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危機

內容來自:明思律談

春節本應是娛樂、餐飲、旅遊等行業的“黃金時期”,現在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生存艱難,危機重重。各級政府部門也立即意識到疫情對中小企業的重壓,紛紛出臺了扶持政策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廣大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也因地制宜貫徹實施政策,提供優惠的金融服務。那麼,如何利用這些扶持政策化解危機,走出陰霾呢?


企業如何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危機

一、國家金融扶持政策

中央層面主要從金融支持和財政補貼兩個層面出臺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

(一)央行主導的金融支持政策

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髮〔2020〕29號),共五部分三十項措施給予金融支持。在扶持中小企業層面,具有重大意義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為信貸支持、資本市場支持、定向支持。3月1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中小微企業上半年貸款可延至6月30日還本付息,免受罰息,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佔比和“首貸率”。

1、信貸支持

宏觀層面,人民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微觀層面,對於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於生產、運輸和銷售應對疫情使用的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醫用護目鏡、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負壓救護車、消毒機、84消毒液、紅外測溫儀和相關藥品等重要醫用物資,以及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在名單上的企業將獲得金融機構以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中央財政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貼息支持。此外,金融機構還要主動加強與定點醫院、醫療科研單位和上下游企業的服務對接,提供足額信貸資源,全力滿足相關單位和企業衛生防疫、醫藥用品製造及採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


企業如何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危機

2、資本市場支持

主要為提供“綠色通道”和減免費用等措施。對防疫相關的債券註冊發行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登記備案建立“綠色通道”。減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公司上市年費、掛牌年費等費用。

3、定向支持

定向支持,即專門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的支持。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加強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壓降綜合融資成本、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通過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對市場化融資有困難的防疫單位和企業和重要生活物資供應企業提供防疫相關的資金支持。


企業如何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危機


(二)財政部力推的財政補貼政策

除了上述直接的金融支持,財政補貼也在同步跟進。財政部2月2日發佈《關於支持金融強化服務 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財金〔2020〕3號)。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主要體現為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個人和企業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

1、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不超過1年的貼息。經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確定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或經省級財政部門審核確認的其他衛生防疫、醫藥產品、醫用器材企業,可憑藉2020年1月1日後疫情防控期內新生效的貸款合同,向各級財政部門申請貼息支持。

2、個人和企業的創業擔保貸款

對已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為確診病例,可申請展期1年,財政部門繼續給予貼息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優先支持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


企業如何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危機


二、地方層面金融扶持政策

(一)廣東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層面

2月6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政策措施》,對於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出二十條優惠措施,通過地方層面的細化實施,貫徹落實中央扶持政策,主要表現為加強金融紓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擔保融資和租賃融資、優化企業小額貸款服務等方面提供財政金融支持。2月13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廣東證監局等五部門發佈《關於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支持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粵金監函〔2020〕34號)。該意見在中央和廣東省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扶持對象和扶持政策等多個方面的細化。


扶持對象細化表現為將疫情防控相關行業進行明確界定,指定為疫情防控必需(醫療器械、藥品、防護用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等行業)、保障城鄉運行必需(供水、供電、油氣、通訊、公共交通、環保、市政環衛等行業)、群眾生活必需(超市賣場、食品生產、物流配送等行業)相關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限制為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的中小企業。


金融支持政策也更加具體和細化,可以概括為“三降三免一放寬”。“三降”是降低小額貸款和小額再貸款利率5%—10%,降政策性擔保收費至最高不超過貸款總額的1%,降典當行續當費率1‰—5‰,“三免”是免再擔保費,免不超過6個月的融資租賃租金利息和租金罰息,免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費用;“一放寬”是放寬優秀小貸公司槓桿率至淨資產5倍,其中非標準化融資槓桿放寬到2倍。另外,還有延期或展期1—3個月、免除1—3個月罰息等優惠。


(二)廣州市政府層面

2月7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第15屆10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在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優惠措施可集中概括為兩個“確保”、一個“降低”、兩個“取消”和“570億”。兩個“確保”是小微企業、個人經營性貸款確保上半年餘額和戶數不低於去年同期和確保綜合融資成本低於去年同期;一個“降低”是新投放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比去年同期整體下調幅度不低於10%。兩個“取消”是取消反擔保要求和再擔保收費;“570億”為廣州銀行、廣州農商銀行2020年計劃新增中小微企業貸款數。


2月2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第15屆10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提出48條措施與此前的“15條”等政策充分銜接,在幫助企業紓困減負、擴大需求穩定增長、發展產業優化環境三個方面大力出臺多項優惠措施。幫助企業紓困減負的措施可簡單概括為“七減五緩三免兩補兩返”。“七減”中要求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性貸款綜合融資成本低於去年同期。“五緩”中也允許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期償還貸款本金。“兩補”中建立市應急轉貸機制和普惠貸款風險補充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敢貸願貸能貸。


企業如何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化解危機


三、金融機構貸款支持

全國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充分理解和貫徹實施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企業扶持政策,提供差異化和特色化的貸款服務支持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在廣東省內有多家銀行就推出專屬貸款服務,比如針對特定企業人才的 “抗疫人才貸”和針對特定企業資產的 “知識產權快融貸”產品。

1、“戰疫人才貸”

支持對象具有特定性,以國家和廣東省及其各地級以上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為實際控制人、股東或主要研發人員的在粵註冊企業和科研機構可獲得該項專屬融資服務。對全力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產品、藥物(含抗體、疫苗)的研發生產以及相關領域課題攻關的優先給予支持。

廣東中行、深圳中行可提供度最高3000萬元的免抵押貸款,貸款期限最長為10年,一年期貸款利率有3.1%和3.85%兩檔,中長期貸款利率不超過4.85%。貸款用途放寬至購置廠房設備原材料、產品生產、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學術交流、人才引進培養、薪酬發放等方面。貸款涉及其他費用減免。


2. “知識產權快融貸”

由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與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對申報企業進行初審和聯合推薦,經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審核並放款。在廣東省內註冊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才可申請,與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優先考慮。同時,還要求申報企業主營業務明確,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治理結構。而且企業申請前一年及當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和嚴重環境違法、科研嚴重失信行為,且企業未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此外,對企業財務狀況也有一定限制,需符合以下指標之一:

(1)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達到500萬元及以上;

(2)最近一年淨利潤達到100萬元及以上;

(3)最近兩年的營業收入累計800萬元且增長率達到10%及以上;

(4)最近兩年的淨利潤累計達到100萬元且增長率達到20%及以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抗疫通過發放專項貸款、展期延期還款付息、設立專項投資基金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四、結語

疫情是危機也是生機,中小企業合理利用各級政府出臺的金融扶持政策和金融機構推出的特色金融服務,反而能夠克服以往“融資難”的困境,利用信貸融資等金融手段為中小企業繼續經營注入新鮮的“血液”。疫情終將結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也會將在恢復經濟過程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