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美》之一:美是什麼 為什麼談美

一直想寫寫什麼是美。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喜歡一閃而過的風景、欣賞好看的夕陽、朗讀古詩詞。對美的追求越來越濃烈。

大師《談美》之一:美是什麼 為什麼談美

美是什麼呢?

三種態度看一個松樹

實用的態度:木商看松樹就想著這個松樹能做成什麼傢俱,賣多少錢。這種態度是從對我的生活有益、有害這些實用的方面看的,從而產生了愛他、憎他、求他、拒他。

科學的態度:科學家看松樹就想著它是針狀、球狀、多大樹齡。用客觀的態度把自己的成見和感情完全丟開。

美感的態度:畫家畫松樹就全副精神在松樹上,忘了身邊的事情,古松完全佔領了他的意識。

木商和科學家都不能把意識停留在松樹上面,他們把松樹當做一個踏腳石,想到傢俱、樹齡上面去了。美感最大的特點是注意力集中,意象的孤立絕緣。

美就是事物在孤立絕緣時看到的特質。

大師《談美》之一:美是什麼 為什麼談美

美有什麼用處呢?

實用的態度最高目的是善

科學的態度最高目的是真

美感的態度最高目的是美

真善美是人定的價值,事物本身沒有。但是人性中本身需求真善美,就好像渴了喝水,餓了吃飯。美是人精神上的飢渴。

對生命來說,活動越是自由,生命越有意義。人從實用角度出發的活動都是受環境限制的,人是環境的奴隸。但是,美感是由心靈發出的,人是心靈的主宰。美是一種自由。

大師《談美》之一:美是什麼 為什麼談美

千百年來,很多英雄都曾經轟轟烈烈的成功或者失敗過,很多達官顯貴都已經化為塵土,但是“秦時明月漢時關”、“大風起兮雲飛揚”卻是不朽的。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步的幾點星光”——朱光潛《談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