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爲何死得比岳飛還冤?

南宋時期,在那座荒草悽悽的風波亭上,一個震驚世人的巨大陰謀應運而生,一代保家衛國的抗金名將岳飛,死於心懷叵測的皇帝和姦臣們共同構陷的罪名“莫須有”之下,成為歷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宋史上,卻還有一個人,也是一代名將,其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同樣也是死於“莫須有”罪名之下,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比岳飛死得更冤更慘,這個人就是北宋名將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將。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狄青出身貧寒,從小就胸懷大志,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北宋第一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為何死得比岳飛還冤?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西夏。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級軍官。在戰爭中,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率領士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燬西夏糧草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谷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狄青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裡,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年),經尹洙的推薦,狄青得到了陝西經略使韓琦、范仲淹的賞識。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並對他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遂發憤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由於狄青勇猛善戰,屢建奇功,所以升遷很快,幾年之間,歷官泰州刺史、惠州團練使、馬軍副部指揮使等,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推樞密副使。

北宋第一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為何死得比岳飛還冤?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又命孫沔、餘靖為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報告請戰,第二天入見宋仁宗時,他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為他送行。當時儂智高回師重新佔據邕州,狄青聯合孫沔、餘靖的部隊進駐賓州。

在此之前,蔣偕、張忠都因輕敵而戰敗陣亡,官軍聲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將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而聽從他的統一指揮。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說:“號令不一,是部隊失敗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陳曙,並召來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孫沔、餘靖相視驚愕,而眾將領則嚇得兩腿顫慄。

北宋第一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為何死得比岳飛還冤?

後來軍隊停止前進,休整十天。偵察的人回報,以為宋軍不會很快進擊。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軍隊人馬,一晝夜就過了崑崙關,從歸仁鋪出來佈陣。叛軍失去了險要陣地後,都出來迎戰。前鋒孫節與叛賊在山下搏鬥而死,叛軍士氣極高,孫沔等人嚇得臉色都變了。狄青手舉白旗指揮騎兵,從左右兩翼衝出,出於叛軍意料之外。大敗叛軍,追擊了五十里,斬了數千首級,儂智高同黨黃師宓、儂建中、儂智中以及偽官僚吏屬被殺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賊五百多人,儂智高在夜間縱火燒城後逃走。黎明時,狄青嚴管著部隊開進了邕州城,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雜畜數千,又招集曾被叛軍俘虜脅迫的老壯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撫之後釋放、遣散。將黃師宓等人的頭掛在邕州城下示眾,又斂集叛軍屍體在城北角建築京觀。

狄青征討儂智高之戰,還曾留下過一段經典故事。史傳狄青受命出師,由於前將領數次征討失敗,士氣低落,為振奮士氣,狄青因南方崇拜鬼神之俗,遂心生一計:當兵臨城下,先拜神祈佑,而後出一百制錢,口中念道:“此次用兵勝負難以預料,若能制敵,請神靈使錢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員對此感到茫然,擔心弄巧成拙,皆勸狄青慎為之。而狄青不加理睬,於全軍睽睽之下,揮手撒錢。軍士湊近一看,百錢全部朝上。官兵見神靈護佑,雀躍歡呼,聲震林野,士氣大振。狄青當即命左右侍從,以一百根鐵釘釘制錢於地,蒙以青布後曰:“待勝利歸來,再收回制錢。”於是率官兵南進,越過崑崙關,于歸仁鋪與儂智高決戰。結果大敗儂軍,“追趕五十里,斬首數千級”,俘儂智高主將57人。儂智高遁往雲南大理。狄青平定邕州,勝師北還,即如約到擲錢處取制錢。僚屬們將錢起出一看,原來此一百制錢兩面皆為錢面也!眾人始悟矣。狄青巧計激士典故,後來被《三十六計》收入卷中,作為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之戰例。

