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还要传位于孙权?孙策之死的幕后黑手是谁?

biubiuBO


孙策确实是一位猛将,不过却是一位忘恩负义的猛将。当时的孙家素来都是背信弃义居多,从后来孙权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略知一二。 他父亲是当年十八路诸侯当中,唯一堪称大将的孙坚,所以他家基因很好,到了他这一代依旧是猛将,人称小霸王。

孙策本是袁术帐下猛将。

可惜他老爸孙坚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财产,唯一留下的就是传国玉玺。孙策不得已之下,只能跟着堂兄孙贲投靠当时实力强大的袁术。袁术跟孙坚是有交情的,看孙策如此勇猛,不忍心抛弃,所以就让他在自己这里做将领。

孙策得到袁术的资助,终于有了发展壮大机会,不得不说他的作战能力是非常强悍的,所以当时他几乎是战无不胜。袁术为此也十分欣赏孙策,一直想要收孙策做干儿子。可是孙策要凭本事挣钱,所以他表示拒绝,而且袁术一再承诺孙策,会讲庐江太守的职位留给孙策,可是从来都没有兑现过。那孙策肯定比较郁闷了,他就想着自立门户。

在袁术最困难的时候,孙策果断反叛。

袁术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孙策为他打下了扬州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的袁术拥有淮南扬州地区,手里的钞票是诸侯中最多的。为什么曹操南下的时候,怎么样都要占领南阳,其实就是因为南阳人口多,赋税也就多了。

谁占领这里,谁就有钱,而且它身处北方,所以这块地盘不可能留给荆州的刘表。当年诸葛亮、徐庶这些名士,全都避难于此。所以狂妄自大的袁术,终于还是选择登基做了皇帝。对于他们集团内部来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遭到了天下诸侯们的反对。

其实当时的诸侯哪个不想做皇帝呢?但是他们心中有韬略,没有哪个是跟袁术一样耿直的。群雄反对的情况下,袁术并不畏惧,因为他兵多将广,完全可以抵挡。可惜这个时候孙策背叛了袁术,这也是袁术必败的原因。

孙策的家当都是袁术那儿骗来的,最后却让袁术吃不了兜着走。

可以说孙策的老爸孙坚压根就没什么财产留给儿子,那些个曾经跟随他的老将到可以算作一二,但是人家现在在袁术这里混得还可以,至少衣食无忧,凭什么要跟着你出去风餐露宿呢?孙策为了让这些老将们跟随,主动向袁术提出借兵之事。

我认为借兵之事不是真的,袁术又不傻,带走这么多老将,摆明了他不会回来了,所以不可能借三千人马给孙策。我认为孙策是向袁术讨要了数万人马,许诺袁术会打下整个江东给袁术。

袁术一听自然是答应了,但是他一定也派遣了不少自己的将领随军出征。结果这些将领应该都被孙策给杀掉了。有了袁术这数万人马,孙策自然可以打下江东地盘,可是袁术却因为他的背叛而落败。江东落户安家从来就不是孙坚的计划,而是袁术提出的计划,只是孙策偷用了而已。

孙策被许贡门人射伤,不久伤重而亡。

许贡是吴郡太守,孙策统领大军前来的时候,许贡意识到了吴郡的安危,所以他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来收拾孙策。结果这封信落在了孙策手里。孙策便杀掉了许贡,可是江东人都比较喜欢养门客,许贡手底下恰好就有那么几个死士

这几个人趁着孙策落单打猎的时候,行刺孙策,将其面部射穿。重伤之下,孙策只好安排后事。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岁数太小,最大的也才不过八岁,可是江东才刚刚平定,一切都还没有根基。所以孙策认为这个时候必须要选择一位年长的孙家人来继承大位才行,孙权必然就成为了孙策心目中的人选。

江东基业是块烫手的山芋,不存在孙权暗杀孙策的可能。

江东这地方说好是挺好,可是孙策死的时候才26岁,打下这里才两年时间。这里大多数人都还不服气孙家的统治。而且他也没有称王称霸,所以没有世袭的合法性。等到孙策死了以后,果然有不少人起兵造反。

孙权才19岁,压根就没有这个资历和能力镇压这些叛乱。所以他必须要依靠周瑜和张昭,这么一来大权还是落在了权臣的手里。那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哥哥多活几年呢?

