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蕭習華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川南宜賓,是長江第一城。

我站在宜賓三江口﹙金沙江、岷江與長江的交匯處﹚遠望,長江後浪推前浪,航船汽笛聲聲……在此刻,江水隨意濺起的一朵浪花,都會打溼我的思緒。

長江是有根的,根的底部在格拉丹東雪山的冰川群,消融的冰水一滴滴落下,沒有聲響和炫耀,匯聚涓流,帶著力量和夢想,不斷走向廣闊。

逐水而居,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重要階段,也是人類智慧的重要表徵。宜賓是長江上游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自公元前182年始築僰道城,歷經縣、州、府建置變化和“僰道”“戎州”“敘州”“宜賓”等地名更替。至公元2018年,宜賓已有2200年建城史。建城以來,宜賓城市發展的歷史從未間斷,歷代都是區域經貿物流中心,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美譽。從全國範圍看,建城時間超過2200年的城市僅有38個,而其中始終保留在原址,沒有遷移過的城市只有16個,宜賓是其中之一。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奔流不息的大江為宜賓人民創造了一塊又一塊肥沃的沖積河洲,還源源不斷地為他們送來用之不竭的江水,使他們獲得了生生不息的生活資源,也因此塑造了宜賓的多元文化。在大江文化基礎之上,抗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築文化、奇石文化等由此孕育。而大江容納百川、激流勇進的氣魄,塑造了宜賓人兼容幷包、開放豁達、勇敢進取的精神特質。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宜賓的先民僰人,是僰道城最早的一批居民。僰人的歷史要追溯到商末、西周初年,最早正式見於史冊是戰國時期。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敘州府》所記載,在殷商時,僰人就定居在四川東南部及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因隨周武王伐紂有功,被封僰侯,建僰侯國,都城設在三江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遣將軍常頞率軍築路,開發西南夷地區,修建由僰道通往雲南曲靖的“五尺道”,此為南方絲綢之路發端。到明朝的中後期,因僰人屢屢造反,1573年最終被剿滅。隨後,政府採取十個方面的善後措施來鞏固西南邊陲:一復兵道,加強軍事兵備;一設府佐,增強政府治力;一建城垣,安內攘外固險;一移守禦,防協主輔相濟;一理疆土,豎碑以絕侵爭;一扼要害,關隘堡墩互守;一起民兵,保甲自衛身家;一通道路,山伐木水疏浚;一立學社,建學教化育才;一恤民困,減賦稅賑災民。讓人民休養生息,免遭兵燹荼毒。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2018年7月17日,宜賓發了一次大水,蘇軾、黃庭堅兩位詩人雕像因“水中吟詩”成了網紅。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只是路過宜賓,沿江乘船,在此歇腳幾天,便留下了《戎州》《過宜賓見夷中亂山》《夜泊牛口》《牛口見月》詩四首。而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是謫居於此,前後待了兩年半時間,其期共創作詩詞70餘首,這些詩詞大部分與酒、食物有關。黃庭堅的代表作《苦筍賦》和《安樂泉頌》便是寫於宜賓,前者寫川南獨有的美食苦筍,後者寫的則是宜賓美酒。現在隨處可見與黃庭堅有關的歷史遺蹟:流杯池、吊黃樓、鎖江亭、涪翁溪……

無數年來,長江的氣韻攝入了宜賓人的靈魂:長寧人周洪謨在明成化年間任禮部尚書時,上疏皇帝《流民說》,建議對少數民族和流民不應剿殺,而應採取招撫之策;南溪人包弼臣,自創了一種獨樹一幟的將北碑與南帖熔為一爐的“包體字”;為了新中國誕生,鄭佑之、劉華、盧德銘、李碩勳、餘澤鴻、孫炳文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不惜拋灑熱血;新文化運動先驅陽翰笙、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這些都折射出宜賓大江文化的燦爛雲霞。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遙想當年,始肇於一紙短短十六字 “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電文,才促成了1940年9月30日同濟大學作出遷往四川宜賓的決定,宜賓李莊成為與重慶、成都、昆明並列的中國四大抗戰文化中心。隨同濟大學一同遷來李莊的還有國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一大批文化科研機構。傅斯年、陶孟和、李濟、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一大批有國際影響的國內一流學者,在烽火戰亂中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來……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四川是盆地,四周被高山阻隔,而長江水道猶如打開了一道通往世界的大門。首先要打開自己,才能打開世界。如今,長江沿線城市在宜賓共同發起倡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永葆母親河的生機。

我來宜賓已四年有餘,長江滋潤山川原野,也滋潤了我,深感其博大、智慧與無私。哲人先賢們因其卓越貢獻可以成為江中之龍脊石,永遠留在這片熱土上,日夜為長江壯行。而我僅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只為長江的美麗而歡呼、跳躍……

﹙原載《四川日報》2019年4月12日原上草副刊﹚

蕭習華散文:我是長江裡的一朵浪花


作者簡介:蕭習華,本名蕭緒華,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首屆中國煤礦作家高研班學員,現為四川芙蓉集團副總經理。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全國各報刊發表作品,曾獲第四、五屆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等各種文學獎項,著有詩集《鴿子與鷹》《大地聽歌》《獻詩或頌詞》、散文集《生命河》《又是明月光》《水流雲在》等八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