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宏觀金融工程理論研判國內外金融風險

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處於危機過後的溫和復甦期,在發達國家情況向好、新型經濟體依舊困難、不平衡性增長特徵較為突出的大背景下,中國和全球的金融風險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應採取哪些相應的防控措施?今天,武漢大學中國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葉永剛教授接受《理論週刊》專訪,對中國與全球金融風險進行客觀而準確的分析判斷,並就目前金融理論、實務界及監管部門需要切實關注的重大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建議。

全球金融風險的集中點

記者:對於當前的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您是如何看待的?

葉永剛:在經歷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0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後,全球的金融風險狀況錯綜複雜,我們研究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結論:

其一,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結構性風險突出。一方面,受到主權債務危機和部分國家財政政策緊縮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呈現出緩慢復甦的態勢;另一方面,由於各國持續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全球通貨膨脹水平仍處於相對較高水平。

其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背景下,各個國家和地區不平衡性增長的問題明顯,全球經濟結構性風險突出。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其中,發達國家穩步復甦,通貨膨脹水平相對較低;而發展中國家在外需不足和內部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作用下,經濟增速大幅下降,通貨膨脹水平較高,增長空間受限,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如印度、巴西等國均面臨著較高的宏觀經濟風險。二是發達國家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其中,美國經濟增長、失業率下降,經濟復甦走強,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歐洲各國受到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緩慢,部分歐元區核心國家出現經濟停滯或衰退;另外,日本也面臨著外部環境波動和內需不足導致的經濟停滯和長期低通脹率風險。

記者:那麼,全球金融體系的風險主要集中於何處?

葉永剛:經過次貸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釋放與調整,全球金融體系運行較為平穩,活躍程度上升。全球金融體系的風險涉及到公共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其風險主要集中於公共部門和金融部門。

首先看公共部門方面,金融風險繼續上升,全球債務風險不容樂觀。儘管在2010年後,部分國家從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中逐步退出,但是公共部門金融風險集聚,於2012年繼續上升。主要表現為全球主要國家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其中央銀行資產負債率攀升至較高水平,以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得發達國家財政部門的債務負擔率持續上升,財政風險較高。其中,歐元區核心國家雖然實行了緊縮的財政政策,但財政風險仍然較為嚴重。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和意大利的債務負擔率迅速攀升,均達到了130%以上,債務風險加劇,嚴重影響了其經濟增長水平。然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各國債務負擔率較低,整體的財政風險較小。

接著看金融部門方面,整體風險狀況有所改善,部分國家的風險突出。結合金融體系規模、銀行業不良貸款比重和主要股票市場指數走勢來看,全球金融部門風險呈下降態勢,表現為全球金融規模基本穩定,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整體下降。然而,部分區域和國家的風險較為突出,其中,發達國家中,法國和意大利金融規模持續萎縮,且銀行信貸風險較高。尤其是意大利,不良貸款率在2009年到2012年間不斷上升,不良貸款準備金率也處於較低水平,進一步表明其經濟狀況惡化的嚴重性。在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和銀行體系不完善,導致其銀行壞賬大幅攀升,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銀行業金融風險突出,印度金融業亟須改革。

其次是企業部門方面,全球主要國家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率小幅上升,風險狀況相對穩定。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與經濟增長狀況之間的關聯度較高。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英國、法國等國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率小幅上升,反映出企業部門的融資能力在不斷恢復,但恢復速度較慢;而加拿大、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企業部門資產負債率下降,反映這些國家企業部門的“去槓桿化”進程還在持續。另外,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巴西企業資產負債率上升,而印度的資產負債率下降。

最後是家戶部門方面,整體風險相對較低。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對家戶部門資產負債情況和風險狀況影響較大。全球主要國家家戶部門的資產負債率自2008年開始逐步回落,在2012年家戶部門資產負債率開始上升,表明家戶部門的融資能力在逐漸恢復。

中國金融風險的特殊性

記者:中國的金融風險較之全球,又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葉永剛: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狀況保持穩定,但一些重點領域的局部金融風險值得關注,這些風險有可能在經濟體系中蔓延和放大,對整個宏觀金融風險狀況造成影響。具體表現在:

第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償還存在隱憂。一方面,地方政府債務總量較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還款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一旦土地出讓價格下降,其還款能力將大幅下降。

第二,工業企業償債風險加大。結合過往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處於不斷上升趨勢,資產的長期化和債務的短期化趨勢明顯,償債能力有所下降。

第三,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存在風險隱患。雖然目前不良貸款保持較低水平,但由於銀行貸款投向主要集中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等,導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受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影響較大,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不良貸款上升的風險不容忽視。

第四,家戶部門資產金融化。家戶部門金融資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居民存款理財化。家戶部門風險狀況受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記者:您提到第一大隱憂是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這一方面的研判是否也適用宏觀金融工程理論?

葉永剛:我們研究的宏觀金融工程是包括四個子體系的:第一大工程,價值工程,不管是哪一個資產工程,一定要賺錢。第二大工程,資金工程,即資金的融通與運作。第三大工程,風險管理工程,錢放進去要拿得出來。第四大工程,宏觀調控工程,要充分發揮政府在風險管理上的作用。

事實上,對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我們正是從上述四個層面,進行了一些研究。第一,在價值工程方面,將平臺公司打造成資產股份化、經營規模化、產業多元化、管理現代化的“知識密集型、管理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大型綜合投資企業集團,提升造血功能。第二,在資金工程方面,我們給平臺公司制定“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具體而言,第一階段是作為公益性平臺公司,處於資源資產化階段,通過土地出讓金、代建項目回購、財政補貼、優良資產注入和地方政府債務資金來達到降低資產負債率和改善資產質量等目的。第二階段是成為轉型期平臺公司,處於資源資本化階段,通過打造經營性項目,達到優化財務狀況和提高融資能力的目的。第三階段是成為經營性平臺公司,處於產業價值鏈整合階段,通過成立各種實體、股權投資、產業基金、重組併購等方式,實現產業鏈整合,積極參與資本運作,甚至考慮整體上市。在風險管理工程層面,公司應加強資金統籌,做好現金流和債務分析,建立債務和信用風險的識別、預警、報告和防範體系,嚴控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信用風險等三大風險。在宏觀調控方面,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記者:您一直認為宏觀金融工程是助推中國經濟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戰略選擇。請問這一理念經歷了什麼樣的歷程?

葉永剛:我們研究團隊的宏觀金融工程理論有一個逐步深化和發展的過程:2011年,在全國首次用宏觀資產負債表的方法對中國各個省,全國的主要部門,世界上各個主要的國家進行分析,我們那次實際上就突破了世界上國家使用的資產負債表的方法,把其變成了宏觀資產負債表,不僅是兩個字的變化,是把金融的、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從微觀層面變成了宏觀層面,而且把它變成了一個經濟學的範式,把微觀的東西和宏觀的東西打通了。2012年,我們的關注重點是“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對策問題的分析”,緊密聯繫了當時的全球經濟金融形勢。2013年,我們開始探討宏觀金融工程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選擇的可行性。2014年,我們在理論聯繫實際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佈和實施了產業金融工程、區域金融工程,並堅定了宏觀金融工程這一戰略選擇的信念,新常態下可以有新作為。

(圖片 辛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