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環境溫度很敏感,是地球上唯一需要外部保溫降溫的生物,是不是說人類不適合地球?

肖鵬38225277


這個問法有點怪,適合這個詞用在人身上,通常的問法是:這個事物適不適合某人,而不是某人是不是合適某物!

如果問題是,人類是不是不適合在地球上生存?

答案毋庸置疑,如果不適合在地球生存,那麼人類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我們都知道猿類和其他很多動物一樣,體表都覆蓋著厚厚的毛髮。


那麼為什麼猿類進化成人以後毛髮反而退化了呢?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因為我們人類穿衣服,所以毛髮都退化了。其實,這個觀點把事情的因果關係顛倒了。正確答案應該是,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毛髮退化,所以才不得不去穿衣服。

那麼人類的毛髮為什麼會在進化過程中逐漸退化呢?

這就要提到進化論的觀點。

進化論的觀點認為:生物的進化是由內外兩部分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中內因是生物的基因突變以及可遺傳變異的產生,外因則是自然選擇。內因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素材,而外因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人類的祖先類人猿在進化過程中,因為基因突變的原因,後代產生了不同的變異類型。比如有的猿類後代毛髮比較濃密,有的猿類後代則毛髮比較稀疏。


人類的祖先可能就是由毛髮比較稀疏的這一支猿類進化而來的。在進化過程中,因為毛髮逐漸稀疏,所以人類的祖先不得不用獸皮等物來保暖禦寒。

沒想到人類祖先的這一舉措,反而成就了人類。使得人類的分佈範圍越來越廣,甚至遍及整個地球。

所以人類對溫度敏感,需要外部保溫降溫的這一點,不但不能說明人類不適應地球環境。反而正是人類適應地球生活的表現。


江1590639898492


結論可能恰恰相反,反而說明人類可以克服不利因素適應光廣泛、更惡劣的多種環境。

人類在演化早期一直生活在氣候溫暖宜人的非洲

非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乾旱而炎熱,其實並非如此,就拿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起源地

埃塞俄比亞說起——

可以看出埃塞俄比亞大部分地區(綠色、藍色)的氣候是常年宜人的,真正需要外部輔助降溫才能生存的地區很少。這還是在人類已經步入工業文明數百年後的今天,溫室氣體的巨量排放已經讓地球上很多地方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在人類演化之初,非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都是很宜人的——既不需要額外的保溫,更不需要降溫。


學會利用火併能製做保暖的衣服讓人類得以走出非洲

人類走出非洲進入歐亞大陸板塊的最大阻礙就是寒冷的天氣,隨著人類學會利用火併使用獸皮等材料製作保暖衣物,人類逐漸佔領了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並未遇到極端高溫天氣的挑戰。


極端高溫天氣在全球大範圍的出現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

工業化後,人類生產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讓全球溫度升高,雖然平均溫度只升高了1℃,但實際上因為全球變暖不僅讓夏天更熱,還會讓(大部分地區)冬天更冷,因此夏季的實際升溫要遠高於1℃,相信年齡稍長一些的人都有感觸,現在的夏天要比童年記憶中的熱了很多很多。


人類是地球上分佈最廣泛的物種正是得益於對微環境的調控能力

正是因為人類可以使用工具和現代化設備調節環境,讓人類具備了適應差異很大環境的能力。與之對比,其他動物都只能在範圍相對狹小的棲息地生存,或者變成隨氣候變化大範圍遷徙的動物,如候鳥,為的還是適宜的環境,只有人類具備了調控微環境(生活空間)的能力。


因此,人類並不是對溫度比其他動物更敏感,而是人類突破了環境的諸多限制,定居在了原本無法適應的環境中,才需要使用外部手段保溫或降溫,這恰恰說明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動物更強大,否則人類今天仍然只能生活在非洲。


和風


從這一點來說還真的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人類不屬於地球這一假設。人類沒有衣物火源等保暖設施,真的很難度過地球上的嚴冬,至於夏天只要有水源、有陰涼,雖說難過一點也還可以應付,說明人類原本的居住環境一定是比較溫暖,且全年溫差不大沒有極端高低溫的星球,原居住地也是不需要穿衣物的。只是由於偶然機遇來到地球以後,不得不增加了衣物等保暖物品,且起初並沒有遮羞的用途,只是穿的久了,反而覺得裸露有些羞澀,衣物才衍生出了遮羞的意義。

有人說人類如果起源於熱帶,就不用有保暖這一說了,但按照人類的習性來說更適合於溫度較舒適的環境,那應該是與生俱來的,起源於熱帶的話對熱帶氣候應該更適應。


精藝求精廣告菸酒


有很多哺乳動物每天要不停地進食才能維持體溫恆定,還有爬行動物,天氣一旦轉冷就幾乎喪失活動能力,還有對溫度極其敏感的植物,溫度變化幾度就會大量死亡,難道這些才是適應地球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