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後,宋朝對於軍隊控制的相當嚴密,

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影視劇照-趙匡胤

建立的樞密院制度,主管調動全軍,無統兵權。三衙統帥全軍。無調軍權。 宋太祖還把全部軍隊分為兩半,一半屯駐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再有兵將分離政策。 兵將任滿調任別處。這種方法名義上是鍛鍊士兵吃苦耐勞,實際上是藉著士兵的經常換防,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 馬軍和步軍分別任命統帥,不再設立統領全軍的統帥。使軍權服膺於王權。

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所帶出的兵。戰鬥力越來越差。



北宋“重文輕武”、“守內虛外”,在軍事上長期處於被動,以至於不得不每年對外輸送大量“歲幣”以換取和平局面。在這種軍事疲軟的大背景下,不打敗仗已是萬幸,贏得漂亮簡直是奢求。

而在這種背景的時代下,狄青憑藉著出眾的騎射本事,他一步步當上了邊疆大將,任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狄青在民間故事中,被譽為武曲星下凡,和文曲星包拯一文一武,共同輔佐宋仁宗開創太平盛世。不過在真實歷史中,狄青的經歷頗為曲折。他出身貧寒,十六歲那年,兄長與人鬥毆,將人打殘,他代兄頂罪,臉上刺字,被髮配充軍。

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因為面頰上有刺字,軍中都叫他“面涅將軍”。不知是為了遮擋刺字,還是為了震懾敵人,狄青臨陣前,總會戴上一隻青銅面具,然後披頭散髮,氣勢洶洶,每每現身敵陣,都令人不寒而慄。敵軍出於敬畏,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天使”。

銅面騎士,名揚西北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夏國。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級軍官。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當時前線的戰況不容樂觀,宋軍接連打了幾次敗仗,士氣低落。在屢屢吞下敗績的宋軍裡,唯獨狄青領著一幫人馬衝鋒陷陣。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鬆散的宋軍一如之前數次大戰那般——被敵軍輕易擊潰。連戰連克的西夏軍隊對此始料未及,很快就產生了輕敵之心。在戰事爆發後,一些看守糧倉的西夏士兵根本沒有認真當差。

終於有一天,粗狂的西北原野上一片寂寥,只有遠處傳來的依稀馬蹄聲。這些漫不經心的士兵還以為是哪隊西夏騎兵巡邏經過,但馬蹄聲卻越來越靠近。當他們終於回過神來時,一隊北宋騎兵已經殺入營寨。這當中為首的人一手牽著馬韁繩、一手舉著火把,熊熊火光映照著他冰冷的臉龐。當糧倉上的火焰漸漸燃起時,也照映出了這個人的模樣:披散的長髮下,遮掩著冷冰冰的面具,幽幽的目光讓人不寒而慄。


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在對西夏作戰四年,狄青大大小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縱使數次被亂箭射中負傷,但依然衝殺在戰場的第一線。在這四年裡,他焚燒了西夏好幾萬石糧食,俘虜了接近六千名西夏人,消滅了許多作亂的部族。最重要的是,他給西夏人留下了最可怕的印象:披頭散髮、青銅面具。這兩樣東西伴隨的狄青的名字,夜夜造訪西夏士兵的噩夢。

狄青率領土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谷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

戰勝西夏人之後,狄青在北宋朝內也廣為人知。當時北宋官員中,不少身居高位者都非常欣賞狄青。

康定元年(1040年),經尹洙的推薦,狄青得到了陝西經略使韓琦、范仲淹的賞識。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並對他說:“將軍不讀書,匹夫之勇而已。”狄青遂發憤讀書,“對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熟讀於心。”由於狄青勇猛善戰,屢建奇功,又深受趙仁宗的賞識。所以升遷很快,幾年之間,歷官泰州刺史、惠州團練使、馬軍副部指揮使等,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推樞密副使。

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狄青-影視劇照

名揚天下

狄青受命於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這一年,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狄青剛上路,就聽說廣西安撫使餘靖上奏說,交趾願意出兵協助討伐儂智高。狄青立即派人上疏諫阻。仁宗接受狄青意見,由狄青傳令阻止餘靖借兵。狄青還下令前敵各將士,不準私自與敵人交戰。

可偏偏就有一個叫陳曙的牙將,立功心切,趁狄青沒到,發兵出擊,在崑崙關(在今廣西邕寧東北、賓陽西南崑崙山上)被儂智高打得大敗,手下將校袁用等人逃跑。狄青在賓州(治今廣西賓陽)與孫沔、餘靖會師,立起柵欄,安下軍營。孫沔、餘靖將陳曙戰敗的情況向狄青彙報,狄青決定先明軍紀。

第二天一大早,狄青就將各軍大小將校全部集中起來,依次列座。狄青將違反軍紀的陳曙及三十二名將校的罪狀一一列出,將他們全部斬首示眾。孫沔、餘靖相顧失色,其餘將校嚇得發抖。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違抗狄青的軍紀了。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初一,狄青在營外召集將士慶祝新春,傳令全軍休息十天。全軍上下不知道狄青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還以為他怠慢軍務,紛紛搖頭嘆息,以為這個曾經被髮配過的將軍只不過是個貪生怕死的人。智高的間諜探到這個情報,卻高興異常,回報智高如此這般。智高一邊讓間諜繼續監視宋軍,一邊宣佈放假過節。

