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後遺症”顯露,炒房客紛紛“嘆氣”,銀行卻“心塞”了

如今,房子已成為了全國人民關注的話題,不管是剛需一族,還是普通人,都很關注房價問題。這些年,我國的房價可謂是居高不下,儘管國家進行了調控,但房價還在一直的飛漲,一線城市更是出現了10萬一平米的天價房價,這使得許多年輕人的買房夢破碎,再加上一些炒房客的惡意炒作,房價一直在飛漲。高房價已經完全脫離了現有的房地產市場經濟體制,再繼續上漲只會重蹈日本的覆轍,使得房地產經濟直接崩潰。


囤房“後遺症”顯露,炒房客紛紛“嘆氣”,銀行卻“心塞”了


前段時間,小編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來自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發佈了《2018年三季度城鎮家庭資產指數報告》,對全國城鎮居民家庭購房目的有過精準的研究和測算。

報告顯示:2018年三季度全國城鎮家庭新購房人群中投資用途佔58.2%,改善需求佔26.7%,而首次購房的剛需僅佔15.1%,投資客相當於剛需客的4倍。

囤房“後遺症”顯露,炒房客紛紛“嘆氣”,銀行卻“心塞”了

這樣的數據,真是觸目驚心,也反映了炒房客是多麼的猖獗。房子也是商品,買的人多了會漲,反之會跌,炒房客湧入樓市中,他們囤了很多的房子,可是並不是為了居住,而是將房子作為賺錢的工具。

想想都覺得可恨,這樣不惜一切代價的瘋狂炒房,可謂是居心叵測了,不過這麼做國家可都是看在眼裡的,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數百次調整和控制下,房地產市場終於穩定下來,房價也顯示出了下跌的跡象。據統計,全國70個主要城市中有40個的房價略有下降。儘管不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下降,但這種更加穩定、健康和良性的發展對大多數有需要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安慰。不過,那些炒房客的日子就不怎麼好過了!

囤房“後遺症”顯露,炒房客紛紛“嘆氣”,銀行卻“心塞”了

房價下跌,炒房客手裡的房子貶值,但他們又不想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出去,所以最後炒房客只能“棄房斷供”,無奈只能將房子抵押給銀行,囤房的“後遺症”被暴露的一覽無餘,炒房客是無利可圖了,但銀行的麻煩也因此增加了,因為越來越多的財產變成了無名房產,不得不將這些房子進行回收和拍賣,由此銀行的工作量也將增加。


囤房“後遺症”顯露,炒房客紛紛“嘆氣”,銀行卻“心塞”了

實際上,供應減少的原因不超過2個。首先是房價的急劇下跌,其次是收入不平衡。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的不斷調整,這兩種情況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得到緩解,這也是為什麼“棄房斷供”現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相信那些炒房客在當初一頭扎進樓市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最終會落得錢、房兩空的境地吧?

你是如何看待“棄房斷供”現象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