孙策去世以后,江东集团基本分崩离析,没有张昭和周瑜的努力,孙权这个少年君主根本就坐不稳大位。所以他绝对不是杀害孙策的凶手,许贡的门人既然都是死士,他们自然是有办法查找到孙策的去向,在半路偷袭孙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总结:孙策忘恩负义背叛袁术,独占江东被仇家暗杀。

  1. 孙策原本就是依靠袁术起家的,他老爸孙坚其实没有为江东产业打下过什么基础。孙策一直为袁术卖命,可惜从来没有得到该有的赏赐。
  2. 所以孙策选择在袁术称帝以后,将袁术大量兵马带走,自己去江东开创事业了。
  3. 没有袁术的帮助,江东孙家根本就不可能起家,可惜他们向来都是忘恩负义,把打下来的江东占为己有,还认为都是孙策自己的功劳。
  4. 孙策亏心事做多了,结果在杀害吴郡太守许贡以后,被许贡的门人射伤,不治而亡。他临死前将大位传给孙权,主要因为江东基业不稳,孙权已经有19岁了,是完全可以接替自己的。
  5. 孙权是没有理由杀掉自己的哥哥的,正是因为哥哥孙策的努力,孙权才拥有了幸福的生活,他没有能力镇压江东即将出现的叛乱,所以他也没有理由杀掉孙策。

江湖小晓生


孙策的死亡,至今令人疑惑。

孙策喜欢打猎,很多人知道。但奇怪的是,刺客竟然能够提前埋伏。

孙策勇武,很多人知道,但奇怪的是,配剑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断了。

孙策身边有护卫,但奇怪的是,当时卫士竟然都没有跟上来。

这些巧合,聚集在一起就不是巧合。然而一切都只是怀疑,没有证据。

从孙策死亡的结果看,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就是孙权。所以,孙权的嫌疑最大。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曹操也是孙策遇刺的直接受益者。

当时,袁绍大军压得曹操痛苦万分,却又不敢大量抽调军队迎战,虽然不至于似吹嘘的不足万人那么少,但曹操四面是敌,军队疲惫,士兵军粮缺乏,几乎崩溃,也是史实。

而孙策因求大司马未成而阴袭许昌,以刚刚统一江东的士气,用孙策周瑜的组合,突然向豫州发起奇袭,个人估计,曹操会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骆驼。

而孙策遇刺,代表江东永远失去了进军中原的战略机遇,孙权继位先得安抚旧臣,提拔自己的心腹,平定此起彼伏的山越叛乱,一切收拾好了已经是207年,不敢北进的孙权只能选择西讨宿敌刘表,斩黄祖占领部分江夏,以此来宣示自己的武功。

所以,个人认为,曹操势力在孙策遇刺事件中最少也有一部分的协助作用。证据就是郭嘉的准确预言。

至于孙策传弟弟不传儿子,那是无奈。

儿子太小,无法在军阀混战中生存。如果安排外臣辅助,难免改天换日,而安排宗室辅政也是一样的局面,那还不如爽快地交付政权给弟弟孙权。


四川達州


“操与绍相持于官渡,或传孙策将袭许,嘉曰‘策勇而无备,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策果为许贡客所杀。”——《郭嘉传》

鬼才郭嘉曾经说过:孙策只是个匹夫,有勇无谋,如果被有心人刺杀,死是在预料之中。

建安5年4月初,孙策死了,应了郭嘉的预言,尸体孤零零的摆在灵堂上,该哭的明着哭,该笑的暗地里笑。

(孙策被射死)

周瑜、张昭、吕范、程普、韩当、黄盖、朱治和孙权等满堂文武,围着看丢在地上的三个烂得不能再烂的尸首,冰冷的目光盯着跪趴地上的孙策随从护卫们。

护卫们交代,刺杀孙策的是这三个人,经查系许贡的门客。


许贡系吴郡太守,当初孙策打下江东,投降了孙策后又做反骨仔,心怀不轨,偷偷向曹操递纸条上表,想加害孙策,被关卡小吏截获了书信,献给孙策。

孙策遂将许贡杀死。可惜斩草未除根,许贡畜养的门客们却未被杀绝,散落民间。这三人刺杀孙策就是为许贡报仇的。

(许贡及三门客)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致当夜死。——《三国志吴书一》

问题来了:这三个人是如何知道孙策出门打猎的具体路线,等待在那里的?

