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民國時期的文化有哪些發展?

戰國君


這階段,雖芸芸大眾民不聊生,但社會精英尚能在相對滋潤的生活中為國家未來操點心。

中國的現代教育開啟於清末,在民國才正式成體系。除了教育,思想解放上民國也好於滿清。新文化運動,放足運動就是最大的例子,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廢除科舉也是民國文化成就的一個重要成就。

清末民初是中國思想界最開放的一個時期,原有傳統思想體系崩潰,新思想體系未建立,各種中國的、外國的,古老的、新潮的思潮瘋湧而來,完成了中國近代文化的轉變。

民國時代,大師輩出,也是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封建王朝崩塌,社會背景發生極大的變化,西方文化給中國文化帶來極大的衝擊,在新舊交替中,中國一些新的學科、新思想逐漸形成。

民國時代不僅大師輩出,還是一個充滿啟蒙創新、星光璀璨的時代。魯迅、胡適、郭沫若、張愛玲、曹禺、王國維、錢鍾書、沈從文、茅盾、老舍、巴金以及葉聖陶等文學大師。

同時也有錢鍾書、李政道、楊振寧、錢學森、錢偉長、童第周、梁思成等理工名人。

雖然當時基礎文化教育薄弱,但能夠有這樣的成就也是很不容易的。

你有什麼不同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好史之徒兒


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鄉土小說和散文詩的開山祖;周作人是‘人的文學’的倡導者,現代美文的開路人;茅盾是文學研究會的主角,又是社會剖析派小說的領袖和開拓者;郁達夫則是另一個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健將,小說方面的主要代表,自敘傳小說的創立者;徐志摩是新月社的主要詩人,新格律詩倡導者;豐子愷則是散文一派的代表……

劉鶴認為,民國時期有著獨特的社會特徵,充滿了各種社會矛盾,國家當時正處於內外交困中,文化上則是流派紛呈,學術上也是自由爭鳴。

仔細分析一下民國時期文學崛起的原因,主要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首先,當時的政治格局為文學自由生長提供了土壤。

其次,當時的民國處於有史以來最為開放的時期之一,新文學生態鏈出現,產生了文學的族群效應,促使文學事業如雨後春筍得到了迅速發展,很多新文學主導的文學社團與文學流派,均以浙江人為主。

江浙一帶從明末清初起就有很濃的反清氛圍,有黃宗羲這類的學術大家,也有張蒼水這樣的英雄人物,還出現過沈光文這樣從反清義士到“臺灣文化始祖”的傳奇人物。

這種歷史情結,加上“敢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以及浙江文人群體中充滿了正義與愛國的氣節,使得浙江在民國時期,不僅文學名家輩出,其文學特徵也與別的省份有所差別。因此,民國時期的浙江文壇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文壇向前走了一大步。

因此民國時期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影響之下更加趨向於西方價值意識形態。我們從課本上也知道。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也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因此民國的時代特徵構造豐富多彩的文化。


創造有趣的文章


對民主與科學的崇尚,成為民國文化的時代之魂。這一時期,文化各個領域的發展中,都無不滲透著民主化與科學化的精神追求。教育方面,此期教育改革最具權威性的指導原則,就是杜威所宣傳的平民主義(或稱民主主義)教育。它強調接受教育權的平等,注意培養人的個性和獨立人格,重視實驗精神,對推進中國現代教育的形成,其功甚偉。文學藝術方面,也始終貫穿著對民主與科學精神的熾熱追求。從五四時期起,白話文開始代替文言文,揭露和鞭撻封建矇昧主義成為中國文藝最為重要的主題之一。


我欲隨波不逐流


辛亥革命使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生了巨大變革。民國時期思想文化的發展在文化現代化的道路上表現出走向開放的基本態勢。民國時期思想文化的變革發展表現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打開了人們思想解放的閘門;西學東漸發展到新階段;各個思想流派的思想文化觀!


心靜堂


民國時期的文化思潮甚多,但能影響文化發展並具有重要地位的主要有三大思潮,即西化思潮、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思潮。在整個民國時期,這三大思潮雖互有消長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間展開過錯綜複雜的鬥爭,這種鬥爭反映了當時世界發展的潮流與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民國時期一些重大思想文化爭論與鬥爭,基本上都是在這三大思潮間進行的。


西陲先生


民國出大師。中國歷史長河中,知識分子最滿意就三個時代:春秋戰國上卿時代,唐宋科舉時代和民國大師時代。

民國培養了一大批大師。作家,畫家,戲曲家……堪比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民國的知識分子地位相當地高,一位普通老師薪酬比縣長還高。如魯迅先生月薪400多銀圓,當時在北京可買一套四合院。

民國文化非常繁榮:1.開啟了第二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代,大師倍出。2.開啟了新文化運動,思想啟蒙(後被抗日戰爭打斷),馬列主義進入中國。3.引導了白話文變革。這是中華文明裡程碑的重大事件。


舊言虐心Person


民國時代,內憂外患,強敵橫行,產生透徹民族靈魂的文學文化,自然容易,魯迅的雜文,老舍的話劇,巴金的小說,都是文化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