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三個故事看中國的債務問題 居民債務最危險

先講三個故事,有的荒誕,有的悲傷

  大家都從宏觀上看槓桿率,看債務問題。首先我給大家講三個故事,應該是三個系列的故事,分別代表政府,企業,居民三部門。

  第一個故事,是大約五年前了,我列席參加某市的財政口市長專題會。那時中央已經下決心治理膨脹太厲害的地方債,所以發了個部分省市的負債率排行。該市的負債率其實還比較低,財務狀況不錯,屬於中央表揚的範疇。

  但讓我想不到的是,該市市長看到這個指標後勃然大怒,指責財政局長說太保守,錯失發展機會。我當時感到很驚訝,才發現地方想的和中央不一樣,這是央地博弈過程中地方債擴張的內生衝動。風險大鍋飯,發債獲得的政績是自己的,出了風險自己只負責一部分,大部分可能給中央和下一任(終身追責技術上沒法實現)。或者是歐債模式,財政分權,貨幣集權,導致的結果就是這樣。

  第二個故事

,關於三個企業財務老總和創始人的交流。年前好朋友都要聚聚,發現這三個財務老總都很忙,但忙的重點不一樣。

  國企財務老總說天天被銀行追著喝酒,都想給他放貸款。他自豪的說現在貸款利率都到基準了,不到5%。我問利率這麼低銀行不賠錢嗎,國企財務老總說人家國有行短期想的不是利潤,支行長想的很現實,一是保住規模,二是保住我這個大戶。好幾家搶,守土有責,我這個戶丟了,支行長的烏紗帽恐怕也就丟了。

  民企財務老總也很忙,吃飯不停的電話。原來是年底了,貸款到期要續貸,據說銀行那邊有新的考核,前中後臺都要終生追責,一筆民營貸款要籤十幾個字,大家都很謹慎。所以一定要盯著,一旦新的貸款無法到位,資金鍊就會斷裂。實際上這家民企是一家特別有名特別好的民企。這裡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是,給這家民企貸款的這個股份銀行,是監管重點對象,是行業眼裡的“壞孩子”,不良率比較高,經常受處罰。但因為他們風控相對靈活,風險偏好相對高一點,才會給這個龍頭民企貸款。這位民企財務老總說,

現在就是這些“壞孩子”銀行才給民企貸款,一旦這個銀行在嚴監管中出問題,那麼就真沒銀行給他們這些民企貸款了。


趙建:三個故事看中國的債務問題 居民債務最危險

企業債務違約率又創新高


  第三位是某互聯網教育行業,代表輕資產新動能的創業型企業創始人。喝多了情緒有點失控,說他的企業真的不錯,去年營收好幾千萬,利潤也不少,但今年股東要求強制回購。三年就要回購,還不如貸款。當然這個企業是沒有辦法進入銀行名單的,因為沒有可抵押資產,前景現金流也沒法測算。股東強制回購的原因是股東也遇到了資金鍊要斷裂的問題,但這位創始人說實在沒有現金回購,如果融不到錢很可能要解散破產。該企業有八十多名在職員工,幾千名網上兼職老師。

  第三個故事是朋友的一個親戚,背了一月近四萬的按揭,但現在的收入降到了一萬。問為什麼貸那麼多,原因是他手遊行業,年份好的時候年薪百萬很輕鬆,但想不到現在由於政策影響收入極劇下滑

,收入年年降。現在還貸款靠過去的存款,消費貸,信用卡,花唄借唄等。如果這兩年工資再上不去,可能就要面臨斷供。

  這三個例子並不具備普遍性,但我認為有一定的代表性。那麼哪個部門的槓桿率最危險,我覺得是居民槓桿。這是因為居民的現金流很剛性,很脆弱,而且無法剛兌,不像地方政府和大企業,可以兜底和重組。現在經濟下滑,居民收入下降很快,很多家庭的現金流覆蓋不了買房按揭,如果收入不能改善,這樣下去很危險。另外歷史上大的信用危機,都是從居民槓桿斷裂開始的。比如美國的次貸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