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風險區域,醫療醫藥不創新沒有未來了

進入高風險區域,醫療醫藥不創新沒有未來了

不管是動輒幾萬億的各省投資項目計劃,還是美股昨天上千點的大反彈,總之刺激了大A的神經,今天漲的沒話說。

說點潑冷水的話,A股指數沒有多大參照意義,已經失真了,看公司池絕大部分的股票都已進入高估區域。

有幾個指標可以參照:市盈率30倍以下的以下成稀罕物了,50倍是正常,70、80倍也很多,科技股100、200倍很普遍,已經出現多隻1年十倍股。

朋友們,看清楚了,是1年十倍。業績漲十倍了嗎?業績不配估值。

除了價值低估的美的、平安、尚品、麗珠等,很多公司已經開始發佈減持計劃,比如普利醫藥、東方雨虹、中順潔柔等,尤其是醫藥公司就更多了。

我的持倉,關注久的朋友都知道,目前除了格力、美的、中信、復星、華東、濟川,其它長高、恆瑞、東財、樂普、愛爾都搞得太離譜了(以上部分股票只是觀察倉)。

毫不客氣的說,15年牛市頂點的估值,不過如此,甚至還沒有現在高一截,不信你自己查查,雪球就有這個功能。

今天招商證券、中信證券發佈了2月數據,2月疫情把大家堵在家裡,沒事就把股市當遊戲,交易量生生幹到上萬億。今天又幹上萬億,這行情下去,劵商躺贏的機會來了!

但是,劵商業務非常同質化,主要賺佣金,這種業務結構或者說賺錢盈利模式很不好,國外都0經紀費了,咱們還被劵商割韭菜。

劵商最大的業務,未來還是靠資產管理業務,這個是靠本事吃飯的,龍頭劵商大概率勝出!

昨天,發了撤出部分濟川換股長高、愛爾、復星,很多人來抬槓,今天普漲,濟川確實也漲了不少,總算跑贏大盤一回,熊二華東漲的也還行。

今天發佈了《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我們只摘幾條劃重點看看,刷新下醫藥醫療行業的思想和認識。

1、招採合一、量價掛鉤,全面實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繼續深化,不管你藥品,還是醫藥器械耗材,繼續擴大集採範圍。)

2、建立招標、採購、交易、結算、監督一體化的省級招標採購平臺,推進構建區域性、全國性聯盟採購機制,形成競爭充分、價格合理、規範有序的供應保障體系。(就是價格還得繼續藥廠PK,繼續殺價。)

3、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完善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採購價格協同機制。(這個厲害了,去掉中間環節,相當於醫保局代表國家直接下單給藥廠,不要做醫保的對手盤。)

4、建立全國交易價格信息共享機制,治理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別想打信息不對稱,亂搞價格了,下一步除了不讓你虛標,你還得各地價格差不多。)

5、補齊護理、兒科、老年科、精神科等緊缺醫療服務短板。(解決老幼精神人群的醫療服務配置。)

6、做好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受理與審評,通過完善醫保支付標準和藥品招標採購機制,支持優質仿製藥研發和使用,促進仿製藥替代。(繼續支持創新藥,仿製藥持續一致性評價,然後集採,推動創新藥替代。)

總結:

1、通過政策引導,推動創新藥替代仿製藥,進行供給側改革推動醫藥醫療產業升級!

2、強者恆強,行業集中化,絕對創新力=絕對競爭力,誰研發創新最牛,誰撐到最後!

3、集採範圍越來越大,覆蓋越來越多的藥品,越來越多的耗材,隨著醫療改善會更多!

4、納入集採後,價格越殺越低,想虛高賣越來越難,除非你有創新“金剛鑽”,你可以和醫保局談高價!

今天就說這麼多。

不求一日暴富,但求日進一步。

個人淺見,難免偏頗,還望指教。歡迎關注、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