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宋江,帶著梁山兄弟未來怎麼安排?

富元製作


提到水滸傳,我們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它的寫作背景: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發生的宋江等36人的起義是《水滸傳》創作的歷史根據。北宋徽宗時,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社會矛盾急劇惡化,我國北方爆發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

那麼知道當時的朝廷是昏暗無度的,你還會去接受詔安嗎?顯然不會,作為當時的領袖宋江,必須要為大家謀福利,至少做到有酒有肉,不用為生活犯愁吧。

那麼來到梁山的兄弟,各自原由不同,多數是被逼無奈落草為寇,大家應該團結起來,想辦法推翻黑暗的朝廷,建立一個相對更好一些的新的朝代,至少大家也覺得有奔頭。

“替天行道”的大旗不是豎在那裡就可以了,而是真正做一些實事,畢竟梁山那一點點領域,不能夠施展替天行道的宏大抱負。想要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必須有自己的根據地,不能僅靠土匪的那些手段,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要想實現推翻昏暗的宋朝,需要運用政治手段。等待時機,積極向大宋朝廷靠攏,假意接受招安。但是聽調不聽宣,與朝廷虛與委蛇,不離開革命根據地,並積極賄賂蔡京、童貫等人,矇蔽道君皇帝。讓朝廷轉移注意力在田虎、方臘等人身上,保存實力。宋徽宗昏庸,等到靖康之變之後,打出旗幟,建立宋家軍。在當時混亂的環境下,只有擁有自己的軍隊才有話語權,不斷的招兵買馬,必將能夠與宋一戰,這才是最理想的出路。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坐上梁山的頭把交椅,就要時刻想著為兄弟們辦實事,而不能為了一己私慾,滿足那點虛榮心,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作為帶頭大哥,贏就贏的漂亮,敗就敗得壯烈,這樣也會千古流傳。





子墨奇思妙想


如果換作您是宋江,您將怎樣帶領一眾兄弟們闖出名堂?

很好的問題!要不是這麼一問,我還很少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梁山泊那些事兒。

原來的印象中,宋江不過是一個投降的奴才。這樣一問,仔細一想,他不僅是奴才,還是一個蠢才,現在有一句流行語可以總結他掌權後的表現: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為什麼這樣罵人呢?我們先回顧一下當時的背景。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間,即使歷史小白都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時代。皇帝是藝術家,專注於藝術人生,但對他的本行卻一點也不上心。這個時代可以用16個字來總結:國力衰微,軍隊羸弱,官僚腐敗,民不聊生!活脫脫一個亂世危局。不久之後就上演了華夏民族的千年奇恥——靖康之變。可就是這麼一個亂世,稍微正常點的起義軍都有大把的機會做大,可是宋寨主卻提前把自己的隊伍給搞沒了。

再說梁山泊本身,宋江跟晁蓋,兩個都是能力突出,影響力極大的大佬,但當時的情況是,一加一不等於二,而是大大的小於二。所以,內訌在所難免。晁宋之爭不是義氣之爭,也不是利益之爭,而是更核心的理念之爭。晁蓋舉的是義字旗,要替天行道,宋江舉的是忠字旗,要替君鋤奸!兩個人走不到一起,所以分道揚鑣,曾頭市事件隨之發生。還好,宋江手段足夠高明,梁山泊在無聲無息中換代。眾兄弟雖然頗有微詞,但還好,基本表面還是一團和氣的,山寨實力還是鼎盛的。

所以,回到前面,宋江接到手上的絕對是一把好牌!但是,短短几年後,這個盛極一時的團隊就分崩離析,做鳥獸散了,真正的打得來稀爛。梁山泊的迅速衰落,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一點,他太急了!

幾百年後,有一個叫劉基的師爺給朱洪武提了一個名傳千古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洪武憑此9字,硬生生從兇猛的元末亂世中打出一片天下。可惜劉基沒有早出生幾百年,否則宋公明或許會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想法。我們這裡借用一下劉老先生的智慧,給宋公明出一個主意: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緩投降!

意思很明白,觀望為主,待機而動。

當然,宋寨主聽不聽就另當別論了。更可能的情況是,宋公明心裡根本就不打算退一步緩緩來。的確,他沒有稱王,但他也沒有高築牆、廣積糧,他做的事情恰恰相反:“急投降”,上班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準備招安”!

現實很殘酷,宋寨主這個決定一做出,兄弟們就坐不住了。是呀,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道不合,還怎麼愉快地玩耍?明明可以玩點模糊戰略,但他偏不,偏要弄得來清清楚楚,偏要給別人當槍使,您說是不是好牌濫打呢?



週週說古今


不知道,人不可能預知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