难道有人作为内应,将孙策的行踪泄露出去的?

张昭用询问的目光看向顾雍,只见顾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用眼角余光瞄了下孙权。谁知道这时周瑜的凌厉目光刺过来,吓得两人收起了小心思。


周瑜狠声道:“广陵太守陈登,向来窥视我江东,多次派人联络江东山贼,企图颠覆主公政权。这次刺杀事件与陈登脱不了关系!”

(周瑜)

孙权面无表情,嘴里只是机械般的喃了一下:“陈登?杀兄之仇不共戴天!”


谁都知道,那些护卫们回来后说的话不可信呐,但是苦于没证据,可惜当时没有一个人提出严刑拷打护卫,整个孙氏朝廷集体沉默了,要不然,真相有可能出现。为何?且看被古人质疑的史料记载:

东晋人孙盛异同评曰:凡此数书,各有所失。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曹、袁虎争,势倾山海,策岂暇远师汝、颍,而迁帝於吴、越哉?斯盖庸人之所鉴见,况策达於事势者乎?又案袁绍以建安五年至黎阳,而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公与绍相拒於官渡,谬矣。伐登之言,为有证也。又江表传说策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夫三军将士或有新附,策为大将,何能悉识?以所不识,便射杀之,非其论也,又策见杀在五年,柳城之役在十二年,九州春秋乖错尤甚矣。——《三国志裴松之注》

什么意思呢?翻译大概就是:孙策刚刚征服江东六郡,外有黄祖强敌,内有陈登派遣的奸细联络山贼,企图颠覆孙氏政权,而且江东的很多偏僻地方并未归附孙氏统治,包括大大小小的世家士族并未坚心拥护孙氏政权。

(江东基业)

在这个时候劳师远征,就算孙策再无脑,他的连襟周瑜也不至于跟着无脑。


《江表传》记载,孙策对韩当部下的士兵个个都认识,古人就会有疑问,难道韩当带的是几十个士兵?

就像一个高中班的学生人数那样少?就算是校长,也不敢说全部认识全校每个学生。孙策怎么可能全部记得韩当手下的士兵,新参军的呢,怎么认识?

而且因为不认识就直接射杀一个,这孙策未免也太无脑了吧。


由于《江表传》、《九州春秋》错漏百出,其中的记载就不可信了。


那么朝堂君臣,在孙策出事后,并无追责,一切都怪罪到死去的许贡头上。但是那个疑惑依然萦绕在心头,孙策临时起意的打猎路线是谁透露出去的?要说是巧遇,鬼才会信!

能最快知道孙策行踪的只能是他的护卫们,而能最快时间把消息传出去的,这个幕后人的能量就极大了。(东吴大帝孙权)

陈登,是不可能把间谍渗透到孙策护卫这边的。所以只能是孙策这边的自己人,而要瞒过周瑜的,甚至事后令周瑜无言的,答案呼之欲出了:孙权!

只有他有这个能力,虽然历史的迷案早已不可考察,但是孙权自己称帝后把自己老爹封了武烈皇帝,传位给他的兄长,为他打下整个江东基业的兄长孙策,却封了个长沙桓王,这很耐人寻味啊。

至于孙策的儿子,长子孙绍,在孙策死时才一岁大。那时江东并未稳定,想靠这一岁的婴儿去治理江东?大权会旁落在谁手?

