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思潮的簡介

我相信,有興趣學習心理學的小夥伴,大多數是受到"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學思潮的影響的。我也相信,不少非專業人士,是將"精神分析"與"心理學"是等同的。

有不少人可能都知道這些精神分析的專有名字,比如"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比如"本我"、"自我"和"超我"。理所當然地知道,弗洛伊德是誰。


為什麼,我們是怎麼被這樣的理論影響的呢?我想:主要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文學、電視作品中的心理學場景,幾乎都基於精神分析理論。那麼我們現在就對這一流派的主要理論和基本觀點,進行一次系統概述。之中會穿插一些作者自己的看法。


1、 精神分析的兩大理論基石:"潛意識理論"與"三我"結構理論

1. 潛意識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心理學應該主要研究"潛意識",即我們意識不到的部分卻對我們的意識或行為有著巨大影響的部分。潛意識包含了我們個體最基本的慾念。"慾念"通過"前意識"的把關,進入我們的"意識"層面,這時候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究竟想幹什麼。

雖然潛意識很難被我們所察覺,但是弗洛伊德有自己的方法,比如:A)自由聯想——讓被分析者隨意"自由地"說一些詞彙,由分析師對這一些聯想賦予一些意義。B)釋夢——通過被分析者對於自己夢的介紹和闡述,分析師賦予這些夢一些背後的意義。


2. "三我"理論

"本我"——個體最本能的慾念,遵循"快樂原則";"超我"——個體的道德規範,根據"道德原則"行事;"自我"——個體根據外部的環境,對於"本我"和"超我"進行談判,協調者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2、 精神分析的應用

精神分析其實是一種精神障礙的心理治療手段(方法),通過聚焦患者潛意識裡的衝突,去解決一些有關焦慮的問題。筆者認為,它更注重於患者通過對自己潛意識的瞭解——即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問題,而讓患者更加去接受自己的問題,從而降低患者的焦慮,而不是解決精神障礙(主要是和焦慮相關的)問題的本身。

當然,除了心理治療之外,精神分析的另一大貢獻,當然是文學和影視作品。


3、 精神分析的其他相關理論

除了兩大理論基石之外,精神分析還有自己的人格發展理論,包括弗洛伊德的五階段理論和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有理解人類行為的"防禦機制"理論,還有在心理治療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客體關係"理論。"發展"和"防禦機制"的相關理論的介紹和分享,筆者會在近期推出。

4、 對於精神分析的評價

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派,對於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精神分析的理論,至今100多年,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豐富和發展。他採用的"個案研究法",一些經典個案都支持著他的理論,如:"小漢斯"案例和"安娜歐"案例。

但是很多的心理學家都對精神分析提出了質疑:比如弗洛伊德所研究的對象往往都是一個"非正常者";精神分析的理論無法進行實驗,不符合循證科學的基本要求等等。


筆者評價:精神分析的觀點,無法解釋所有的行為(當然之後的流派幾乎也不能),他的"潛意識"理論有時候是有點簡單粗暴的,對於人性往往有著"惡"的揣測。比如說,簡單地理解可以是:一個病人來做治療,準時到就是"刻板",早到是"焦慮",遲到是"阻抗",那怎麼做才是正常的?


如果喜歡我的"心理學科普",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PSYFOU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