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轉型對金融轉型提出了要求

黃益平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他曾經擔任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是金融和經濟方面的一位重要學者。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黃益平對中短期宏觀經濟情況,給出了自己的觀察。

黃益平對宏觀經濟的判斷是,經濟增長確實在減速,2019年也還有下行壓力,但是,“中國經濟並未陷入危機的邊緣”,“壞消息天天有,關鍵還是要看大局。”

他從三個方面得出了這個判斷。首先是,從大的層面看,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也就是產業升級換代、培養新的製造和服務業的過程中,增速下降本身就是正常現象;

其次,從經濟指標來看,2019年1月份的PMI也就是採購經理指數,製造業明顯偏低,是49.5,但非製造業則達到了54.7。經濟本身受到舊產業不景氣的影響。這種不景氣,受到去槓桿、環保風暴以及中美貿易等多種因素影響。但要從發電量、信貸和鐵路貨運來看,增速也不是很低。最後一個指標是勞動力市場。中國自然失業率在5%左右,並沒有偏離自然均衡失業率。

黃益平根據這三方面因素判斷,中國經濟並沒有陷入危機的邊緣,“經濟沒有太糟糕”。但是,也不是沒有要解決的問題。

黃益平列出了兩個他認為很迫切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舊產業的退出問題。中國經濟的問題就是轉型和升級換代,實現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在這個大框架下,黃益平的觀察是,問題不是新興產業不活躍,而是舊產業沒有退出,或者不能平穩退出。

第二個迫切的問題是金融方面的,但是,不是增加流動性,而是要打通貨幣和企業之間的通道,解決資本流不到有融資需求的實體經濟部門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經濟轉型對金融轉型提出的要求。中國建立的金融體系,在支持過去的經濟增長上比較有效,比如支持低端製造業的粗放式擴張。它支持了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現在的經濟轉型了,金融跟不上。並非金融體系狀況進一步惡化了,根本原因是經濟轉型對金融轉型提出的新要求未得到滿足。”

更具體而言,新一輪的經濟增長要靠創新。但是以創新為主的企業,“第一財務數據較少;第二沒有抵押資產;第三多數是民營企業,沒有政府擔保。而銀行或傳統金融機構又不太擅長給他們做風控,提供融資。於是,市場感覺金融機構對民企存在明顯歧視。”同時,要求一家大銀行去做小微企業貸款,的確也存在客戶獲取、風險控制方面的難題。

解決的方法就是通過金融側的供給創新。黃益平舉例說,在江浙一帶有很多小銀行,很擅長用所謂“軟信息”給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即使企業沒有財務數據和抵押資產,也可以通過對企業靠譜程度的判斷來發放貸款。還有一些網絡貸款機構,通過移動終端和大數據分析來提供金融服務。“軟信息和大數據都是特定條件下做風控的很好嘗試”。

以上就是北大教授黃益平對中國中短期經濟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並沒有太糟糕,不過,也有兩個迫切的問題要解決,一是舊經濟的退出問題,二是金融要做出轉型以支持經濟的轉型。

宏觀:經濟轉型對金融轉型提出了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