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了40天發現,覺察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

這是我在頭條的第 1 篇文章。


作為新人,四處看看的時候翻到“宅家專場”這個主題,很契合近期的狀態,藉此機會,自己梳理一下,也作為分享。


如果從年初三回到自己家開始宅算起,今天真的已經宅了40天了。因為新冠疫情的變化,也因為相關報道以及各種傳聞、小道消息,在剛開始的一星期裡,情緒就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儘管現在已經幾乎感受不到當時的那種種情緒了,我反倒覺得,有必要好好的回顧和思考一下。


先來說說我經歷了哪些情緒,然後再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處理”這些情緒的。


一、發現並分辨情緒


1.焦慮、忐忑、不安:【舉例】因為不知道整個疫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不知道為此會對相關行業、甚至以為不相關的行業都會產生如何巨大的影響。

2.恐慌:【舉例】年初三下午回到上海去超市,竟然發現蔬菜櫃檯空空如也,只剩下幾片蔫了的黃葉;第二天一早8點半,冒著寒風去另一家本地直供的超市,竟然也是沒什麼菜。

3.憤怒、生氣:【舉例】因為看到網上各種荒唐、不合理的行徑。

4.擔憂:【舉例】因為在線下單的口罩一再被推遲發貨而擔心口罩不夠。

5.悲傷:【舉例】因為看到各種因為新冠病毒而遭遇生離死別的報道。

6.欣慰:【舉例】瞭解到各地採取各種積極的措施在努力抗擊疫情。

7.高興:【舉例】因為自己參與聯絡,幾次為不同行業的朋友串聯了所需信息,讓“有物資卻難以運輸”一方找到了“有運力”的那一方。

-- 不寫不知道,一寫下來才發現,絕大多數都是比較負面的情緒,而引起種種情緒的事件更是無法一一列舉出來。

宅了40天發現,覺察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


此刻,很平靜的坐在窗前,回顧當時,感覺自己不受控制的關注疫情發展的數字、報道,同時各個信息渠道會給你發送各類相關的信息,於是整個人都被籠罩在相關的信息中。


二、通過“有效第三方”來幫助自己覺察情緒


這裡的“有效第三方”可能是你身邊善於觀察、又十分了解你的親人朋友,也可能是一本書或幾句話,甚至像我這樣的雙子座,通過手寫下來,就有“另一個自己”可以反觀我。


2月1日,在朋友圈讀到一位我很喜愛的心理諮詢師朋友寫的:


“危機會帶來情緒波動,誰儘快接納現實,接納情緒,就能儘快將壓力、阻力轉化為突破、改變的動力。”


我深以為然。將這句話抄寫下來,深呼吸,深深的深呼吸,將注意力收回到自身。


在那之後,我並沒有奇蹟般的就直接變得淡定了,我並沒有那麼神啦,第二天我依舊自己記錄寫道:

  • “傍晚,意識到今天依舊沒控制住自己,無意識的還是接受了非常多的訊息,關於疫情的。”
  • “深呼吸,回到自己身上來,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
  • “晚上藉著下樓扔垃圾的機會,下樓走兩步”
  • “回到自我,安住自己。”


只是,在那之後,我已經不需要用“特地寫下來”來提醒自己了。我已經可以在產生情緒的時候很快速的意識到:

“嘿,你又因為外界的事起了情緒了!”


三、通過“自我問答”來好好挖掘一下情緒的源頭


“停一下,你琢磨一下為什麼你會有****的情緒呢?”

“這份情緒冒頭的原因是什麼呢?”

“那我現在發現了原因之後,我會遇到什麼情況,我又可以做點什麼呢?”

如果這幾個問題,你都能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那麼之前的情緒很大可能就會消散掉。鑑於我個人表達能力有限,此處暫且不展開。希望稍後有機會可以搬幾個例子詳細解釋給大家聽。


處理好情緒有多重要,如果要寫理論依據的話,估計可以寫好多本書----只是目前階段,我的知識輸出能力還有限,只能和此刻在閱讀的你做一些個人的經驗分享。


簡而言之,分幾步:

  1. 覺察和發現你的情緒,並識別出來;
  2. 通過“有效第三方”幫助自己更好的觀察到情緒本身,不壓抑、不抗拒;
  3. 通過“自我問答”來挖掘一下情緒的源頭,並逐一化解。


(我的頭條第一篇,就寫到這裡了。我回持續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