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中的“脾”和“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醫的“脾”和西醫的“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總的來說,西醫的“脾”是一個解剖學概念,而中醫的“脾”指的並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器官,而是一個功能概念。

中醫的“脾”和西醫的“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從解剖上來講,西醫的“脾”位於左季肋區,呈暗紅色,質地軟而脆。其長10~12釐米,寬6~8釐米,厚3~4釐米,呈扁橢圓形。

中醫和西醫中的“脾”和“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醫健脾養生的概念

中醫的“脾”文獻對其解剖位置有不同的論述。《醫貫·形景圖說》載:“胃……其左有脾,與胃同膜而附其上。”

關於脾的顏色形態,中醫有多種描述。《醫貫》描述為“其色如馬肝赤紫,其形如刀鐮”;《醫綱總樞》描述為“形如犬舌,狀如雞冠”;《醫學入門》中言其“扁似馬蹄”。由此可見,從脾的位置、形態看,藏象學說中的“脾”相當於現代解剖學中的脾和胰。

從功能上來講,西醫的“脾”為人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有造血、儲血、濾血、淨血和免疫等作用,與消化系統的關係並不大。

中醫健脾養生的概念

而中醫的“脾”為五臟之一,是人體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並輸布其精微的重要臟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和升清、主生血和統血。

作為五臟之一的脾,不僅包含了西醫學脾的功能,還包含了胰腺、胃和大、小腸的功能,主運化水谷、升清降濁,所以與消化系統疾病密切相關。

中醫健脾養生的概念

脾在五行中屬太陰溼土,為陰中之至陰。脾的生理特點為喜燥惡溼。中醫認為,脾在體合肌肉而主四肢,在孔竅合於口,其精華體現在唇,在情志方面體現為思,在液體為涎。這裡的涎主要指的是口腔中比較清晰、富含大量酶類、有助消化食物的唾液。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互絡屬、互為表裡。脾與長夏之氣相通,旺於四個季節。


中醫和西醫中的“脾”和“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醫健脾養生的概念

所以,在談到中醫健脾養生的概念時,您千萬不要把中醫的“脾”與西醫的“脾”相混淆。弄清了什麼是中醫的“脾”,我們才能順應脾的生理功能健脾、運脾,療病養生。

好了,小夥伴們今天的這篇文章分享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文章有什麼感受覺得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