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清朝就那麼弱嗎?

一隻活潑的小豬


並蒙古納新疆復臺灣平西藏,盛期版圖歷朝最寬,人口是歷朝峰值(明成化年間的7100萬)的六倍,產值、外貿佔世界的七成。

弱嗎?


安平144796971


嘉慶帝以後的國力開始慢慢跟不上國際工業革命的國家,這個問題很大,不是某一個方面的落後,這個給我們國家的小農經濟密不可分,國際交易開放以後,我們還在閉門造車,這些貿易差異,導致的鴉片戰爭,當我們還在一硝二黃三木炭的時候,英國人的機動船已經開進了我們的港口,中國人才第一次見識了工業的差距,我們也搞過維新,但是被鎮壓,連我們80後的孩子還記得那些年叫“洋”的玩意,大夥想想我們的工業晚了多少年!箇中滋味,一言難盡!


嚴尼瑪扎堆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有盛衰期,清朝也不例外。總結起來說,清朝強的時候是真強,弱的時候是真弱。

強的時候

薩爾滸之戰時清軍制定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略。利用明朝各路大軍因為天氣因素而導致無法集結到位的戰機,馬不停蹄地擊敗明朝四路大軍。

入關作戰時候清軍的戰鬥力也是相當強的。以人數來說,入關作戰時滿洲兵力不過5.5萬,其餘的是蒙古與漢軍部隊。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中螳螂捕蟬、以逸待勞,擊潰了大順軍,奪取京城。

從這兩場戰役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清軍是一支比較能把握戰機的部隊,往往動作迅捷,機動性強,可以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

中期

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戰爭是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

清準戰爭概擴地說是清朝與準噶爾蒙古為了爭奪廣闊的西北領土而進行的一系列戰役的總和。對於清朝來說,歷時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於準噶爾蒙古來說,歷時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阿睦爾撒納三代可汗。時間長達一百多年。與清初相比,清準戰爭時代的清軍往往採用以多打少的戰術。比如對陣噶爾丹的烏蘭布通戰役,清朝動用了十萬大軍圍剿噶爾丹兩萬軍隊。準噶爾在策妄阿拉布坦時期更是採用游擊戰術,用幾千兵力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進行戰術大迂迴,搞得幾萬清軍疲於奔命。

清代中期,清軍戰鬥力不如清朝前期,具體表現是採用以多打少的戰術對付準噶爾蒙古。但是,依靠大一統國家強大的人力物力,依靠正確的作戰部署,清朝仍然可以擊敗準噶爾。

弱的時候

任何王朝都有衰落的時候,清朝也不例外。鴉片戰爭時期,清朝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定海之戰,沿岸前線只守衛了不到10分鐘就已經堅持不住,被迫撤退。

英軍攻克定海後北上大沽,直隸總督琦善參觀英國軍艦之後,自信心全無,琦善認為英國海軍船堅炮利,中國軍隊根本無法抵抗,難怪定海之戰敗得那麼慘。耆英受命兩江總督時,曾上奏朝廷:非戰之不力,亦非防之不嚴。武器劣勢,不能忽略。

由此可見,到了鴉片戰爭後,清軍就算擁有人數上的優勢,也無法阻止失敗的發生,這才是真的弱。

綜上所述,清朝的弱勢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戰略戰術落伍,並且一再拖延改革,最終任人宰割。

……

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有時聊人文歷史


清朝弱似乎成了現在的公論,但是強弱是一個比較詞,是要通過對比才能顯示出來的。在清初,清軍入關,滅了明朝之後,就再沒有敵手了,當時的歐洲資本主義萌芽還剛剛開始,儘管西班牙曾佔領臺灣,但隨後就是英西海洋爭霸以至於無暇顧及到東方 ,日本還沒有西化,那時與大清朝有過往來的還大多是老對手,老鄰居,這些國家要麼是學中國的,要麼遠落後於大清,與他們比,大清是強大的存在。當大英帝國取得了海上霸權,之後先統一印度作為落腳點,之後就是要求大清開放口岸,經過鴉片戰爭之後,冷兵器的大清朝無疑就是弱小的。





秋葉翁


事實上清朝一點都不弱,

康熙大帝平三藩 收臺灣 定蒙古 退沙俄,這種武功再怎麼算,在中國歷史上也能排前三了吧!

而乾隆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穩定西藏 無論經濟 還是軍事 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當然,清朝之前我們也一直是世界第一!

但 為啥會有太多人認為清朝弱呢?

因為 晚清所經歷的羞辱與壓迫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 割地 賠款 都城被破 皇帝流亡 甚至連各代王朝正眼都不會去看一眼的日本,都打敗了中國!真真的奇恥大辱!

可是, 我們看到了清朝的最慘遭遇,卻沒有想過 清朝所面對的是什麼,

在世界大變革的洪流面前,再頑強的專制國家都會被摧毀! !

清朝末期確實是 軍備廢弛 天下大亂!

