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處罰違令者,箭穿過雙耳?那還能活嗎!

上次聾王講了古代治理部隊鼓勵殺戮,不少士兵因為出身低賤,軍官藐視生命,視其為草芥,拿砍頭當兒戲。有朋友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當時有身份的人才能當兵打仗,這位朋友是位歷史達人,研究很透徹。的確在商周時期,社會相對穩定。比如周天子出征主要是教訓一些不交保護費的小弟,而且當時這位周大哥說話很有分量,一呼百應,大多是"組隊打怪",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好多小國怕被群毆,就認慫了,時常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打仗危險性小,榮譽感強,當時城(國)里人才有資格當兵。

軍中處罰違令者,箭穿過雙耳?那還能活嗎!

周衰萎後,諸侯紛爭,戰爭頻起,一語不合就開打,諸侯之間勢均力敵,幹起仗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血肉橫飛,勁爆血腥。這個階段一些窮兵黷武的諸侯國兵役很重,貴族們派奴隸去頂替自己打仗,富人花錢免兵役,罪犯被強制上戰場,軍隊中魚龍混雜,靠封建禮教洗腦已經不起作用了, 只能靠殺戮威懾嚴肅軍紀。

聾王一侃起來就唾沫星子亂飛,剎不住車,走題了!

言歸正傳,今天說說懲戒士兵除了砍腦殼以外,還有幾樣如今聽很奇葩的方式。

軍中處罰違令者,箭穿過雙耳?那還能活嗎!

面涅

面涅,這詞怪兮兮的,其實就是士兵臉上刺字,又叫黥刑。

開始時是為了防止參加軍隊的奴隸逃跑,在奴隸臉刻個記號;還有一些準備戴罪立功的犯人士兵,在判刑時臉上就刺上了印記,時時提醒他們是下下等人,是罪犯。最有名的當屬"面涅將軍"狄青了,替哥哥頂罪,文了面當了兵,後來屌絲逆襲,成為將軍。雖然皇帝專門下特赦令洗去他臉上的刺青,但最終因地位低下被同僚排斥,抑鬱而終。

到了宋朝有一個階段,涅面成了軍人的標誌,更證明"好鐵不打釘,好人不當兵"的俗語,士兵地位低下。

現在不少年輕人喜歡文個身,刺個字,覺得很酷很時尚,肯定理解不了當年刺青的痛楚。

軍中處罰違令者,箭穿過雙耳?那還能活嗎!

髡刑

現在不少朋友去首都,時間充裕的話都會天安門升旗,特別是節假日,軍樂高昂,國旗獵獵,儀仗威武,愛國之情油然而生。這個傳統古今中外不謀而合,古代部隊對張旗的要求也很嚴格。

部隊出軍營時,為了提振軍威,儀仗隊要打各種旗幟,還要擂鼓。但有規定:出營3裡,觀摩的百姓少了,就要捲起旗幟,收起戰鼓;回營時,離營3裡再擂響戰鼓,張開旗幟。如果沒算準路程,旗手、鼓手要受到嚴厲懲處,這個懲戒方式嘛有點搞笑,就是剃頭!剃、剃、剃,剃光頭髮、鬍子,連眉毛一起剃,腦袋整成光葫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髡[kūn],刑"。

也許你莫名其妙,這算什麼刑罰,免費剃個酷頭,巴不得呢。但在古代這可不得了,古人認為頭髮受之於父母,不能隨意剪頭髮,如果剃光,那是屬於大不孝;還有人認為頭髮連著人體的血脈,剃頭會折損壽命。因此"髡刑"在當時屬於重刑。

軍中處罰違令者,箭穿過雙耳?那還能活嗎!

貫耳

貫耳,這詞好像聽說過,雙峰貫耳!NO、NO、NO,這個和功夫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之前還看過一篇《古代最最最殘忍的酷刑》,把貫耳說成最殘忍的刑罰,用箭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直接穿過去,痛苦至極。要是這樣,不只是痛苦吧,人也就活不成了。

《僖公·僖公二十七年》記載,"子玉復治兵於蒍,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講的是一個叫子玉的將軍,帶兵演習了一天,對七個士兵用了鞭刑,對三個士兵用了貫耳刑。看來貫耳這種刑罰是經常用的,血要流一些,但並沒有那麼恐怖殘忍,就是暴力罰站:讓違反軍令的士兵背靠在旗杆或柱子上,用兩枝箭分別扎穿耳朵輪,把頭固定在旗杆上,防止罰站時偷懶。外耳的肉不厚,也沒什麼大血管,現在的時尚女娃們不是經常在上面打七八個小洞洞,估計洞大一些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執法官忘記這事,士兵的耳朵估計全扯碎了。

以上刑罰雖說不算血腥,但威力堪比砍頭。比如面部刺字,讓你一輩子都記住你是個下等人,除了服從,還是服從,只有服從。這種抓住人性弱點,採取侮辱人格的方式,摧毀心理防線,通過心理暗示達到控制的目的,才是最險惡的。

如果是你,願意受鞭刑,還是遭受侮辱? (單選)
0
0%
鞭刑
0
0%
忍辱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