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廖春榮、宋衛平

造訪天使小鎮硯溪湖

1

一個理想方興未艾

一位家長天使觀行

“房子,是人有限生命的延續。”

當宋衛平先生,置身硯溪湖細細考究、凝視思索每一處細節時,未免讓人覺得,他曾說過的這句話,是多麼動人。

1995年,他宣稱要讓天下人住上好房子,從此開啟了一段傳奇。“比城市更溫暖,比鄉村更文明”的藍城小鎮計劃,也讓他收穫了大批的粉絲,有人甚至稱他為“地產界喬布斯”…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宋衛平先生現場點評

但在他心目中,最大的收穫不是“藍城中式庭院”的粉絲們,而是因理想集結同道而行的家人們。

在硯溪湖的這一天,他也僅僅是作為“一家之長”,來檢視曾對家人的承諾,對理想情懷的落地。

1

傾心傾力細至毫釐

一磚一瓦美至骨髓

步入硯溪湖,假山疊石,樓臺亭榭,汀石錯落,每行至一處庭院,宋衛平先生都以不同視角,用近乎嚴苛的“宋式標準”,檢驗著每一處細節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宋衛平先生現場點評

牆邊的一株青竹,屋簷的一片瓦礫,腳下的花街鋪地,都頻頻詢問而細細品鑑。

相較於過往的藍城作品,天使小鎮硯溪湖在藍綠雙城20多年中式庭院營建經驗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升級之處。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天使小鎮硯溪湖實景圖

例如在規劃設計上,硯溪湖依山勢而建,建築佈局由南至北逐步抬升,背山面水,錯落有致。精巧的設計,讓每戶院子,都擁有開闊的景觀視野,每扇門窗都成為天然的取景畫框。

還有戧角、博風、簷廊、滴水瓦,無論是在觀賞還是實用性上,都更加精緻而富有江南韻味。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天使小鎮硯溪湖實景圖

院中極盡巧思的觀景亭臺、假山跌水,閒時撫琴聽風,眺望如黛群山。

居室大面積落地開窗,讓室內的視線浸染自然。簷廊加寬至2米,若是雨時,坐於簷廊之下,煮一壺白茶、聽簷角滴雨,文人雅趣的生活,躍然於心。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天使小鎮硯溪湖實景圖

同時在細節品質上,為了營造更精緻、純粹的中式韻味,天使小鎮特地請來傳統磚雕、木雕的匠人。進戶門的磚雕,院子的門頭…皆是由傳統匠人手工製作,而非工業拼接而成

1

文人山水庭院

書鄉文脈傳承

正是這種完美主義者細至毫釐的“苛求”,才讓硯溪湖大受青睞與追捧。

一期組團79席江南小院半日售罄,到二期組團“雙層大宅院”即將啟幕,來參觀的家人們絡繹不絕,當家人們置身於硯溪湖,感受到

每一磚一瓦都深入骨髓的美時,對硯溪湖的評價只有兩個字“驚豔”。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天使小鎮硯溪湖實景圖

但對宋衛平先生而言,做到“驚豔”也許還不夠。

在他看來,建築一方面是建在土地上的,一方面是建在文化上的,它是一個時代的科技水準、文化水準、社會形態的集中反映。

家人們通過硯溪湖而相知相識,並有著相似的價值觀、生活觀、世界觀,我們互為彼師,彼此為鄰,而基於人、建築、理想,構建起一個屬於天使小鎮的文化體系或底蘊。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宋衛平先生現場點評

若將硯溪湖放置於歷史的長河中,能夠承襲古今居住文化,也要通過

家人們的世代傳承,讓院落擁有生命,甚至成為一代人的文化符號,於千百年後依舊令人“驚歎”,這才算是接近完美。

1

用相知相伴

換天長地久

歲序將近歸家來。

與廖春榮先生、宋衛平先生一樣,當天下午,也有許多家人前來參鑑硯溪湖樣板房。或點頭示意,或寒暄家常,如好友相逢般自然而親切。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宋衛平先生到訪天使小鎮

在參觀檢驗過程中,除了對硯溪湖讚譽有加、評價頗高,宋衛平先生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一家之長,一言一行中流露著對天使小鎮心心念唸的殷切希望。

“做小鎮,最關鍵還是服務,小鎮的服務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非常零散,需要用心、細心,要成系統,只有服務做好了,小鎮才能幸福、才有未來。”

硯溪湖採用街巷式小組團作為規劃佈局,形成4~8戶小組團,也是為了提高住戶的歸屬感和場所感,讓街巷空間、鄰里交流空間更為豐富。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天使小鎮硯溪湖實景圖

而在另一個層面,天使小鎮作為宋式藍城首個教育小鎮,它必然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家人們“眾籌、共建、自治、分享”,讓小鎮能夠依照“一個主中心,若干次中心,多個組團中心”的脈絡而自我生長,最終成為有幾萬人棲居於此的小鎮,構建一個人文理想世界的大同之境。

宋衛平:我們心中那座接近完美的院落,鎮在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