狄青由士兵而為大將軍,由布衣而為宰相,然其臉上猶存當士兵時的刺青(宋律,狄青以代兄受過入伍服役,刺面為記,是為面涅)。宋史載:青奮行伍,十餘年而貴,是時面涅猶存。帝嘗敕青傅藥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願留以勸軍中,不敢奉詔。”大意為宋仁宗曾命狄青敷藥除掉黑疤,狄青指著自己的臉說:“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北宋第一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為何死得比岳飛還冤?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捨身忘尊(嚴)的忠臣,幾乎就在狄青被任命為“國防部長”的同時,卻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和聯合抵制。其中不乏對他賞識有加的韓琦,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歐陽修和文彥博等人。雖然宋仁宗堅持己見,仍然詔令狄青就任樞密使重位,但從此朝中上下開始無休無止地攻擊和指責狄青。史載,嘉祐中,京師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國寺,行止殿上(住在大殿上),人情頗疑,乃出青判陳州。明年二月,疽發髭,卒。帝發哀,贈中書令,諡武襄。熙寧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將帥,以青起行伍而名動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終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畫像入禁中,御製祭文以褒獎之!

史言北宋少將,南宋缺相。在北宋朝能擔當起一代名將的只有狄青一人。而狄青更是兩宋史上第一個被以“莫須有”罪名冤屈致死的武將。且狄青是中國法制史上最有名的疑罪坐實案例,是古代帝王權術中“寧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人”的生動寫照。而且狄青之死,更死於名臣如歐陽修、文彥博之手,且死於一代仁君宋仁宗之朝,在此意義上,狄青死得更冤,死得更加百口莫辯。

史載狄青尤喜推功於將佐,從不居功自持。然如此仁勇之大將,以士兵得為元帥,以布衣得為重臣,於重文輕武之宋朝,終以戰功之高而見疑於朝廷,遂加罪於無名,致良將抑鬱而終,其宋廷之悲哀,亦華夏之慘痛,後宋之有靖康之恥,實自狄青之悲遇肇始矣!狄青於宋廷之悲慘遭遇,實有三層深刻原因:

北宋第一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為何死得比岳飛還冤?

其一,宋朝重文輕武,武將在文官集團中處弱勢地位。宋朝做官講究出身,尤其講究進士及第,一等為進士出身,二等同進士出身,三等為賜進士出身,由於狄青出身行伍,顯然是一個異數。狄青雖受范仲淹教誨,讀過一些書,但與那些根正苗紅的朝廷大員相比還是非常微末。當狄青因宋仁宗賞識而被破格提拔後,因平步青雲升遷速度過快而被文官集團所忌恨,甚至為曾經是自己上級的韓琦所嫉妒,文官們不敢對仁宗破壞官場潛規則的方式表示反對,於是狄青就成為了眾人必欲除之的替罪羊。

其二,狄青出身寒微,因臉上黥字而被文人士大夫瞧不起。比如他在任樞密副使時,迎接他的人就因為狄青遲遲不到,而忿忿不休地罵他“迎一赤佬(丘八的口語),還屢日不來”。狄青過去的頂頭上司韓琦的歌伎當著狄青的面勸酒,都敢毫不客氣地說“斑兒請你喝一杯”。加之狄青出身戎伍,不知“功成身退”之道理,官居國防部長後在家祭祀祖先,竟然在燒紙錢時致彌天火起,使本來就見疑於狄青的大臣們有了群起而攻之的口實。

其三,狄青的悲慘遭遇,還在於有宋過度抑制武人的國家制度。因為宋太祖以武人發動“陳橋兵變”而奪得天下,所以武將始終不能掌控軍權。在狄青之前,還沒有哪個純粹的武將能夠出任樞密使這一重要職位,是以一代名臣文彥博說狄青軍權在手,“朝廷疑耳”。這是典型的“莫須有”罪名,仁宗辯解,狄青是忠臣。而文彥博卻居心叵測地說:“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乎?”這句話的殺傷力之大,足以讓宋仁宗百口莫辯,也註定了狄青的悲劇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