周瑜?他始终不是孙家人。四大家族代言人张、朱、陆、顾?孙策死前不可能把权力交到婴儿手中,被外人抢到大权。

所以,孙策唯一能选择的只能是孙权,不论孙策知不知道是谁暗算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既成事实,后事安排最重要。

所以孙权理所当然的笑纳了孙策的劳动果实——江东基业。

赤壁江边的江水涌动,似乎在赞美孙权的大战胜利,而孙策却静静的长眠地下,似乎在注视着这个英明的弟弟。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孙策,字伯符,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公元200年,孙策外出打猎,刺客行刺射上脸颊,太医要求百日勿动,某天孙策照镜子看到自己箭伤,勃然大怒,导致伤口开裂,当天死亡,年仅26岁,此时他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孙绍。

那么孙策为什么传位给孙权呢?

孙策虽用了不到六年时间就占领江东六郡,是完全靠武力(杀人)所得,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政权立足未稳、内忧外患。对内:江东人不服统治,部分财阀蠢蠢欲动,六郡尚未完全征服。外患:北有曹操,西有刘表。

此时孙绍尚小,让他接掌江东,就会如同刘协,小小年纪就当了皇帝,一生颠沛流离,被权臣把控玩弄于鼓掌之中,孙权熟读历史,颇有见地,曹操都佩服他“生子当如孙仲谋”,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严重时会使江东出现矛盾、分裂。

孙权死时如天下一统太平或者建国稳定时,也许能选几个辅政大臣辅佐。但此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以周瑜为首的淮泗将领和以张昭为首的流亡北士能听命年幼的主公? 东吴政权初成,这时更需要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的主公,来巩固、发展、治理国家,孙权恰好是量身打做一般。

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讲: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孙权继位后立马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和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历史证明了孙策的远见,如果上天再给孙策二十年,历史或将改写。


美丽青春您真痘


孙策确实有儿子,他的名叫孙绍。之所以孙策死后,孙策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孙策死的时候他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一个没出生的孩子如何继承大位?历史上孙绍的生卒年虽然不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了解到孙策和大桥的结合日期,以及孙策死亡日期来作为判断依旧。建安四年十二月,孙策攻取庐江的皖城,虏获桥氏姐妹,孙策自纳大桥,周瑜纳小桥。但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就意外身死了。也就是说孙策在娶了大桥四个月后就死了。而大桥也沦为了寡妇。此时的孙绍还在大桥的肚子里。他如何继承孙策的江东之主之位呢?

再说孙策死亡之谜。从刑侦的角度来讲,寻找凶手的最主要手段就是看作案动机。孙策之死有作案动机的人分别是曹操,孙权和许贡幼子与门客。因为曹操的死对他们三方都非常有利。所以他们三方也是最主要的怀疑对象。历史上虽然有记载,孙策死于许贡幼子和门客之手,但其中有很多地方说不通。最主要的就是,许贡的幼子和门客是如何混到了孙策的身边。孙策身为一方之主其身边护卫严密自然不用多提。许贡的幼子和门客都是一群丧家之犬而已。他们如何混到孙策身边?没有内应的话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有内应的话,那这个内应是谁呢?从利益角度来讲,这个人只能是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建立者的孙权,给多数人的印象就是命好。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给打下了一片江山。孙权简直就是不劳而获。但真正的孙权并非只是一个命好之人。历史上孙权可是一个权谋高手。很多时候再处理内政上孙策都自叹不如。但孙权同样也是一个腹黑高手。他也是有野心的。本身我对于孙权并没有过多怀疑。但孙权继位后对于孙策遗腹子的态度非常恶劣。这就不得不怀疑孙权究竟在孙策被暗杀这件事中担任了什么角色。而孙策死后孙权明显是最终受益者。在以孙权的性格分析,孙权的嫌疑就很浓了。

最后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曹操了。孙策死前正是曹操和袁绍之间在官渡对决时期。孙策认为曹操后方空虚,他正在盘算袭击许都的计划,并且迎取汉献帝回东吴。所以孙策便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但孙策的偷袭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暗杀了。要知道曹操可不是一个顾头不顾腚的主。他也一定想到了后方会不会被孙策偷袭。事实上曹操的谋士也对曹操说过预防孙策偷袭。但曹操表示一切尽在掌握。可见曹操是很有把握可以解决孙策偷袭后方的。而历史上孙策正要偷袭曹操就被暗杀了。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曹操。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孙策是三国时期最强将领之一,同时期的袁术、、刘表、袁绍与他相比黯然失色。而刘备此时尚无立足之地。

