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是誰?他是怎麼死的?

狄青是北宋時期名將,生於公元1008年,去世於公元1057年,字漢臣,籍貫汾州西河。因為臉部刺字,人稱“面涅將軍”。

  狄青出身貧寒,是普通農民出身。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兄長狄素與同鄉之人鬥毆,將人推到河裡,差點淹死,因此犯了罪。狄青當時代兄受過,說事情是他乾的,於是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

  正是因為這麼一段經歷,狄青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他不是名將之後,也不是將門世家,只是一個普通人,而且還犯了事兒。參軍之後,自然只能從小兵做起。最開始的時候,他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

  寶元年間,李元昊建立西夏國,反叛宋朝,狄青被任命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到邊疆塑關。但是西夏國軍士作戰勇猛,宋朝軍隊吃了許多的虧,等西夏國再犯的時候,許多士兵都露出怯意。狄素因此每每作戰不畏生死,親自為先鋒,在前線衝鋒陷陣。在他的帶領下,周圍士兵偶都敢於爭先,悍不畏死。

  狄青在於西夏對戰的四年裡,前前後後,大大小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受傷無數。但是成果也很喜人,他在期間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除此之外,重挫西夏物資儲備,燒糧以萬石計,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

  

狄青是誰?他是怎麼死的?

狄青作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尹洙任經略判官時,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見,尹洙與他談論軍事,狄青表現出色,受到尹洙賞識。尹洙稱其:“此良將材也。”並將他推薦給經略使韓琦、范仲淹。范仲淹對狄青也極為欣賞,甚至還指點他學習《左氏春秋》。

  狄青受范仲淹啟發開始讀書,此後越發能幹,作戰勇猛不說,還知曉兵法謀略,威名享譽天下。戰功的不斷累積,使得狄青的官位不斷替身。他積功升任西上閣門副使,後又晉升為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又加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

  皇佑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朝廷大驚。當時皇帝起了向外族借兵以平叛內寇的心思,卻遭到狄青的堅決反對。狄青上述說,如果只是因為儂智高反叛這麼一件小事,就像外族借兵。一次兩次,總歸會養大外族的胃口。等哪一天它不甘願只吃那麼一點東西的時候,就會選擇對宋朝發動進攻,那才是最大的問題。狄青很有遠見的見到了向外族借兵的劣勢,他阻止借兵,間接性保證了宋朝未來的安寧。最後狄青依據本國實力,最終平叛成功,受到皇帝重用。

  隨著戰功的不斷累積,狄青官也越做越高,到了後來已經升任樞密使的高位。高處不勝寒,狄青坐的越高,所受到的注視也越大。狄青因為戰士們的擁護,每每路過一地,士卒總會指著他互相誇獎,此後狄青遭受非議不斷。

  伴隨著不斷的非議與猜忌,狄青最終外放為官,最後竟然因此鬱鬱而終。

  一代名將不是死在與敵人衝鋒陷陣的戰場上,也不是死在保家衛國的道路中,沒有馬革裹屍,沒有發揮自己的全部光熱,就這樣因為君臣百姓的非議,鬱鬱而終,實在是冤枉。古人說死得其所,而狄青則死得無所。

  升遷遭受非議,死後卻受到了極高的對待。宋帝追贈狄青為中書令,諡號“武襄”。並且下令取來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並親為他御製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禮節來祭祀。皇帝的做法,可以說是給足了狄青的面子。可惜的是,再多的死後尊榮也遮不住他死的有多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