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黑衣宰相”是什麼意思呢,“黑衣”在古代就是僧人所以穿的一種衣服,而“

黑衣宰相”就是指參與朝政能夠影響皇帝的僧人。而說起“黑衣宰相”就不得不提及明朝的道衍和尚姚廣孝。他的名氣可是大的多了。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僧人


而元朝也有一位“黑衣宰相”,那就是劉秉忠。可能劉秉忠在民間沒有什麼名氣,可是要說起他的歷史功勞那可比道衍和尚大多了。

劉秉忠是元朝的開國軍師,為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出謀劃策。一時明君賢臣,混一土宇,創立大元江山,真是當時美談。

劉秉忠本名為劉侃,字仲晦,是瑞州人。劉秉忠的家族本來是幽州大族,遼國佔據幽雲十六州後,劉秉忠的家族在遼國世代為官。

金國滅遼,他的祖父在金國任邢州節度副使,他的祖父把家也搬到了邢州。

木華黎率領蒙古大軍攻打金國,攻克了邢州,設立了都元帥府,劉秉忠的父親劉潤做了蒙古軍都統。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元朝建立圖


劉秉忠出生的時候長得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從小就是個神童,八歲入學,就能朗誦諸子百家的文章。十三歲就在都元帥府當質子,看來蒙古人也為此相信這些投降過來的漢人,而且在遼金兩朝都做官的漢人。

劉秉忠聰明好學,有大才。十七歲就做到了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可是劉秉忠腹有詩書,胸有大志,絕不是個屈居人下,甘當刀筆小吏的人。

他空懷一腔抱負,卻英雄無用武之地,無法施展才華,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平生夙願。於是常常悶悶不樂,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沒為刀筆吏乎!丈夫不遇於世,當隱居以求志耳。”

於是,劉秉忠投筆掛冠而去。他從此遁入空門,拜在天寧虛照禪師座下為徒,法號子聰。他雲遊到雲中的南堂寺,就在這裡暫居。

雖然劉秉忠出家為僧,但他可不是什麼出家人四大皆空,六根清淨。劉秉忠博學多識,天下書無所不讀,深得《易經》奧秘,對於天文地理,兵法謀略占卜,樣樣精通。而且他還想在這亂世中施展抱負,發揮自己平生所學的本事。

當時的蒙古帝國大汗是忽必烈的兄長蒙哥。蒙哥任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而其弟阿里不哥駐守在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

忽必烈尊崇儒學,“聖度優宏,開白炳烺,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忽必烈為了更好地實行蒙古統治拉攏漢人。海雲禪師被忽必烈召見,到了雲中南堂寺,聽說劉秉忠才學俱佳,就邀請他一起去見忽必烈。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忽必烈


劉秉忠看到這是個機會,就跟隨海雲禪師去見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召見了劉秉忠向他討論天下事,及其滅宋之策。劉秉忠向忽必烈建議三路伐宋,東路取金陵,中路取襄陽,西路取川蜀。若取天下則以不弒殺人為要。忽必烈非常高興,就請求劉秉忠留在其幕府擔任謀士。

劉秉忠就以僧人留在了忽必烈幕府為其出謀劃策,劉秉忠父喪後回邢州服孝。當受守孝期滿後,又被忽必烈請到了和林。

這時的劉秉忠為忽必烈出了十四安邦定國之策:

一、馬上取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要忽必烈做蒙古之周公。

二、任用將相,分封開國功臣子孫為天下郡守,功賞過罰。

三、百姓賦稅太重,請減輕百姓負擔,定百官俸祿,禁止官員任意生殺予奪。

四、減少死刑,以及判死刑要反覆審核。

五、百姓為國家根本,赦免百姓的債務。

六、制定商業稅,勸課農桑。

七、辦學校,以及開科取士。

八、招撫百姓從事生產,減少苛捐雜稅,國家扶養鰥寡孤獨。

九、尊孔子,網羅天下儒士,訪名儒為國家所用。

十、頒佈新曆法,撰修《金史》。

十一、對讀書人免稅,凡有一技之長必留而用之。

十二、廣開言路,遠小人,近君子。

十三、不言利,減少貧富差距。

十四、定立法度,刑法寬仁,禁止嚴刑峻法。完善朝廷制度,用官職籠絡人心。

忽必烈都同意了劉秉忠的意見。劉秉忠為邢州老百姓請願,希望任用真定張耕、洺水劉肅為邢州安撫使和副使。忽必烈就同意了他的意見。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元上都遺址