孙策以传国玉玺做为条件,从袁术处借得一千兵马。他带领这些兵马渡江创业,沿途队伍不断扩大。他战必胜、攻必克,所向披靡,短短六年时间就一统江东,建立了霸业。听到“孙郎”的威名,江东小孩都不敢夜啼,曹操也被孙策所折服。

《三国志》:(孙)策并江东 , 曹公(曹操)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孙策小弟匡,又为子彰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注引《吴历》:“ 曹公闻(孙) 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可见曹操也有示弱的时候。他为了安抚孙策,与孙策结为亲家。可惜就在这个时候,孙策却被刺客所伤,不治身亡。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还要传位于孙权?

一、当孙策受伤去世时,江东的局势仍未稳定。江东各路人马慑于孙策的威名,在孙策在世时不敢轻举妄动,但孙策一死,他们势必勾结造反(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此时孙策传位给刚一岁多的幼子孙绍,是自取灭亡之道。

二、传位给孙权不是临时起意。孙策早就把孙权当做接班人在培养了,平时的军事会议孙权是一起参加的,他还让孙权带兵打仗,以培养他的实战能力。而孙权也不负兄望,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三、 孙策当时还是汉将。如果让一个一岁多的婴儿接替他的职务,朝廷不会同意。朝廷对继承人的资格也是有要求的。

四、孙策手下的将领,是仰慕孙策的威名而投奔他的。如果孙策传位给一个婴儿,可能部下就要散去一大半了。

基于以上原因,孙策传位于孙权。

孙策托孤于张昭

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就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托张昭,如果孙权能力不行可取而代之: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同时又对张昭说:“如果他们尽力了,都不能担当克敌制胜保卫江东的重任,那么先生您可以返回江北投降,无须心中有所挂碍。”

由上可见当时形势之险恶,即使是孙权继位,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孙策之死的幕后黑手是谁?

孙策之死的幕后黑手是陈登。陈登就是后来做为内应,与曹操里应外合擒拿了吕布的人。

孙策打算暗地打算乘官渡之战北上袭击许都,迎接汉帝,经过丹徒时攻打广陵太守陈登,准备在粮草筹集完备后再出发。陈登是陈瑀的堂兄之子,在孙策西征刘勋、黄祖的时候,陈登就已秘密派出使者,将印绶给严白虎残余势力,阴谋对付孙策,以报陈瑀被吕范击败之仇。

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杀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到处寻找机会为他报仇。于是陈登就向刺客通报了孙策的行程,刺客在孙策经过的路上埋伏,终于找到机会暗杀了孙策。

总结

如上所分析,孙策传位于孙权是当时形势所迫。而孙策之死的幕后黑手是陈登。


扬生解史


孙策,字伯符,江东人称孙郎和周瑜周郎并称。证明此人有才华有能力而且仪表不凡,是个帅哥级别的人物,而且是名气很大,类似于现在的明星。但是遗憾的是在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孙策托孤传位给他弟弟孙权,而并不是他年幼的儿子孙绍。看似这样很奇怪,但是如果了解孙策其人的话,他这样的决定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孙坚的死时有幕后黑手,而孙策的死完全没有什么幕后黑手,下面就给大家一一讲解孙策托孤的缘由和他的死因。


孙策深知当时的利益争夺,看透了世态炎凉,不能让自己家的人再重蹈覆辙。孙策在十七岁时随父孙坚为报劫玉玺之仇,随军进攻荆州刘表,孙坚和黄祖大战襄阳,其间引孙坚孤军深入,中了吕公的埋伏,孙坚中矢石而亡,当时的孙坚才三十七岁。孙策带领江东诸将葬父曲阿,引军江都。

孙坚是当年讨伐董卓时十八路诸侯之一的长沙太守,孙坚在世时为一方诸侯,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能够自主的发动战争,为什么孙坚死后,孙策反而到了袁术的阵营呢?因为之前的孙坚和袁术属于微妙的关系,虽然都是同为一方诸侯,但是孙坚需要袁术的富庶钱粮,袁术需要孙坚的军队勇猛。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断了孙坚的粮草,孙坚就作战失利了。

