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碗早餐,我想了好多年

故乡的冬季,家家户户的早晚饭多是一碗玉米糁子。每当我想起热气腾腾的玉米糁子,心底总会有股股暖流涌过。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和玉米糁子之间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感情……

在故乡,金灿灿的玉米入仓后,在冬天会有三种命运:要么被卖给收粮的商贩或是用来换豆腐、要么被炒成爆米花、要么被去皮后磨成细小颗粒状的糁子,然后被熬成糊状的玉米糁子。

就这一碗早餐,我想了好多年

有关玉米糁子的美好记忆是很多的。在乡下,玉米糁子总能为我们农家人平添很多幸福。
小时候,被风割了一路的我下午放学回家后,扔下书包便去点炕。一会儿的功夫,黑夜就吞噬了白天,故乡的冬夜干冷漫长,光秃秃的树木站在门前院中经受风霜洗礼,衰草遍野,残叶层铺。安静的村庄里不时传来汪汪的犬吠声。当我看到厨房的烟囱上有袅袅炊烟飘过时,便得知母亲在烧锅做玉米糁子,我有时会凑上前去帮她烧锅。

我不会烧锅,水没烧开呢,把脸倒是抹黑了。母亲笑了笑,用火棍三拨两拨,火就旺了,人间烟火味四处弥漫。水烧开后,只见母亲左手端碗,把小颗粒状的玉米均匀地下到滚滚沸腾的锅里,右手拿着勺子不断搅匀,等锅烧开两三次后,玉米糁子就做好了。水多,熬的时间短,玉米糁子就稀一些,反之玉米糁子则稠一些。在玉米糁子快熟之前,母亲总会在锅里下些切好的块状红芋。


就这一碗早餐,我想了好多年

吃玉米糁子,吃的菜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多是一道凉调红萝卜丝,一道则是调好的芥菜疙瘩拌白萝卜丝,或是一道腌制的白菜或咸菜。自家酿的陈醋,泼上汪汪的油辣子,让人垂涎欲滴。然后,就上热腾腾、软绵绵的馒头。一家人围坐在盘前,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剧节目开怀大笑,一边咀嚼津津有味的玉米糁子。母亲时常会把自己碗中的红芋夹到我的碗里,父亲则会给我夹几口菜,而两个姐姐则会埋怨父母亲偏爱我。

就这一碗早餐,我想了好多年

有时候,两个姐姐睡懒觉晚点起床后,只能吃碗里特别粘稠,有点冰凉的玉米糁子,那时她俩脸上的无奈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有时候,刚吃完的玉米糁子锅底会形成一层锅巴,母亲把调好的红萝卜丝的汤均匀地撒在其上,然后用铲子铲到碗里,我和姐姐又抢着吃,吃得嘴边留黑,这样的场景我也未曾淡忘。后来,在县城求学的那几年,很少能吃上一碗玉米糁子。那时候给母亲打电话,她还不时让我去买玉米糁子吃,玉米糁子传递着浓浓的母爱。再到后来,我在外省上了大学,学校窗口五花八门的早点总提不起我的胃口,我还是很留恋玉米糁子。

玉米糁子记录了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幸福生活,拥抱了爱抽旱烟的父亲的黄牙,挑战了我们的味蕾……

直到现在,在外面的应酬酒席上,一桌子的鸡鸭鱼肉,无论口味多么独特,花样怎样翻新,我都不觉得有多么好吃,总念叨着玉米糁子。


就这一碗早餐,我想了好多年


父亲说,玉米糁子的简单朴素与农家人的气质如出一辙,我一直坚信不疑:农家人过惯了简简单单的生活,穿着打扮朴素,做人厚道、热情,少了城市人与人之间那么多的算计、阴谋、明争暗斗、虚与委蛇、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玉米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在美国更享有“黄金作物”的称号。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吃一碗玉米糁子着实不易:玉米从最初的播种、施肥、除草、灌溉,到最后的掰玉米、剥玉米、晾晒玉米等多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里面没有我们农家人的心血和汗水。

就这一碗早餐,我想了好多年

玉米糁子蕴涵着农家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寓意。玉米糁子里有家的感觉,有爱的味道。

星际浩瀚,世事无常。现如今,两个姐姐相继结婚成家,而父亲则在自己生前辛苦耕耘的,种植过玉米的土地下静静地躺了8年了,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一起吃玉米糁子,有时候吃玉米糁子时也让我能尝到人生的某种凄凉和无奈,不过,我想在未来几年,我们家会迎来新人和我、母亲一起吃玉米糁子……这又是玉米糁子给予我的生活希望。(屈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