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練太極拳者都不知道,練拳要從坐有坐相入手,坐中有功夫

當代人生活侷促,每日緊張異常。體現在外,則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坐在椅子上與人交談,身體總在動來動去;或有人沒人,坐的時候,翹著二郎腿,或者身體晃來晃去,一副心不安體不寧的樣子,更不用說功夫中的基本坐姿了。我們看泰拳、跆拳道和空手道選手在比賽前,都用金剛坐的坐姿來靜心,而我國的選手,則精神緊張或故做不緊張狀態,六神無主,這都是沒有經過基本坐姿訓練的表現。

90%練太極拳者都不知道,練拳要從坐有坐相入手,坐中有功夫

這都是坐姿不正的體現。大哥哥,最起碼臀部要墊一下,小朋友要兩腳平鋪在好


我當年跟隨王壯弘老師修學太極拳時,每週到老師家一次,到了之後,我們端身坐好,師即言道。一次,由於我偶遇風寒,身體有稍稍的疲勞感,這樣,聽老師講課時,自己動了幾次身體。當時恩師沒有說甚麼,繼續講課,不過,幾天後,師母就委託師兄委婉地告訴我,師父講課時,身體是不能動的。原因,就是我們是求道,求道時,心一定要正,而心正的外顯,就是看看身形是否端莊。

坐,大有學問,古人說:「坐式好像龍盤,必須姿勢颯爽魄凜然,坐法必須安定、舒適。而要做到這點,必須把全身的緊張放鬆掉,使心與無邊的天地合一」。

古人對形正描述至為精妙者,乃管子。管子曰:「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飾德,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神莫知其極。昭知天下,通於四極。是故曰: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此之謂內德。是故意氣定,然後反正。氣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義也。充不美,則心不得。」

這話的意思是:外形不端正,是因為精氣沒有來——精氣為甚麼沒有來,因為裡倒外斜的身體,把氣血之流通給阻礙了;內心不虛靜,是因為嗜慾沒有節制——形體不端正,則代表內心慾望、糾結很多,這樣,體現在外,則形體就不正了。端正外形,整治內心,萬物全為我內心所得——外形的修煉就是修煉內心,內心的平靜,就會映照大千世界了。這正如鳥張著翅膀翱翔而來,神都不知其究竟,就能糾察天下,智通到四方之極。所以說,不要讓外物擾亂五官,不要讓五官擾亂內心,這就叫做內有所得——內裡有乾坤,就是因為外相端正自然。因此,我們要內心意氣安定,如果這樣,外形自然就能恢復端正。氣,自然就能充實身體上下了;行為,是人的外形端正的儀表。充氣不美,心就不能虛靜——內氣充盈的基礎,就是形正。

基於這樣的認識,學練心性太極拳,一定要把形正作為第一條功夫原則來實現,這就需要專門地練一練——形正首先從端身正坐和金剛坐兩個姿勢來有意識地練之。

坐的修煉,很是簡單,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姿勢,然而,為甚麼要推崇平常的坐姿呢?因為除了能矯正扭曲的脊柱及不正確的身形外,還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身正——氣血通暢,對於武者來說,至為重要。太極武者,理所當然應該做到坐有坐相。

90%練太極拳者都不知道,練拳要從坐有坐相入手,坐中有功夫

腰要前塌,兩腳平鋪,脊柱豎直


坐之第一勢:端身正坐

基本要領:

首先要有坐具,坐具一般是指可以坐在上面的,如椅子、凳子(或石凳)等。椅子(或石凳)高度,以兩腿與肩等寬,人自然地坐上椅子(或石凳),大腿與上身成90度(椅子、石凳高度為準),兩手放在大腿上,脊柱挺直,腰前塌,百會上領,下頜回收。

此種坐姿,可稱之為端身正坐——最簡單,最實用,是武者展示內在修為的方便法門。這種坐姿的優點是比較容易放鬆,耗力少可長時間練下去,每個人都可以練,隨時隨地可以練。如聽課、開會時把身體坐正直,放鬆,就具備了坐著鍛鍊的條件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忙碌的身心往往會感到很疲乏,如果每天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利用家中或辦公室的坐具放鬆地、甚麼也不想地坐一坐,則會很快地解除疲乏。

端身正坐的心法

一般要求坐具高度與小腿等高,坐時小腿垂直,兩足平踏於地,大腿保持水平位,臀部坐穩,腰部直伸或稍微前塌,但不可腆肚子,含胸拔背,收下頜,百會上領,身體保持中正,兩手可自然放在腿上,或置於小腹前。如果周圍的環境比較安靜,可以兩眼輕輕閉合,甚麼也不想地坐一會。假如思緒紛亂,可以想一想藍天那種空遠開闊的蔚藍,這樣一想,精神就會安定下來。

端身正坐時,一般要求閉口合齒勿用力,舌尖抵上下齒縫間。

此外,還有特殊的心法,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意想——意想體內的同時想虛空,想虛空的同時想體內,進而似想非想,恍恍惚惚,若有若無。

端身正坐的進階練法

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功力,則可在此基礎上採用抵穴坐的端身正坐法——用一小於乒乓球的圓形硬物抵住長強穴;或一個正常大小的毛巾,折迭幾次,成三角狀,三角的一角對著長強穴(置尾閭下方、肛門上方即可)。

此法可坐在椅上練,上身要求與坐在椅子上、石凳上相同,兩腿與肩等寬,兩足平行平放在地上,大腿呈水平狀與小腿成一直角。尾閭骨尖端坐在椅或凳之一角上(或乒乓球大小的圓形硬物上),以之支撐全身重力。坐的時間不限,以能堅持為度,從1-2分鐘開始。切勿急於求成,否則會引起尾閭部的局部壓擠傷而疼痛難忍。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要時時練、反覆練。

抵穴坐培益真陽作用明顯,堅持坐幾分鐘或十幾分鍾,就會有一股很強的熱流,從身體的中間向上行。此坐式適用於各種虛症的治療,不易入靜者練之最為適宜。

此外,此坐式也是武功內壯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鍛鍊形式之一。

90%練太極拳者都不知道,練拳要從坐有坐相入手,坐中有功夫

練習做,必須堅持一百天,才能養成習慣。百日築基,真是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