孙坚死后,袁术也就顺理成章的收编了孙坚的军队,就是欺负当时孙策年幼,在军队当中没有号召力。没有军队的孙策再勇猛也是孤将一个,和先父有交情的诸侯就是袁术了,所以只有投靠袁术再谋发展,毕竟曾经跟随孙坚的江东诸将也都在袁术那里。孙策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想象自己惨痛的经历,如果传位于一个小孩子的话,自己创下的基业,必然会引来其他诸侯的觊觎,自己年少时走过的弯路,难道也让自己的儿子重新走一遍吗?孙策肯定不会!

孙策打下江东的六郡八十一州,全是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作战换来的,也是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的典范,他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孙策跟随袁术征战多年,因为作战勇猛,袁术对他也是非常的喜爱,常常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意思就说:如果让我袁术有个儿子和孙策一样的话,就哪怕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虽然孙策在袁术手下不断的建功立业,但是并没有受到袁术的重用,袁术还常常的给孙策开空头支票,这让胸怀大志的孙策很郁闷,其实就是袁术控制孙策的一种手段。

孙策常常怀念父亲当年的雄心壮志而自己只能寄人篱下,通过玉玺借的袁术三千兵马,名义上是去保护家人,其实是去开创大业。因为跟着别人干,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只有自己干才能出人头地。一路上遇到周瑜,收太史慈,大战吴郡严白虎,通过数年时间,尽得江东地面。孙策打下的江山,都是实打实的自己通过武力获得的,其间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难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且他知道现在的基业并非是很稳定的,还有很多被他打败的敌人逃到了别的地方伺机报复。所以他对于能守住基业的人选,肯定要慎重的选择,他年幼的儿子是肯定不能胜任。

孙策传位于孙权,其实对于江东诸臣也算是众望所归吧,孙策儿子还很年幼,孙权在当时已经是闻名遐迩了。孙权面相是方脸大嘴,绿色的眼睛紫色的胡子,当时的人认为如果哪个人面相奇特,肯定不是一般人。当时的刘备就是一个典型,刘备大耳异于常人,胳膊很长能过膝盖。当时有个叫刘琬的评价过孙权:我看你们孙氏的兄弟,都是都才能而且相貌不俗,但是虽能受富贵之命但是很少能有长命的。只有你孙权面相奇特,有富贵的外表,还能有高寿,其他的人都不如你。按说这样的话孙策肯定知道,如果他回想一下,他父亲孙坚死的时候三十七岁,自己二十六岁就不行了,这不是正中了刘琬的预言吗?让孙权掌管江东而且他还能长寿,这对于固守基业那真是太好了。

孙策了解自己长处也了解孙权长处,知道孙权的能力对于管理江东是很适用的。在孙策托孤之时,召唤张昭等人和孙权到身边。先对张昭说的是,江东之地有长江天险,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你好好辅佐我弟弟孙权。接着有对孙权说:攻城打仗两阵对决,你不如我,但是管理人才,领导事务的能力我不如你。别忘了父亲和大哥创业是很艰难的,你好自为之吧。意思就是说,江山给你打下来了,你好好的守住能有一番作为,不要让别人夺了。

其间的意思有对孙权勉励的成分,也有给孙权压力的成分。后来孙权通过一系列的作为,招贤纳士,得鲁肃,诸葛瑾、张纮、顾雍等一班贤能,对于管理江东是有很大的帮助。曹操又封孙权为大将军,孙权自此威震江东深得民心。所以说孙策的眼光很不错,对于传位于孙权是非常明智和正确的选择,吴国的灭亡是在蜀国灭亡司马炎称帝后,最后才灭亡的,其间少不了孙权治国有方的功劳。

