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李宗盛給自己的歌寫道:“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很多人深有同感,對於人生中求而不得的遺憾,人們習慣性地將原因歸結為蒼天無情,命運捉弄。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這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效應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

美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瓦倫達,他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技巧聞名,表演從不失手。

有一次,演技團需要為重要的客人獻技,派他上場。

他知道這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

因而他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

演出開始了,這一次他沒有用保險繩。

因為許多年以來他沒有出過錯誤,他有100%的把握不會出錯。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並不大的動作之後,就從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一命嗚呼。

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心理學家就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瓦倫達效應在生活中常常出現,它不僅干擾我們的情緒,導致不利的結果,甚至會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伴隨一生。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深度分析瓦倫達效應的三種狀態、深層次的心理動機以及應該如何進行自我調整。

一、“瓦倫達效應”的三種狀態

①在乎外在因素甚於事情本身

在瓦倫達效應中,人最焦慮的往往不是來自於事件本身的難易程度,而是對外在因素的顧慮、對別人的閒言碎語的擔心等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干擾。

舉個例子:

94年世界盃決賽,巴西與意大利點球戰,知名意大利球員巴喬踢飛最後一球,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遺憾。

以他的技巧,踢進點球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但在這個時刻,他就有典型的“瓦倫達心態”。他太想進球了,他太想立功了。當他站在球門前的時候,他腦子裡踢球以外的信息多過踢球這個行為本身。

工作中也常常會有這樣的瓦倫達心態。

明明自己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但在競聘演講時,腦子裡卻一直在想:同事們怎麼看我,如果失敗了會不會被譏笑,領導會不會認為我沒用,各種雜念在腦子裡徘徊,導致演講時慌張、焦慮,表現不佳。


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②心理暗示:我可能會失敗

心理暗示指的是用間接或者含蓄的方法,使人們接受某種信念或者按照某種方式行動的心理過程。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之所以產生瓦倫達效應,是因為很多人在潛意識裡暗示自己失敗的可能。

當這種暗示重複,我們就容易去相信失敗真的會發生,並用行為去迎合這種心理暗示。

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可能會失敗,那麼,你就會在不知不覺間用言行反覆進行佐證,直到真正變成那樣。

③想得多做的少

普通心理學教材上寫過,壓力中等的時候行動效率是最高的。

當壓力超過某個臨界點時,行動力反而會迅速下降。

巨大的壓力會使我們用於應付工作的精神力被消耗到對抗焦慮中去。

大腦為了迴避焦慮產生的痛苦,會讓你先去減壓。

這就是為什麼事情越多,越不想動手。

比如:

在重要的升學考試前,明明還有時間去學習,去努力。但是很多人卻會覺得焦慮煩躁,什麼也不相干。

那麼造成這些心理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二、瓦倫達效應形成的原因:恐懼

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事實上,瓦倫達效應完全是由人類的恐懼引起的。

瓦倫達之所以表演失敗,最主要原因在於他恐懼了,沒有恐懼的時候他鎮定自若,也會正常的繫上安全帶保護自己。

最後那次發揮失常的表演,他產生了恐懼,導致發揮失常,安全帶也沒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恐懼是自人類誕生之初便伴隨我們的重要基本情緒之一。

人們總是害怕自己因為不夠強大、不夠優秀,而無法得到別人的接納。

恐懼所表現出的警示和謹慎能挽救我們的生命,但同時也會擾亂理性思考,煽起焦慮情緒,使我們裹足不敢前行,讓本該有條不紊的行動變得一團糟。

富蘭克林·羅斯福說:“我們唯獨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三、怎樣才能避免瓦倫達效應呢?正確應對的方法

接納自己的恐懼

人在面對不確定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焦慮情緒。

你首先需要明白:與其否定當前的自己,不如接納自己恐懼,尊重自己當前的狀態。

我們承認自己的恐懼,沒有因為恐懼感的產生而對自己發脾氣,那麼就自然而然掙脫了恐懼的掌控。

滿灌療法

直面自己的恐懼,害怕什麼就去嘗試什麼。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正視恐懼,繼續迴避只會讓心心念念想要消除的恐懼進一步加深。

你害怕演講,就不斷的去逼自己演講。

你害怕和陌生人說話,你就不停地找機會和陌生人說話。

面對的次數多了,你習以為常了,往往就能克服自己的障礙。

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的。

這種方法是一步一步去克服自己的心裡障礙。

覺察到自己恐懼的事物,從小處著手,先從小的方面挑戰自己恐懼的事物,一步一步增加難度。

慢慢的克服害怕的心理。

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結語】

法拉第說過一句話:“拼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這就是成功的奧秘。

人們做任何事情,如果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會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本身。

放平心態,做好自己該做的,人的最大潛能才能發揮出來。現實中的大量事物,都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讓我們從理性角度重新審視,做出正確的反應,才不會有瓦倫達效應。

參考文獻:《你內心的無能為力,來自對世界的恐懼》美 喬瑟夫·史蘭德、利·迪瓦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