忽必烈讓劉秉忠桓州相地建立城郭,劉秉忠找到桓州東灤水北的龍岡,花了三年時間,建了一座新都城。名為開平。

帝命秉忠相地於桓州東灤水北,建城郭於龍岡,三年而畢,名曰開平。

1252年,跟隨忽必烈遠征大理,攻克大理後。劉秉忠建議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因此雲南平定後沒有人被隨意殺戮。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攻打四川釣魚城,結果被射死在城下。蒙古帝國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和攻打南宋的忽必烈為爭奪汗位各自施展手段。

忽必烈停止了對南宋的進攻,率軍北歸。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先繼位汗位,贏得政治先機。1260年春天在開平召開庫裡臺大會,舉行登基大典。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

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採用了皇帝制度,自稱朕,建年號為中統,以開平為上都。這個舉動打了阿里不哥一個措手不及。阿里不哥也在和林自稱大汗。

兩人各自得到了南北蒙古貴族的支持,雙方展開了決戰。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汗位爭奪戰。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忽必烈


1261年,在昔木土腦兒之戰,忽必烈所率領的蒙古軍和阿里不哥率領的蒙古軍相遇了,這些蒙古軍都互相認識,以前是兄弟親戚。所以他們在兩軍陣前各自逡巡不前。

劉秉忠建議忽必烈用漢軍迂迴到敵軍後方突襲。忽必烈聽從了他建議,大敗阿里不哥軍。

阿里不哥兵敗後,被忽必烈囚禁,忽必烈贏得了汗位之爭。

中統四年,命劉秉忠修建大都。選定了太液池瓊華島做中心,設計了一座新城。新城修建好了,定名大都。

1271年,劉秉忠建議《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忽必烈聽從建議,從此元朝建立,忽必烈也有大蒙古國皇帝成為元朝開國皇帝。

而以前的國號都是地名,如秦漢隋唐都是地名。而國號帶大字是以元朝開始,後世的明清二朝都沿用了。

明朝人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二“國號”條:“國號上加大字,始於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漢、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

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遷都大都。天下平定後,劉秉忠制訂了元朝的制度,治國安民的方略。對朝廷舊臣,山林隱士都錄用了。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元大都平面圖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問以治天下之大經、養民之良法,秉忠採祖宗舊典,參以古制之宜於今者,條列以聞。於是下詔建元紀歲,立中書省、宣撫司。朝廷舊臣、山林遺逸之士,鹹見錄用,文物粲然一新。

而且元朝發行紙幣也有劉秉忠的功勞。當時劉秉忠向忽必烈建議:銅錢用於陽,紙幣用於陰。華夏,陽明之區;沙漠,幽陰之地。今日陛下龍興朔漠,如果主掌中原,適合發行紙幣。陛下應當叮囑後代子孫,如果流通銅錢,將來天下四海都難以安寧。

結果元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而且元朝禁止禁止流通金、銀、銅等重金屬。

明陶宗儀《輟耕錄·錢幣》:“世皇嘗以錢幣問太保劉文貞公,公曰:‘錢用於陽,楮用於陰。華夏,陽明之區;沙漠,幽陰之域。今陛下龍興朔漠,君臨中夏,宜用楮幣。’”遂絕不用錢。迨武宗,頗用之。不久,輒罷。此雖術數讖緯之學,然驗之於今,果如所言。

元朝建立後,劉秉忠還是穿著僧衣,人稱之為聰書記。至元元年,翰林學士承旨王鶚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崇。聖明御極,萬物惟新,而秉忠猶仍其野服散號,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顯秩。”

元世祖忽必烈就讓劉秉忠還俗,這才改名為劉秉忠。忽必烈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而且將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嫁給了他。

劉秉忠接受了皇帝的任命,以天下事為己任。他結合元朝的舊制和宋遼金夏的制度制訂了元朝的皇帝文武大臣的衣冠,上朝拜見天子的禮儀,官員的俸祿,朝廷的官制。

秉忠既受命,以天下為己任,事無鉅細,凡有關於國家大體者,知無不言,言無不聽。他如頒章服,舉朝儀,給俸祿,定官制,皆自秉忠發之,為一代成憲。

到了至元十一年,劉秉忠跟隨忽必烈上都,他來到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在南屏山修建了房子居住其中,八月坐化而去。享年五十九歲。

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

元朝疆域圖


忽必烈聽到這件事,對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餘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佔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聞也。”

元朝朝廷累贈劉秉忠推誠協謀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常山王,諡號“文正”。

可以說元朝的黑衣宰相劉秉忠和明朝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都是一代奇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但是他們都算不上個好僧人,好和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