孙策之死,并不存在什么幕后黑手,只是许贡的门客复仇和他杀了于吉之后,在伤势严重之时产生的幻象导致的。

对孙策下手的三个门客,是吴郡太守许贡的手下。许贡因为给曹操上书建议,说孙策勇猛和项羽相似,朝廷应该哄着他让他到京城做官,不能让他在自己的地盘上,怕以后强大了之类的话。不巧的是书信被孙策截获,孙策大怒杀了许贡。许贡的三个门客就开始酝酿为许贡报仇的事情了,正巧有一天孙策去打猎,三门客正好有了报仇的机会。打斗中孙策脸上中箭,身上也受伤,被抬回去后找到华佗的徒弟医治,徒弟说箭头有毒,已经进入骨头了,只有静养不要动怒,才能痊愈。但是孙策也偏偏就是不能谨遵医嘱的人,非要找点事,于是于吉就进入了孙策的视线了。

孙策性子急躁,时不时的动怒,又听说了一个叫于吉的道人,救死扶伤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于吉走到哪里,百姓都紧随其后趋之若鹜。孙策的感觉是可能这个人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又大怒一番不听左右的劝告杀了于吉。后来有人说孙策的死时因为于吉还魂索命,我个人认为不算是靠谱的答案吧,正确一点的来说应该是孙策在受伤之后,没有听从医嘱,多次大怒急火攻心,伤不但没好反而更加的严重了,在加上箭头有毒,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很难彻底的治愈。在伤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孙策可能是产生了幻觉,孙策一生杀人很多,大多都是在疆场之上或者是杀的是想害自己的人,而他杀于吉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心有愧疚之感,病重之时产生幻象也很正常的。

综上所述:孙策死时,他的儿子还太小,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孙策从袁术帐下到江东之首,走的路很艰辛。传位的人选一定要最适合的,稳固基业是第一考虑,传位给孙权也是很明智的一个选择,孙权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选。至于孙策之死,只能说是一个历史事件吧,因为意外的事情有很多,遇到了报仇的刺客谁也没办法,并不存在什么幕后黑手,三个门客是自主性的为主报仇。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评论指正,有了您的参与,我们可以共同提高。


蔡公子讲历史


答: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要传位于弟弟孙权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孙策当时是什么“位”?他的爵位是吴侯,职位是讨逆将军、会稽太守。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国家元首、皇帝、国王,想传位给谁就给谁。

实际上,有时候,皇帝本人想传位给谁,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你比如说,汉灵帝最初想传位给幼子刘协,但最终还是传给了刘协。

即使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大明王朝,万历帝曾传位给幼子朱常洵,但最终还是传给了长子朱常洛。

再说回孙策这儿。

孙策的位子,虽说是其连年征战的成果,但既有承接父亲孙坚的功业因素在里面,也有向东汉王朝强索万分在里面。

他要完全公开地当成私有产权一样“传”给儿子,大概要过三个关卡。第一个关卡,朝廷承不承认。孙策死时,才26岁,他的儿子不可能成年,或者还是个吃奶的婴孩。这一点,在强权末世,很难得到承认;第二个关卡,孙策有四个弟弟,其中孙权、孙翊都不是省油的灯,既然孙策的事业有继承自孙坚的因素,这几个弟弟难保不生觊觎之心,到时,强叔弱侄,他的儿子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第三个关卡,当时江东集团的得力干将,大部分是孙坚时期的老人,他们认孙坚,认孙策,未必认孙策的儿子,但应该认孙权。

第二、孙权是个深沉大略的人才,他少年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十五岁被任命为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先后被吴郡太守朱治察举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为茂才,渐与父兄齐名。孙策认为他可以发扬光大自己与父亲两代人努力的成果。

所以,孙策临终前,亲授孙权印绶,说了一番“决战于两阵之间,你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你”之类的话,既是对孙权的肯定,也是对孙权的激励。

后来的事实证明,孙策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有个叫刘琬给孙氏家族诸人相过面,认为孙家人相貌不俗,但是大多都是富而夭寿之人,只有孙权面相奇特,既富,而且寿永。

这些话对孙策肯定是有影响的。

想想看,他的父亲孙坚死三十七岁就中道崩殂,而自己二十六岁就要英年早逝,说明了刘琬的话还是很灵的,由弟弟孙权掌管江东,可不是江东基业打造得更加牢固吗?那么,孙家在他手里发达了,自己的子孙不也跟着荣华富贵吗?