可我們仔細想想 哪一個王朝末期不是這樣呢? 強漢?盛唐?哪一個末期不是苟延殘喘 支離破碎。?!大宋大明?最終不一樣擋不住北方鐵蹄 ! 都是末期衰敗 誰又能比誰好多少呢?

可以說 無論哪個朝代都有盛世都有巔峰,一樣 也都有低谷也都被滅亡!

只不過清朝 離我們最近 ,屈辱太甚 以至於銘記最深!


府少爺的歷史觀


清朝弱似乎成了現在的公論,但是強弱是一個比較詞,是要通過對比才能顯示出來的。在清初,清軍入關,滅了明朝之後,就再沒有敵手了,當時的歐洲資本主義萌芽還剛剛開始,儘管西班牙曾佔領臺灣,但隨後就是英西海洋爭霸以至於無暇顧及到東方 ,日本還沒有西化,那時與大清朝有過往來的還大多是老對手,老鄰居,這些國家要麼是學中國的,要麼遠落後於大清,與他們比,大清是強大的存在。當大英帝國取得了海上霸權,之後先統一印度作為落腳點,之後就是要求大清開放口岸,經過鴉片戰爭之後,冷兵器的大清朝無疑就是弱小的。



童年γ_γHJQ


清朝可一點都不弱,覺得清朝弱的都應該去洗洗臉,好好清醒清醒。

後金崛起的時候,就在遼東流傳著一句民謠:“滿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在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下,這些混合了滿、蒙、漢三族人馬的騎兵的戰鬥力迅速得到提升,在和明朝的戰爭中屢次獲勝,並且最終得到了整個天下。

在統一天下以後呢?清朝也確實非常強大。對內,它平定了三藩之亂,並且收復了臺灣;對外,它擊敗了準噶爾,遏制了沙俄東進的腳步。在清朝三代統治者的努力下,中華帝國實際控制的國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闊,曾經打了好多年的漢、滿、蒙以及離心力很強的回、藏,終於融為了一體。

政治和軍事上如此,經濟領域亦然。在十七和十八世紀,中國依然是世界上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了中國,世界各國也都需要和中國做生意。曾經無比強大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人,也在乾隆的御前跪倒,希望能夠和大清朝進行平等互惠的貿易。

可以說,與很多人的想法不同,在1840年以前,世界上沒有誰會認為清朝是一個弱國,直到英國議會以九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和清朝開戰的決議。

這個問題就很奇怪,清朝不是很強大嗎?怎麼一戰就被英國人給打得如此狼狽呢?

原因很簡單,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清朝也不是一天衰落的。

清朝入關那一年,英格蘭剛剛砍下他們的國王的腦袋不久。是年的英國人甚至連蘇格蘭都沒能徹底征服,更不要說跨越萬里進攻中國。但是就在這一百多年間,實力的此消彼長,卻漸漸分明瞭。

在先進制度和先進思想的領導下,歐洲的科技和文化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其經濟實力也逐漸以幾何級數開始增長。而東亞大陸的那個龐大帝國,卻依然固守著幾千年的自然經濟不為所動,其政治制度更是僵化得一塌糊塗,朝堂之上禽獸食祿,殿陛之間朽木為官,誠不我欺也。

於是無論是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還是自詡“十全武功”的乾隆,都不再管用了。當大清王朝的官員們都只知道多磕頭、少說話的時候,這個王朝也就離分崩離析不遠了。



青言論史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清朝並不弱!從努爾哈赤十三付鎧甲起事,不滿二十萬後金子弟,打敗近億人口的大明王朝,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滿清並不弱!至少前期如此!滿清的衰敗其實嚴格來講,就是在取得天下後,他們本身的文化內核並不能真正引導治理這億兆黎民的泱泱大國!所以他們選擇被同化,用好人的儒學來治理天下!就像是有秦以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入了一個個循環往復的怪圈!以不世之武功取得天下,然後傳承百年逐步走向僵化,若是沒有外敵,那麼這種僵化走向滅亡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假若有一兩個強敵,外加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就變成其亡也忽焉!更何況到近代史開端1840年前夕,清王朝早已走到僵化的路子上去了,而恰好西方列強又在那時完成了工業革命,他們出現時,那就是赤裸裸的工業文明碾壓農業文明!借用三體的話,就是降維打擊!完全沒有懸念!可以說,清王朝最本質的敗因,是滾滾歷史長河,濤濤大勢所趨!並不能說他弱雞到一無是處!個人的一點看法,不喜勿噴!謝謝[呲牙]



萱小花


清朝弱?是指經濟弱還是軍事弱?

經濟只能說不活躍,但相比其他朝代肯定不弱,清朝從入關之後,就一直在開荒,清朝的農業土地遠超於歷朝歷代,雍正時期又實行攤丁入畝,農業經濟是非常的發達,不然也不會人口爆炸到4億人。手工業和商業雖然不活躍,但也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怎麼是弱了呢?

