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藝術中作用

情感在藝術中作用

《毛詩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詩序》認為藝術乃內心情感的表達,並且不同藝術門類表達情感深度有所不同。

(一)藝術乃內心情感的表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們,都十分看重情感的作用和地位。羅丹說“藝術即感情”。列夫·托爾斯泰在《論藝術》中說:“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遞感情。”符號美學代表人物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畢加索曾說:“藝術是時代的索引,任何一個時代的特殊感情都會誘導出與這些情感一致的藝術形式。”在畢加索的藝術創作中,情感的變化使他在藝術創作出現不同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色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都與他的個人情感密不可分。《格爾尼卡》就是他在聽到德國法西斯的飛機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的消息後,憤怒之情溢於言表情況下揮筆創作出來。我們在這幅繪畫中可以看到在支離破碎黑白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鬱,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畫面裡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被踐踏的鮮花,斷裂的屍體,號啕大哭的母親,斷臂倒地的男子,瀕死長嘶的馬匹……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無聲的控訴。再比如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在創作《牡丹亭》,當他寫到杜麗娘因情生夢,因夢而病,相思病危之際,禁不住淚如泉湧,獨自躲進一堆柴的屋子裡哭泣。法國作家福樓拜在寫到《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包法利夫人自殺時,禁不住失聲痛哭。有人問他怎麼地,他說:我的包法利夫人死了。”

(二)不同藝術門類,情感表達方式不同

雖然藝術活動乃內心情感的表達,但是不同藝術門類表達情感的程度不同。言語注重語意傳達,在表達時更加理性,所以很多時候無法顧及形式美感。而歌唱則通過旋律的變化,音調的變化,它和心靈情感起伏的線條有一種異質同構的關係。音樂表達情感無須經過思考,已直擊心靈。朗吉努斯在《論崇高》指出音樂有一種驚人的力量,能如此表達強烈的情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二月映月》的哀怒《金蛇狂舞》的熱烈,《春江花月夜》的恬靜,《江河水》的悲泣,也可以感受到貝多芬作品的激昂,莫扎特作品的優美細膩,德彪西作品的朦朧傷感,柴可夫斯基的憂鬱深沉。舞蹈通過肢體動作形成的張力,將人的情感表達時動作藝術化,更加凝練,簡潔,概括,美感,在抒發感情更是有著獨特的表達深度。阮籍說:“歌以敘志,舞以立情。例如《紅綢舞》以熱烈舞姿加上紅綢的飛舞造成一種狂歡的氣氛。舞蹈表現情感是全能的,大到某種情緒,小到某個人的內心。在舞蹈《天鵝湖》,白天鵝奧傑塔,複雜的情感活動是通過舞蹈十分感人表達出來。

總之,藝術乃人類情感修辭化表達。情有哀樂之分,藝術有形式之別,有何樣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何樣的藝術情感,這是每個告文藝的都要細細琢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