以上三点,就决定了孙策把孙权定为了自己事业的继承人。

至于孙策之死,跟吴郡太守许贡有关。

孙策平定了江东,许贡心不自安,偷偷给曹操上书,建议把孙策召到京城做官,不能任由让他自由发展。这书信被孙策截获。孙策当然恼恨许贡,将之杀掉了。许贡的三个门客受许恩深,思谋为主公报仇。某天,孙策外出打猎,与三门客狭路相逢。三门客射落了孙策。孙策伤在面颊,伤势很严重,流血过多,伤口发炎,后来不治身亡。


覃仕勇说史


方圆论坛观点!

孙策号称江东猛虎。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孙策可以说是颇有乃父遗风。智勇双全,打起仗来颇有手段而且治军严明很得军心。但是有点小毛病那就是孙策脾气不好,或者说孙策有着武将的通病,那就是容易受激。关于孙策的死有好几种说法。

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被刺客刺伤之后,医生告诉他,说伤可以治好,但是一定得注意养护,在一定时间内不可以有剧烈运动。但孙策在照过镜子后看见自己毁了容,生气的大喊,脸都伤成这个样子了还如何建功立业?说完就大发脾气。胡乱之间引发伤口崩裂致死。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过不然后来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身死。



但也有传言孙策是死于其第孙权之手。而所谓的许贡门客只不过是死士的托词罢了。实际上刺杀孙策的都是孙权圈养的死士。孙权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继承吴侯的宝座。本身孙策死了之后按理说应该是孙策的儿子孙绍继位。但是当时的孙绍过于年幼,再加上江东初定,年幼的孙绍很容易引起江东士族的不服。而且孙策遗留下来的大臣没有谁是易于之辈,年幼的孙绍显然不可能慑服的了他们。但孙权就不一样了。做为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名义有了,再加上孙权贤名在外,很容易就可以收服大臣们的效忠。正因为孙权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敢刺杀孙策。



而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孙权对于孙策的儿子孙绍那可是千防万防了。野史记载,孙绍启蒙的时候孙绍的母亲请求孙权请一个好老师。但是孙权却偏偏给孙绍随便请了一个老师。而且孙权特别讨厌有人叫孙绍往好了学。孙权巴不得孙绍变成一个纨绔子弟。因为孙权毕竟得位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孙绍真的成才了对于孙权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所以,碌碌无为的孙绍才最符合孙权的利益。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孙策死的时候,儿子年龄还很小,并且也没有建立稳固的政权,传位孙权已经很勉强了,传位儿子更不现实。

孙策传位孙权时,托孤张昭辅佐孙权,说过和刘备托孤诸葛亮时差不多的话。可见当时孙策自己对江东政权能否延续下去也信心不足,需要给予托孤的张昭毫无保留的信任。

孙策死的时候,只有25岁,江东几郡的基业也只是刚刚打下来,离建立稳固的统治还远得很。孙策死后,这个草创期的政权崩溃是非常大概率的事件。外有强敌,内部还很不稳定,政权实际的创建者孙策也英年早逝,孙策死后的形势可以说比刘备死后更恶劣。

(孙策)

孙策的儿子孙绍,此时的年龄缺乏资料,但孙策才25岁,孙绍不会超过10岁。这么险恶的形势下,显然没有一个小孩继位的可能。孙策只能选择相对比较年长,自己年龄最大的弟弟,18岁的孙权继位。

(孙权)

即使18岁的孙权,孙策对其能维持这个草创期的政权也信心不足,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孙策对张昭说:“如果孙权能力不足,请张昭自己取代孙策,不用疑虑。如果江东政权无法维持,也请张昭可以全权决定归顺代表中央的最强大势力(此时曹操袁绍还没分出胜负),保全孙氏家族。”

孙策对张昭的授权,比刘备对诸葛亮还高。刘备只是授权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行的话自行取代,没有让诸葛亮事不可为的时候可以自行决定归顺曹操。可见孙策死时形势的恶劣。

(孙策托孤张昭)

好在张昭、周瑜等人能力很强,辅佐孙权逐渐稳定了形势。孙权除了军事能力不足外,也算个合格的首领,江东政权逐渐稳定下来,建立了稳固的统治,最终成为三国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