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教師招考試試題之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該部分知識點主要以理解和識記為主,大家需要以判斷、多選題、簡答題的形式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

心理健康的概念

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宣言中就指出,健康應該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幾方面。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自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範圍內所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具體說,心理健康至少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

考題: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 )的健全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

A.社會適應 B.意識 C.行為 D.權利

解析:A選項為正確答案。心理健康是指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三個方面。

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遺傳是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兒童期發育障礙和精神疾患,包括嬰兒孤獨症、兒童精神分裂症和兒童多動綜合症等的發生和發展均與遺傳有關,而且患有遺傳性疾病的兒童常伴有行為異常。

孕婦的健康狀況及其環境直接或間接影響胎兒的心理健康,包括孕婦患病,用藥、營養、情緒、菸酒、放射線和環境汙染等因素。例如,缺碘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可使兒童患呆小症;婦吸菸或長期被動吸菸,煙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化合物使胎兒缺氧,生長髮育發生障礙和畸形;x放射線使胎兒發生嚴重畸形,身體、大腦發育遲緩;環境中汞、鉛等有害元素的汙染,可導致胎兒大腦發育畸形、智力低下等。

2.幼兒的心理因素

兒童的動機、自我意識、情緒和氣質等不同程度的影響心理健康。比如動機是為滿足個體的需要並促使其活動的誘因。需要是個體對生存、發展的一定的要求和慾望。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等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甚至缺乏,容易造成學前兒童的動機衝突和需求受挫,從而產生消極、不良的情緒狀態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幼兒的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幼兒早期思維是依賴於感知和動作,在他們認識外界事物時,去看去摸,對接觸的事物是沒有心理預設的,在成人不注意的情況下,用手去碰觸插孔,不及時的制止不僅僅存在的我們看到的身體的傷害,同時也給孩子心理留下了陰影。

3.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是學前兒童生活以及初級社會化的場所,能夠滿足兒童的多種需要。父母的性格特徵、文化水平、基本素質以及父母的教養方式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民主型的父母的家庭教養方式能夠使兒童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具有獨立性和自信心。放任型的家庭缺乏交流或者關懷過度則會造成兒童缺乏獨立性、溝通能力等情況。

4.社會環境因素

幼兒園是兒童走出家庭接觸的第一個社會性場所。幼兒園的制度和物質環境、幼兒園教師觀念和行為方式、與幼兒相關的人際環境對提高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師幼關係緊張,可能使學前兒童發生情緒低落、恐懼、說謊、不願意上幼兒園等心理問題。

除此之外,社會、大眾傳媒營造的文化氛圍、社會風氣以及生活中的突發性事件等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中公講師解析


廈門教師招考試試題之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