第二天,狄青悄悄做出部署:自己帶領前軍,孫沔居中,餘靖殿後,看準時機進攻崑崙關。智高的間諜一直在宋軍中守到上元節,都只見他們張燈結綵,暢飲高歌。第二天也是如此,一直鬧到夜晚二更時分,還你斟我酌,興味盎然。狄青忽然說自己不舒服,退席進帳,告訴軍官們開懷暢飲,第二天早晨進關。軍官們繼續吃喝,鬧了很久。

狄青進帳後立即約了先鋒孫節,乘夜色過了險要的崑崙關。狄青在歸仁鋪,等後軍到來。辰時(上午七時至九時)左右,後軍完全到達。儂智高得到消息,帶領大軍前來抵抗。狄青手舉一面白旗親自率領一彪人馬,從山麓殺出,左右分開,夾擊敵軍,殺得敵人東倒西歪,宋軍卻井井有條,毫不混亂。孫沔、餘靖讚歎不已,揮軍下山參戰,直衝敵陣。敵軍經這兩支生力軍一衝,大敗逃竄。宋軍追趕五十里,殺死敵軍士兵幾千人,殺死敵軍將領黃師宓、儂建中等一百五十七人。

狄青乘勝進攻邕州。智高見宋軍到來,放火燒城,連夜逃走。宋軍進城撲滅餘火,搜到大量金銀財物。狄青自然約束下屬,不許私取分毫,全部如實充歸國庫;又赦免脅從,招募流亡者重返家園。邕州漸漸安定。

仁宗大喜,任命餘靖經制廣西,追捕智高,召狄青、孫沔還朝,提升狄青為樞密使,孫沔為樞密副使,其餘將領各有獎賞。

狄青此時已經做到最高軍事長官,然而種種禍患也就由此而生。

狄青在樞密使的位置上前後共四年時間,但史書中幾乎沒有留下其任何活動蹤跡,而宋朝一直以文統武。

當年狄青未成名時還發生了一件事,

當年,范仲淹主持西北名將劉滬和西北豪俠領袖董士廉在邊境修築邊防要塞水洛城,但卻遭到了同是權臣的范仲淹好友韓琦的反對,倆人開始掐架。狄青作為范仲淹所舉薦的官員,本來應該支持范仲淹,結果沒想到,狄青竟然幫助了韓琦,直接領兵前往水洛城,將劉滬和董士廉兩人拘捕關押,並且間接導致劉董二人死亡,這一次狄青反水韓琦,直接導致了自己得罪了西北地區的官僚,范仲淹的同僚十分鄙夷這個背叛推舉人的傢伙。


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後來韓琦也到了河東地區任地方長官。當時河北的軍隊軍紀散漫,貪汙腐敗盛行,到了了河東的韓琦決定對這裡進行整改,整肅軍紀,整治軍官的貪腐問題。

當時狄青部將焦用頂風作案,在這個時候貪汙受賄被抓,結果狄青包庇屬下,替焦用求情,並且用詞十分唐突,儼然把自己當作韓琦平級看待了。韓琦本來就對這個背叛推舉人的狄青很是不屑,現在為了一個貪贓枉法之徒,找他求情徇私,就更加反感狄青了,對著狄青說了那句非常著名的“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這一次狄青又把韓琦一派得罪了。

狄青:以文人為首朝代,生錯時代的名將也大放異彩

狄青為樞密使時,一時間風光無限,但底下卻是暗流湧動,有一群人在窺探時機讓狄青萬劫不復,這些人是范仲淹和韓琦等派系,北宋最大的武官集團西北軍也對其仇視之極和高若訥一系的文彥博等人,這時狄青的倒臺是眾望所歸,也是在所難免。

在狄青被罷免的過程中出力最大的是當時的翰林學士,也是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歐陽修早年曾對狄青評價頗高,但到了至和三年(1056),歐陽修連上三道奏章,要求仁宗罷免狄青。

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狄青已經在百姓和軍中已經有很高的聲望。可能說是一呼百應也不為過。最終因為狄青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還是受到了言官和文人們的詆譭和彈劾。除了北宋重文輕武之外,每次狄青賞賜士兵衣糧的時候,都要大聲喊:“此狄家爺爺所賜!”即使到了樞密使的高位,他還照喊不誤。朝廷因此對他很是忌憚,這不是在收買人心嗎?狄青的驕傲,讓朝廷忌諱了。 “狄青為樞密使,自恃有功,頗驕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糧,皆曰:“此狄家爺爺所賜。”朝廷患之。”

嘉祐元年,狄青免驅樞密使,出判陳州。

嘉祐二年,一代名將狄青抑鬱而終,年僅49歲,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偉大名將。

狄青未能生在一個開拓勇猛的大時代,宋朝雖然給予了他施展本領的舞臺,卻不是最合適屬於他的舞臺。如果放在漢朝,狄青可比衛霍。放在唐朝,狄青可比秦瓊,尉遲恭。放在明朝也是可比徐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