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超跌 “債務-通縮”又起

2018年12月PPI同比增0.9%,創2016年9月以來新低,預期1.6%,前值2.7%。

PPI超跌 “債務-通縮”又起

一、PPI超跌,罪魁禍首是原油

在主要行業出廠價格中,環比下降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降幅12.9%;其次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降幅7.6%;降幅位於第三位的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環比下降4.3%。由此可以判斷,帶動PPI下降最主要的因素是能源行業。

PPI超跌 “債務-通縮”又起

我們對原油價格的下降早有預期,由於美國原油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加之對中東問題干預能力的增強,特朗普對待油價的態度將明顯左右世界原油價格走勢。回顧2018年,特朗普共面臨三種壓力:一是股市震盪引發的華爾街壓力。二是選舉及政治壓力,要求特朗普必須向民眾呈交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經濟不允許出現衰退,同時還要儘可能實現2016年的競選承諾。三是地緣風險,主要指伊朗和朝核問題。

在這三點中,與通脹關係最為密切的是華爾街壓力。相信大家清楚的記得去年持續發酵的特朗普和美聯儲鮑威爾的口水戰,在年末聯儲加息預期由鷹轉鴿之前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果通脹預期抬升,就會加大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對股市形成負面抑制。因此特朗普絕不希望看到通脹過高,他的直接做法是壓低油價,擴大供給。一個很顯著的事實:2018一季度還在限制伊朗原油出口,到了二季度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特朗普在對待伊朗的問題上開始轉向,宣佈對部分國家和地區豁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

二、通縮的直接後果是引發“債務-通縮”陷阱

去年上半年,市場分析師們普遍還在擔心2019年會發生“滯脹”,結果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走低,擔心的重點也從“滯脹”變成了“通縮”。暫且不考慮是否有“滯”,單就通脹和通縮比較,在全社會槓桿和債務問題普遍高企的背景下,通縮的威脅要遠大於通脹。

在四部門模型中,“債務—通縮”陷阱首先影響非金融企業部門。由於此次通縮的始作俑者是原油,因此“債務—通縮”可能會經歷一個由上游產業自上而下的傳導。

首先,上游行業,尤其是國有“殭屍企業”對於通縮風險的抵禦最弱。2007年次貸危機以後,上游國有企業存在“國家背景”,往往成為商業銀行信貸追逐的對象,“信貸錯配”問題也應運而生。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急需獲得信貸支持的私營部門(特別是小微企業)在經濟蕭條時不存在“背書方”,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商業銀行會對民營小微企業敬而遠之;另一方面,當時並不急需資金的國企往往被商業銀行“求”著貸款。每當經濟下行時,這種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信貸錯配就表現的尤為明顯。根據國家金融實驗室最新報告,我國國有企業總資產於總負債的增速近年來不斷攀升,2016年底同比增速分別為10.5%和10.1%,截止到去年二季度末,這兩者的增速分別上升至19.2%和18.0%,均高於同期名義GDP增速。

在2015年美國開啟新一輪加息週期之前,包含中國在內的主要國家和經濟體都心照不宣地施行量化寬鬆。截至目前,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十年,美國早已宣佈退出QE,其它國家和經濟體雖有遲疑,但遲早也會走向退出QE之路。量化寬鬆及時應對了經濟蕭條,卻留下了不少“後顧之憂”,中國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暫且拋棄地方政府債務不談,單就分析上游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在資產價格出現下行時,就足以引起名義債務不變而實際債務增加,因而誘發“債務-通縮”陷阱。

不僅如此,由於價格在上下游產業鏈中具有傳導性,上游產品的價格回落勢必傳導至下游產品,並引發全社會產品價格的普降。如此,便實現了通縮陷阱自上而下的傳導。以工業企業為例,2016年底工業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9%和6.1%,今年二季度下降為2.0%和3.2%,不但低於同期名義GDP,而且負債增速高於資產,導致資產負債率上升。

三、信用債違約增多

從2014年至2018年11月,我國信用債違約企業共101家,違約總額1321.41億元。其中,2014年有5家企業發生違約,2015、2016年新增違約企業增加較快,2016年新增30家,2017年新增數量減少為10家,但去年再次提升,新增36家。

按所屬行業來分,我國信用債違約多發生在工業、材料、能源領域,合計違約金額佔比75.5%,這三個行業的企業數量為62家,違約金額998.2億元。

按企業屬性來分,我國信用債違約以民營企業為主,在上面提到的101家違約企業中,民用企業佔71家,國有企業債16家。但國有企業違約金額均值相對較大,接近民營企業的2倍,其中,國有企業均值19.8億元,民營企業10.9億元。

按債權類型劃分,我國信用債違約以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定向工具為主。在230只違約債中,上面四類佔據213只;在全部的1321.41億元違約金融中,屬於上訴四個類別的違約金額為1226.4億元。

四、未來PPI可短暫提升,但企業違約難以改觀

好消息是,前期導致PPI明顯走低的主要因素有所改觀。國際油價年初至今一直持續大漲,布油和美油漲幅均超過兩位數。

PPI超跌 “債務-通縮”又起

沙特能源大臣法利赫本週三稱,沙特目前的原油產量為1020萬桶/日,1月份減繼續減產,歐佩克將繼續監測油市與庫存水平。美國方面,截止到1月4日當週,EIA原油庫存錄得減少168萬桶,降幅低於預期的減少280萬桶;上週原油出口減少17.2萬桶/日至206.5萬桶/日。摩根士丹利也表示,2019年中國在財政、貨幣、外貿等一系列逆週期政策調解下,預計將在下半年迎來柳暗花明。對原油等能源需求將持續復甦,對油價形成支撐。

但是,PPI即便短期回升,也難改今年企業違約預期。特別是市場風險偏好降低的情況下,投資者對信用債存在規避心理,導致部分信用品種流動性缺失,也會加大違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