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諾獎花落莫言家

2012年10月11日晚上7點,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

莫言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本土作家。

記得我當時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把所有署名莫言的書都找了出來。

 當我看到《蛙》時,頗有些意外,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接著我看到了: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這都是什麼鬼?

好奇的我,開始陷入他的小說不可自拔!

並深深的被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折服。

他怎麼就能把蛙和娃聯繫到一起呢?

想了解一個人,就去了解他的成長經歷。

想了解莫言,我們也許應該去認識一下他的母親。

莫言的母親像是當年的很多勞動婦女一樣,裹著小腳,不識字,但她卻深深的影響了莫言。

當年莫言站在世界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講臺時,他談論的不是文學而是自己的母親。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不打孩子的母親

在莫言記憶的深處,有一片荒涼和飢餓。

那個時候大家吃大鍋飯,熱水都要到公共食堂去打。

一天莫言帶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了!

要知道在哪個年代熱水壺也算是家庭的一個貴重物品,而且是家裡唯一的,就這樣被打碎了。

莫言嚇壞了,他害怕的鑽進草垛,一天都沒敢出來。

傍晚的時候,母親四處找他,喊的嗓子都啞了。

莫言從草垛子裡鑽了出來,準備好迎接母親的打罵。

這個沒有上過學,也不認字的農村婦女,只是深深的嘆息了一下,摸摸莫言的頭,既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而是叫他回家。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不記仇的母親

童年的生活除了飢餓,還有痛苦。

小時候的莫言跟著母親偷偷的去集體的地裡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走。

莫言的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了!

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莫言母親一個耳光,這個瘦弱的女人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

看守的人沒收了他們母子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

留下了嘴角流血的絕望婦人和身邊那個驚恐萬分的孩子。

很多年之後,那個看守麥田的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當年的小孩成了一個健壯的青年。

他們在集市上相逢,莫言想要衝上去找他報仇,母親阻止了莫言,並且告訴他:“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憐憫他人的母親

在過去的年月,大家經常靠吃紅薯、蘿蔔度日,成年累月的很難包上一頓餃子。

能吃上餃子的時節往往都是大的節日。

在一年中秋節,莫言家包了難得的一頓餃子。

每人一小碗,只夠吃個半飽。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來他們的門前。

莫言端了半碗紅薯幹打發他,乞討的老人憤憤不平的說:“我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

年少氣盛的莫言生氣的說道:“我們家一年還吃不了幾次餃子,每人這麼幾個,半飽都不到,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

這些話被母親聽到,母親訓斥了莫言,並且把自己那小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的碗裡。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不佔人便宜的母親

莫言的人生中有一次最後悔的事情。

那一年他跟著母親去賣白菜,他負責算賬。

鬼使神差的他在給一位老人算賬的時候,多收了對方一毛錢。

算完錢他就去了學校。

當他放學回家時候,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

母親沒有罵他,只是輕輕的說:“兒啊,你讓娘丟了臉!”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堅強的母親

在那個年月,飢餓、痛苦、勞累,讓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這也讓他們整個家庭陷入了黑暗之中。

莫言更是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祥之兆,以為母親隨時都可能自尋短見。

每當莫言從生產隊回來,一進大門就高喊母親,聽到母親的回應,他心裡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

如果一時聽不到母親的回應,莫言就會心驚膽戰,跑到廚房和磨坊中到處尋找。

有一次當他找遍了所有的房間都沒有看到母親的身影時,他崩潰的坐在院子裡大哭。

這時母親揹著一捆柴草從外面進來,她看出了莫言的心思。

母親對莫言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獨特美醜論的母親

小時候的莫言不帥,甚至可以用醜陋來形容。

村子裡的很多人都當著莫言的面開他容貌的玩笑,學校的有些同學甚至因為莫言長的醜而打他。

莫言因此回家痛哭。

母親對他說:“兒啊,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

後來,莫言進入城市,遇到了一些有文化的人,那些人和村子裡的人沒有兩樣,他們也會在背後,或者當著莫言的面嘲弄莫言的相貌。

莫言因為母親的話,總能心平氣和的向他們道歉。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尊重知識的母親

母親不識字,但是她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

莫言家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莫言提出買書或者文具,母親都會滿足他。

母親是一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從未因為莫言讀書耽誤幹活而批評他。

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

莫言偷偷的跑去聽書,忘記了母親給他分配的活。為此,母親批評了他。

晚上,當母親就著一盞小油燈給家人趕製棉衣時,莫言忍不住把白天聽到的故事複述給母親聽。

起初母親有些不耐煩,因為在她心裡說書人都是些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裡冒不出什麼好話來。

莫言複述的故事漸漸的吸引了母親,從此每逢集日她都不再給莫言排活兒,默許兒子去集上聽書。

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像母親炫耀自己的記憶力。莫言總是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講給母親聽。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支持孩子追夢的母親

莫言在村子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間離家最遠的就是乘火車去了一次青島。

青島之行很不順利,他差點迷失在木材廠的巨大木材之間。

母親問回家後的莫言在青島看到了什麼風景。

莫言沮喪的說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一堆堆的木頭。

這次離家讓莫言產生了到外面廣漠世界去看看的想法。

21歲的莫言,應徵入伍。

當兵是那個時期農村孩子離開家的唯一方法!

母親賣掉了自己結婚時候的首飾為莫言買了四本《中國通史簡編》讓他帶著應徵入伍。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李玫瑾教授在《幽微的人性》中寫道:“人性是養出來的!”

一個人的善惡和最初撫養人留給他的內心心像有很大關係。

心像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是生活感知與情境畫面留存於心的方式。

心像可以是頭腦中的一幅畫,是一幅似像非像的圖像,是早期事件的心理形象的構建的和綜合。這種圖像並不一定只限於視覺形象,還可以是聽覺心像,嗅覺心像等。卻對人性的成長有著巨大的作用。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不會說話,卻能看得懂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父母語言也許不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但是父母的行為會。

我們教育孩子要熱愛讀書,自己卻抱著手機玩遊戲,我們告訴孩子要尊重老師,閒著沒事就在家對老師評頭論足,孩子怎麼可能會愛上學習,尊重老師呢?

莫言的母親,沒有上過學,沒有讀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書籍,但是她用自己的樸實和真誠的尊重在莫言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最終內化成莫言的人生觀,鑄就瞭如此特別的莫言!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確實和一些條件優越的人相比,出身貧寒的孩子基礎確實會比其他人差一些,但是人生的路很長,未來在孩子自己的手裡。

《極限挑戰》曾做過這樣一期特別節目,他們讓高中生們站在球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

六個主持人,每人一句提問,如果答案為“是”就前進,反之就只能留在原地。而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六個問題之後,有人往前走了36步,有人卻依然停留在原地。每一步,都在殘酷地展示人與人之間在人生“起跑線”的差距。

莫言媽媽:小腳,不認字的母親,如何培養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

幸運的是,比賽還有下半場,在第二個環節裡,孩子們要跑向終點盡頭的體育館。

而想要贏得最後的勝利,這段路程孩子必須靠自己逆襲。

最終贏得比賽的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後一名,而是前二十名裡面的孩子。

人生的起跑線可能不同,但是最終在這場長跑面前,依然還是需要自己努力的。

父母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在當下做好自己,給孩子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一個情緒平和的自己,用行動感染孩子,而不是用嘴巴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