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狄青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為大宋力挽狂瀾。他的人生為何會黯然落幕?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抓住機會,脫穎而出。

公元1039年某天,大宋朝堂氣氛壓抑。只因西夏李元昊寫信要求宋朝承認他的皇帝身份,宋仁宗震怒。經過商議,宋朝決定出兵討伐李元昊,由此拉開了長達三年的宋夏戰爭序幕。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為了補充前線兵員,仁宗從禁衛軍中挑選技能優異者去往。狄青擅長騎射,恰在此列。因宋朝立國後為防止藩鎮割據重現,改革軍事制度,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直接影響了宋朝軍隊戰鬥力,導致在和西夏的戰爭中多次戰敗。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面對西夏軍隊的咄咄氣勢,宋軍有點膽怯。但是狄青不一樣,他破陣時總是率先衝鋒,和西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大敗西夏軍隊。戰功赫赫,他也因功而步入仕途。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狄青在破敵時有勇有謀,深得尹洙賞識並把他推薦給范仲淹和韓琦。范仲淹勸他:身為將帥應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不是隻有匹夫之勇。讓他多學習兵法,狄青深以為然。此後,狄青成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儒將。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從戰場走向另一個戰場

狄青在一路征戰中官至樞密副使。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叛亂,連克宋朝多州。平叛的軍隊連連戰敗,在仁宗憂愁之際,狄青挺身而出。先整軍紀,後又急行軍,讓叛軍措手不及。多番苦戰後消滅叛軍。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宋仁宗因狄青平叛有功,封為樞密使。恰恰是受封樞密使,讓狄青成為眾矢之的。在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影響下,武將本就被文人相輕。更何況狄青出身貧寒,又因代兄受過“逮罪入京,竄名赤籍”,面有刺字。表面上大家對他客客氣氣,給他豎大拇指;背後卻對狄青使壞,向仁宗告狀。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三人成虎,該來的總會來

狄青面對朝臣對他的攻詰,只能躲著走。不想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便造謠說狄青家的狗頭生犄角,狄青家的院子裡有紅光沖天,是要做天子的預兆。仁宗憑藉自己對狄青的瞭解,對於狄青的謠言置之不理。

“青在樞密四年,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誇。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出青於外以保全之,不報。”——《宋史》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在公元1056年,京師發大水,狄青避水將家搬到相國寺,居住在佛殿上。被有心之人告訴仁宗。文彥博建議宋仁宗讓狄青出任節度使。仁宗認為狄青對國家有功,不應該讓他寒心。文彥博說:“太祖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只因為得到軍心,所以發生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事。”

“ 至和三年八月,上以樞密使、護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河中尹天水狄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狄武襄公青神道碑》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仁宗免去狄青樞密使之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離京出判陳州。在狄青去了陳州以後,仁宗經常派使者打探狄青的情況,使狄青惶惶不可終日。加以身體不佳,公元1057年,一代名將在憂懼中鬱鬱而終。宋仁宗在狄青去世後進行了追贈,又有什麼意義呢?

狄青:一代名將的黯然落幕


狄青,曾幫宋朝力挽狂瀾,穩定邊線。對於鬱鬱而終的結局,想必他更想馬革裹屍吧?私認為受重文輕武國策的影響,加以文官集團用藩鎮禍國時時提點,不止是狄青,所有建立功勳武將的結局都不會太好;狄青在戰爭中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將士必然對他信服,如此必使皇帝猜忌:在«清平樂»中,宋仁宗得知狄青私自返京時,異常憤怒。後得知是為修水洛城時,才釋然。可見帝王對於武將的防備之心。是制度也是帝王心性導致了一代名將黯然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