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房企≠救市


扶持房企≠救市

近日,包括浙江在內的10多個省市陸續出臺了多項扶持房地產企業的政策。杭州不少自媒體紛紛解讀為“救市”,並斷定在疫情之後房價將出現報復性的反彈。

做出如此判斷的依據大抵是以2003年非典之後的行情走勢作為模板,強調所謂的“夜壺理論”,即經濟短期受挫之後,利用房地產提振經濟,保障GDP增速。

當然,從經驗主義出發,這樣的論斷不能說全錯,但是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環境以及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免過於盲目樂觀,甚至有抬市之嫌。

細看這些扶持房企的政策,主要內容無非是暫緩繳納土地出讓金、減免稅費、信貸支持等,主要目的是幫助房企短期內減負,一定程度上緩解現金流的壓力。其實質是救房企,所謂的救市只是過分解讀。

至於那些地方房地產協會關於放鬆信貸、限購等建議,並非是官方的公告,只是表達了房企對於疫情之後快速回款的迫切願望。

很多人會問2003年的樓市走向有沒有借鑑意義呢?我的回答是有,但是意義不大。

2003年8月份,國家印發《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將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個轉折點,讓房地產踏入15年的黃金髮展週期。

另外,2003年非典對於經濟的影響並沒有這次疫情來的大,那年即使沒有非典也會走上依靠房地產快速崛起之路。

房地產帶動GDP總量的提升是其經濟意義,拉動相關產業的的發展是其產業意義,帶動就業是其社會意義。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也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特殊時期走的一條捷徑。

商品房捆綁社會資源使其擁有了居住以外的金融屬性,也正是這個金融屬性吸收了大量經濟泡沫,才能使物價基本穩定。所以,房價上漲的內在動因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沒買房的也不必對這個行業過分仇視。

而2020年是步入全面小康的最後一年,也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的轉折點。經過17年的快速發展,如今經濟總體量大增,房地產行業雖然仍為支柱產業,但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逐漸縮減。

並且中央“房住不炒”的最高指示仍然沒有變化,地方雖然擁有“因城施策”的較高權限,但是也不敢貿然發佈強刺激政策,調控方向都是保持穩定,大漲的時代已經是過去時了。

經過16-18年聲勢浩大的去庫存,房價上漲不少,市場總歸是需要時間去消化和適應。自2019年起,全國樓市其實已經進入了下行週期,只不過杭州樓市依然延續了2018年的火熱行情,杭州購房者並未意識到很多城市其實已經出現滯銷的局面,甚至不乏大力度的降價促銷。

那麼,疫情之後的樓市將會何去何從?

我認為全國樓市短期看空,城市、區域之間會出現明顯分化。為了防止出現大規模下跌,各個地方政府會發揮其“因城施策”的權限,分類調控,保持地區內樓市的穩定。

杭州的二手房市場具有一定的下探空間,新房雖然空間不大,但是部分樓盤出現折扣促銷也在所難免,犧牲少量利潤換取現金流才是房企的當務之急。

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期的,杭州強勁的發展勢頭仍未改變,中長期看好杭州樓市。自住需求不必過分觀望,有合適的不要猶豫。不過,房價上漲想要重複前幾年的勢頭可能性不大,切勿盲目高槓杆入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