軍事上更是不弱,古代哪朝哪代能真正把邊疆地區打服納入省級管理體系當中?只有清朝一代,真正的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臺灣,還有清朝發源地東北問題徹底的解決掉了,一直到到了王朝衰落時期,都沒有出現像歷代王朝一樣,邊疆自動脫離,或者反過來攻打中央的局面出現。

如果非要說,和英帝國比經濟和軍事,那確實是弱,英帝國當時橫掃全球的經濟和軍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敢和英帝國比?何況是農業封建的清王朝?再說了,步入近代社會,清王朝的經濟在世界上依然是快大肥肉,軍事上,還擊敗了阿古柏,收復了伊犁,還擊敗了法國遠征軍,也沒有那麼弱吧?在庚子之亂前,歐美各國還把清王朝列為列強呢。

清王朝真正弱的是,統治階級的覺悟弱。


曹老師xixi


我們經常會在關於清朝的書籍、文章或影視劇中看到“兵”和“勇”二字,特別是在電影中整裝待發的清兵隊伍中,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勇”的戰鬥力是否要比“兵”更強一些?事實上是這樣嗎?

決定一支軍隊戰鬥力的指標,包括軍事理論、戰略指導、兵員素質、武器裝備、戰術技術、後勤補給等等,很複雜很體系化,不是一個或兩個指標就能決定的。

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金等時期,很多部族軍隊一夜之間崛起,可能是兵員素質或戰術技術突然達到了本時代的最高峰。但因為其他因素沒有同步提高,沒過多久就垮了。

以八旗軍和綠營兵為主體的清軍,很主動地吸收了前代軍事經驗,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均衡地保持各項戰鬥力指標。清朝開國以來幾乎無年不戰,如果清軍真的是戰五渣,怎能維持江山近三百年不倒。

首先,清軍的戰略指導水平不差。就以經營西北而言,漢唐宋明諸朝對西北的控制,都經歷了前強後弱的過程,唐朝一度出現過隴山成邊關的尷尬局面,唯獨清軍對西北的經營和控制始終比較得力。

康雍乾三代持續對青海、新疆用兵,雖然康熙朝、雍正朝都遭受過較大的損失,但在戰略層面,沒有因為距離遙遠、補給困難而輕言放棄,而是不惜血本地堅持軍事打擊策略。

乾隆朝兩平伊犁,徹底拍扁準噶爾部,顯示出朝廷堅強的決心和清軍強大的戰力,有力地震懾了邊地分裂勢力。

即便到了後期國力衰微,甚至出現海防塞防之爭的形勢下,清廷仍能排除萬難,派左宗棠深入新疆擊敗阿古柏。近代以來新疆始終牢牢控制在我國手中。

其次,清軍武器裝備及時地跟上了時代。火器從入關前就開始運用,清軍中的火器營、健銳營都是根據實際作戰需要組建起來的熱兵器部隊。

清康熙年間就已經開始大批量鑄造鐵炮,乾隆二十一年《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中,居然開列了85種火炮名目。

清軍還根據實際作戰特點,發明過一些黑科技。1748年清軍進攻大金川,大金川地處川西山地,土司軍隊築起堅固的碉樓固守,清軍無法仰攻,笨重的紅衣大炮又拉不進來。

於是他們創造了一種“九節十成炮”,炮身可以分為九節,節與節之間用陰陽螺紋組裝,山地行進時拆開,到了陣地後再組裝使用,土司兵對之極其畏懼。

即便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西洋軍隊也並沒有在武器裝備上與清軍拉開太大的差距。而晚清軍隊之潰敗,實非武器不如人,而是國家腐敗無能到了骨子裡。政治糜爛,大局潰敗,再好的武器裝備也打不過敵人了。

優秀的戰略戰術能力

第三,清軍的戰術運用素稱精當。康熙年間沙俄勢力侵入黑龍江流域,清軍堅決地與之鬥爭,雙方接連爆發了兩次雅克薩之戰。第一次雅克薩戰鬥沒有打什麼惡仗,沙俄方面懾於清軍人多主動撤退。

第二次戰鬥爆發,清軍兵力也才2000餘人,沙俄軍1500餘人構築了稜堡堅守。清軍不顧十則圍之、倍則攻之的兵家法則,以等倍兵力圍困敵兵,開挖三道壕溝阻斷沙俄軍外出之路。

又以紅衣大炮連續不斷向稜堡內攻擊,最後迫使沙俄軍投降。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顯示了清軍極其優秀的戰術素養和堅決的貫徹執行力。

撇開清末滿洲貴族腐敗無能不說,單就國與國形勢而論,不管是強國還是弱國,誰敢拍胸脯說,能頂得住英、法、德、意、美、俄、日這些世界頂尖強國組團圍毆。

清朝之所以落後捱打,軍隊無能是一方面原因,但更多地還要從具體的歷史環境剖析。

探討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同樣應結合具體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