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美》之三:為什麼梅傲、蘭幽、竹澹、菊逸

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

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

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 ,世外隱士

這是為什麼

大師《談美》之三:為什麼梅傲、蘭幽、竹澹、菊逸

高興的時候,花兒對我笑

悲傷的時候,感時花濺淚

這種心理活動叫移情作用

大師《談美》之三:為什麼梅傲、蘭幽、竹澹、菊逸

自然美的移情:你看松樹蒼老勁拔,自己也振作起來

音樂美的移情:聽二泉映月時心中充滿了悲傷淒涼

書法美的移情:看柳公權的字勁拔,趙孟頫的字秀美

在移情作用下,人的情感傳遞給了事物,事物的情感給了人,於是有了美感。

大師《談美》之三:為什麼梅傲、蘭幽、竹澹、菊逸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體本來沒用形象的,比如花紅是人看著花紅,水冷是人感覺水冷。

不同人看同一個事物感受不一樣。比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有的人看到的是怒放的生命,有的人看到的是含淚凝愁。

人在欣賞中都含有幾分創造性。

大師《談美》之三:為什麼梅傲、蘭幽、竹澹、菊逸

人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陶淵明的賞菊、徐悲鴻的畫馬、齊白石的蝦……

物的形象是人情趣的返照。人移情於物,也吸收物的姿態於我。因此美感經驗直接目的雖然不是陶冶情操,卻有陶冶情操的功能。

心裡印著美的意象,常常受美的浸潤,自然心裡就少了濁念

大師《談美》之三:為什麼梅傲、蘭幽、竹澹、菊逸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助;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