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失眠)的中醫辨證分型

不寐,中醫病名。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且虛多實少。治療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

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慢性消化不良、貧血、動脈粥樣硬化症等以不寐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可參考本篇內容辨證論治。

睡眠障礙(失眠)的中醫辨證分型


【病因】

1. 情志失常:喜怒哀樂等情志過極均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生不寐病證。 或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肝鬱化火,邪火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擾動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無度,心神激動,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驚恐,導致心虛膽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於中,痰熱上擾,胃氣失和,可致失眠。此外,濃茶、咖啡、酒之類飲料也是照成不寐的因素。

3.勞逸失調:勞倦太過則傷脾,過逸少動亦致脾虛氣弱,運化不健,氣血生化無源,不能上奉於心,而致心神失養而失眠。或因思慮過度,傷及心脾,心傷則陰血暗耗,神不守舍;脾傷則食少,納呆,生化之源不足,營血虧虛,心失所養,而致心神不安。

4.病後體虛:久病血虛,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嶽全書,不寐》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亦可因年邁體虛,陰陽虧虛而致不寐。

睡眠障礙(失眠)的中醫辨證分型


【病機】

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有關。基本病機為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一為陽盛不得入於陰。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面,肝鬱化火、痰熱內擾,心神不安為實;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心腎不交,心神失養為虛,但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

睡眠障礙(失眠)的中醫辨證分型


【診查要點】

臨床表現:不寐主要表現為睡眠質量不高,睡眠時間不夠,不易入睡,睡而易醒,醒後不能再睡,或時醒時寐,嚴重者徹夜不眠。按症狀輕重可分為輕者有、入睡困難,或眠而不酣,或時寐時醒;重者徹夜難眠。失眠常伴有心煩或心悸、多夢易驚醒、健忘、神疲等症狀。

診斷依據

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後不寐,連續3周以上,重者徹夜難眠。

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症。

3.本病證常有飲食不節,情志失常,勞倦、思慮過度,病後,體虛等病史。

病證鑑別不寐應與一時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鑑別。不寐是以單純性的失眠為症狀,表現為持續的。嚴重的睡眠困難。若因一時性情志影響或生活環境改變引起的暫時性失眠不屬病態。至於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屬於生理狀態。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則應以祛除有關病因為主。

睡眠障礙(失眠)的中醫辨證分型


辨證論治

治療當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實證瀉其有餘,如疏肝瀉火,清化痰熱,消導和中;虛證補其不足,如益氣養血,健脾補肝益腎。在瀉實補虛的基礎上安神定志,如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

肝火擾心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急躁,頭暈。

2.辨證要點:口苦,因情緒異常加重,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3.可能伴隨的症狀:頭脹,或目赤,或胸脅脹悶,或易怒,或大便乾結等。

【治則與選方】疏肝清熱,瀉火安神;可選用四逆散、茵陳蒿湯與硃砂安神丸合方。

痰火擾神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心煩,失眠多夢,胸悶脘痞。

2.辨證要點;口苦口膩,頭重,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3.可能伴隨的症狀;頭沉,或目眩,或肢體困重,或腹脹,或大便不爽等。

【治則與選方】清熱化痰,和胃安神;可選用黃連溫膽湯與磁朱丸合方。

心火熾盛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心胸煩熱。

2.辨證要點: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3.可能伴隨的症狀:心悸,或怔忡,或心痛,或健忘,或口舌生瘡,或小便短赤等。

【治則與選方】清心瀉火,益陰安神;可選用硃砂安神丸與磁朱丸合方。

心熱腎虛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心煩,失眠多夢,腰痠。

2.辨證要點;

口渴,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或苔薄黃,脈細數。

3.可能伴隨的症狀;頭暈目眩,或潮熱,或盜汗,或心悸,或耳鳴,或男子遺精,或女子月經不調等。

【治則與選方】清心除煩,養陰育腎;可選用黃連阿膠湯與六味地黃丸合方。

心脾俱虛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心悸,不思飲食。

2.辨證要點;面色不榮,舌質淡紅,苔薄,脈虛弱。

3.可能伴隨的症狀;不易入睡,或易醒,或健忘,或倦怠乏力,或頭暈目眩,或氣短,或腹脹,或大便溏洩等。

【治則與選方】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可選用歸脾湯。

心膽氣虛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觸事易驚。

2.辨證要點:口淡,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

3.可能伴隨的症狀:心煩,或怵惕不安,或膽怯怕事,或氣短,或自汗等。

【治則與選方】養心安神,益膽除怯;可選用安神定志丸與酸棗仁湯合方。

心陽虛弱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心悸。

2.辨證要點:口淡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

3.可能伴隨的症狀:頭暈目眩,或手足不溫,或自汗,或心胸惡寒,或健忘,或大便不爽等。

【治則與選方】溫補心陽,益氣安神;可選用茯苓四逆湯與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方。

心肝血虛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心悸,夢多險惡。

2.辨證要點:口淡不渴,因情緒異常加重,舌質淡紅,苔薄,脈虛弱。

3.可能伴隨的症狀:難以入睡,或睡則即醒,或心煩,或急躁易怒,或善嘆息等。

【治則與選方】補益肝血,養心安神;可選用酸棗仁湯與柏子養心丸合方。

肝氣鬱滯,胃脘食積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症狀:失眠多夢,噯腐吞酸。

2.辨證要點:口臭,厭食,因情緒異常加重,舌質紅,苔黃或膩,脈弦或滑。

3.可能伴隨的症狀:心煩急躁,或胸脅脹痛,或噁心嘔吐,或飲食不消,或大便不爽等。

【治則與選方】

疏肝解鬱,消食和胃;可選用四逆散與保和丸合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