm,四方倭角形,蓋子橋鈕,盒子直壁,底部有四個矮足,器內底部有六個球狀乳丁,用於放置肥皂。乳丁將肥皂踮起,積水流下後慢慢蒸發。

器物蓋上繪製淺絳彩美女憑欄坐臥圖,器物盒壁上繪製淺絳彩三孃教子圖。背後寫有墨書:“美人如玉和順作”、“八大山人”、“用永”、“善有”字樣。器物品相完好,為民國時期典型器,功能為裝承肥皂之

用,時代特徵鮮明。




  器物上有“和順作”。和順即為章和順。章和順是民國時期的淺絳彩名家。雖然其知名度不及珠山八友等淺絳名家,但是其作品數量眾多,在民用瓷市場中佔有很大的份額。其中尤其以畫美女紋飾為其代表作。這一系列作為統稱為:“美女如玉”系列。所繪女子均為民國裝扮,身著小褂長裙,一派新文化學生妹的裝扮。雖然此類紋飾為民國典型紋飾,但是內容難免粗俗,僅為百姓所喜聞樂見。


  器物上還寫有“八大山人”的字樣。八大山人名為朱耷,朱明遺老,明末清初人,書畫造詣非凡。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又是一朝更迭,從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瓷畫藝人緬懷朱耷,故在器物上多寫“八大山人”,故而此時流行的淺絳彩也更重文人情趣。




  器物上還有“用永”、“善有”字樣,這與清末之時金石文的興盛有關。晚清時期賞鑑高古彝器成風,彝器上多書寫“子子孫孫永寶用之”的字樣。此故為簡寫。此件器物傳承近百年,品相完美,也可以說不辜負這“用永”的字樣。瓷器中以蓋盒最難保存,百件蓋盒中蓋子與盒子品相皆完好者,百裡挑一。盒子和蓋子在露胎處,都已紅彩書寫了“XI”的記號,這類記號在蓋盒中常見,為工廠作坊中蓋盒生產工作中的標號。雖然,蓋盒成批量生產,但並非蓋子和每個盒子都能一一對應。因為瓷器在燒造過程中,收縮率難以控制,故燒成後將可以嚴絲合縫的蓋子和盒子表上相同的記號,以確保質量過關。

  肥皂的出現漸漸改善了中國人的生活,在民國時期肥皂還是相當珍貴的,故而以瓷器為盒,但是,用過肥皂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肥皂上手後一切皆滑,瓷質肥皂盒極易打碎,尤其是蓋子,故而瓷質的肥皂盒隨後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多以塑料盒代替,因此,此件器物是一件時代特徵鮮明的文物。



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愛好,有人認為收藏是一門學問,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消遣,還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投資,而通過價值讓藏品從側面證明自己獨到的眼光,就是一種自我認同般的享受。

我是老黃,關注我,瞭解更多收藏小知識

有空點點小程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