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度重視防範化解各類金融風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保障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比如,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為宏觀調控框架轉型創造了條件,貨幣政策調控日趨靈活精準,有效地維護了金融穩定,併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金融機構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日臻完善,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市場定價機制不斷完善,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為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人民幣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金融業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我國在國際金融領域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等等。當然,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雖然我國已成為重要的金融大國,但目前我國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還存在多重風險隱患,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變依然任重道遠。

從國內看,金融風險源頭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金融與實體經濟循環不暢。我國實體經濟的主要風險集中體現為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產能過剩、企業困難加劇和失業率上升。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鏡像,在經濟週期、結構失衡、體制轉軌等因素疊加共振之下,將面臨槓桿率高位盤桓以及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和外部衝擊風險等各類風險相互交織、錯綜複雜的嚴峻形勢。資金脫實向虛既妨礙了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也惡化了實體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實體經濟下行則會加大信用風險暴露,在經濟週期和流動性收緊的催化下,侵蝕金融機構抵禦風險的能力。二是金融與房地產循環不暢。金融資源過多集中於房地產,導致房地產部門呈現出高價格、高庫存、高槓杆、高度金融化和高度關聯性等特徵。而高房價又吸引各種社會資本湧入,加劇房地產市場的扭曲。房地產市場一旦深度調整,必然影響相關行業,導致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惡化、地方財政負擔加重,甚至可能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引發整個經濟體系的波動。三是金融體系內部循環不暢。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打擦邊球”,存在套利行為;理財業務多層嵌套,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存在隱性剛性兌付,責權利扭曲。各類金融控股公司快速發展,部分實體企業熱衷於投資金融業,通過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賺快錢。這些金融風險隱患大都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和危害性,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必須有效加以防範並逐步化解。

從國際看,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將形成風險外溢效應,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造成外部衝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貨幣增量中的相當部分並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金融體系內“空轉”,逐利而動,大量資本的國際流動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逐步退出及隨後的加息、縮表、減稅政策將迫使其他主要經濟體跟進,以避免資本流失和投資下降、失業加劇的出現,將有可能引發全球加息減稅浪潮。強勢美元疊加資本外流,對人民幣構成雙重減值壓力;而美國政府加息、縮表、減稅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續推進,也會使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值承受被動萎縮的壓力。對這些外部風險,我們必須保持足夠警惕,妥善應對化解。

 二、打好攻堅戰要戰而有策、戰而有備、戰而有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效安全的金融。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必須做到戰而有策、戰而有備、戰而有術。

“戰而有策”,就是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黨中央的政策方針為指引,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防控金融風險的根本。一是要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部署新時代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確保國家金融安全。二是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充分發揮金融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國家戰略推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繼續採取措施,減少資金空轉、層層嵌套和監管套利,減少由此產生的跨市場、跨行業、跨區域的金融風險。更加有力地支持實施重大戰略和培育新動能,更加精準地補足薄弱領域金融服務短板,更加有效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三是要緊緊抓住三個良性循環的“牛鼻子”。實體經濟一端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房地產一端要改革完善住房制度、建立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金融體系內部一端要嚴防嚴控風險,三方面協同發力從根本上防控金融風險。

“戰而有備”,就是要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做到胸中有數,未雨綢繆,密切監測,準確預判,有效防範。一是要健全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與評估,強化對重點領域的風險監測和防範。針對阻礙“三個良性循環”的風險因素,梳理排查每個風險點的成因、機理、傳染渠道及外部性,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二是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完善會計審計制度,控制企業的風險承擔傾向。加快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逐步增加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加快推進防範金融風險的立法工作,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機制的建設,完善有關資本配置的法律制度。三是繼續推進金融市場基礎制度的建設和完善。要築牢金融業發展和金融風險防範的根基,特別是針對“脫實向虛”問題,要通過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加快建設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維護市場正常秩序,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戰而有術”,就是要做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密切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一是要形成風險防控的合力,充分發揮監管協調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建立全面統一、基礎設施共享、協調有效的監管框架,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協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二是要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突出功能監管,統一資產管理業務的標準規制,強化實質性和穿透式監管。全面實施金融機構和業務的持牌經營,規範產融結合,強化影子銀行監管,減少監管漏洞和監管空白。三是要各個擊破,做好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工作。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的新變化,有效運用創新型流動性管理工具,調節好貨幣供給閘門。有效防控信用風險,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積極防控房地產領域風險,進一步規範交叉性金融業務,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