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層換成洋房,從洋房換成別墅,你以爲你的生活改善了?

一位曾去過寶島臺灣的朋友給我說,對比下大陸和臺灣的房企,他認為可以分兩種。一種是“用力”的房企,一種是“用心”的房企。用心講究的是專業和專注,用力講究速度和規模。在這兩種不同的驅動力下,都誕生了不少對應的巔峰房企。

說起用心,還有另外一個暱稱,叫“情懷”。

如果說中國房企中最具情懷的老闆和房企,宋衛平和他的企業一定能夠排得上號。

一、綠城到藍城宋公的改變與堅持

(一)二十年,一日而已

1957年,在江南水鄉浙江紹興,宋衛平先生在此出生。

紹興素有“文物之邦,魚米之鄉”之稱,曾誕生過不少歷史名人,周恩來、蔡元培等也曾在此祖居,江南水鄉的靈秀與才氣,深深的影響了宋衛平先生的地域情懷。

1994年,幾近不惑之年的宋衛平先生在杭州創辦了綠城。在中國的南方城市中,杭州一直是最有故事的那個,西施、許仙、斷橋、西湖,是以有“湖山此地曾埋玉”之說。在這個有故事的城市,宋衛平和他的綠城也為中國房地產發展史譜寫了不少傳說和故事。

一方水土一方人,紹興的人傑地靈、杭州的物華天寶蘊合之下的綠城,旗下多個產品的詩情畫意,都濃濃的塗抹在了中國房地產這幅水墨畫上。

從高層換成洋房,從洋房換成別墅,你以為你的生活改善了?

2014年,宋衛平先生將已經蜚聲行業十餘年的綠城建設改名為藍城中國。

1994-2014,從綠城到藍城,整整20年,宋公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突然換了個顏色,不少人曾譁然,畢竟,人生沒有幾個二十年。

如果換做其他房企,更更名,媒體跟蹤報道下也就罷了。可是人們太愛這個浮躁的地產行業中的“另類”,曾有不少人詢問,從綠城到藍城,發生了什麼?宋衛平先生的情懷會不會持續下去?藍城的業務是延續綠城,還是另闢蹊徑?

2014-2018,宋公,這次是和他的藍城, 用了短短數年的時間,為大家演繹了地產行業的另一番盛景。

人們驚呼——宋公,原來還是那個從不對時代妥協的宋公。

(二)大才子綠城VS哲學家藍城

企業如人,在歲月的芳華中,沉澱成了不同的性格和形象。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綠城一直是那位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才子,憑藉一個一個驚豔之作點睛城市,產品皆作品,風華無敵。

藍城則更像一位德才兼備洞明世事的哲學家,思考的一直是人、生活、歸宿,圍繞人如何進行生活元素的最佳優化,圍繞美好本身進行命題研究和解答。

或者說,之前的綠城是生產房子的,藍城則是生產生活的,這可能是最大的區別吧。

這個轉變,來源於宋公對於時代的把脈。

當下這個時代,如果站在房企或地產從業人員的視角來講,一定會有兩個疑問:中國房地產的下一站在哪?中國房企的下一站在哪?

而如果站在一位普通客戶的視角,最大的疑問應該是:生活更美好的下一站在哪?

對前兩個問題的思考,引出了藍城的轉型命題。

而對第三個問題的思考,則引出了藍城的生活命題。

帶著對這三個命題的終極探究,藍城開始了他的探索之旅。

最後,藍城拿出了他的理想方案:

對應前兩個問題,藍城開始佈局輕資產運營,即代建業務,作為對行業資源優化的一種破解和嘗試。

對應第三個問題,藍城則推出了理想小鎮戰略。綠城之綠代表著一種品質,更關注房子,象徵著精工細作。而藍色代表著一種格調,詩情畫意,美妙絕倫,象徵著對生活的關照。

從高層換成洋房,從洋房換成別墅,你以為你的生活改善了?

理想小鎮建設和輕資產運營,也成了藍城的立足點,同時,以其深耕地產20年所積累的服務全產業鏈為資源基礎,以藍城農業、藍城頤養、藍城健康為服務產業核心,提供以房產開發為依託的全生命週期 、 全產業鏈的一站式綜合生活服務。

二、藍城小鎮丨關於生命的一次美好體驗

(一)對人類5000年居住文化的扣問

在吳曉波最新的著作《激盪十年》中寫道,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增長了 2.5,人民幣的規模增長了 3.25,汽車銷量增長了3,高鐵里程數增長了183,城市化率提高了12

個百分點,中國的摩天大樓數量佔到了全球總數的七成……這個急速擴張的經濟規模和城市規模,單看數據確實喜人。

如果回首過去數千年,人類從農耕文明過度到城市文明,城市or農村,誰能承載最美好的生活理想,這一命題就成了無解難題,甚至一度被上升為關於生命的哲學命題。

城市發展的悖論與農村的日漸式微,人們在這兩個空間掙扎,似乎跳進了“當局者迷”的怪圈。

(二)城市=浮躁與迷失

這裡代表著繁華,但也意味著浮躁,每天早晚高峰擁擠在這個城市的地鐵裡,白天穿梭在商場、寫字樓、CBD等宏偉建築下……鋼筋水泥日益薰陶,加上快節奏的旋律,常常讓人們忘了生活的本來面目,人的社交屬性甚至也在逐漸的退化。

如果人生一直都在奔波的路上,那該多無趣啊。所以,城市是繁榮的象徵,但放到生活這個大命題上,甚至是有點畸形的產物。

從高層換成洋房,從洋房換成別墅,你以為你的生活改善了?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到人生置業的三重境界,代表著剛需+改善+終極置業,現在來看,還是沒有打破思維,如果固守在一個城市模式,即使是從高層換到洋房,從洋房換到別墅,也無法稱得上改善。

因為,你生活的本質並沒有變。

所以,人生置業其實只有兩重境界,一種是在城市中游蕩,高層,洋房,別墅本質都是一樣。另外一種就是甩開了城市僵化生活模式的包袱,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在城市和自然中適得其所。

那麼,田野鄉村適合生活嗎?

(三)鄉村=荒蕪與孤獨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但是自然,卻未必能容得下我們的情懷。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大背景下,農村生活配套短缺的現狀一時還難以緩解。所以,這裡空氣更好,自然迷人,但是還不會有多少人選擇真正的迴歸。這個命題,彷彿在仕與隱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在城市與農村僵持了數千年後,人類的生活形態會不會進化?能不能取兩者之精華棄其糟粕?

這個時候,小鎮就出現了。

(四)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藍城的小鎮,應該是介於城市和鄉村之間,既有滿足現代生活的豐盈配套,又有自然鄰里的樸實。在這裡,農業已經完成“去”功能之說,開始變成一種人人都向往樂享的生活方式。而商業等配套也沒有過度開發過度浪費,恰到好處,物得其用。

所以,相比於生活對城市和農村的選擇,我更相信小鎮是一場關於生命的美好體驗。藍城的小鎮,更因為有了藍城的品牌情懷顯得不落窠臼,是一種人與生活的優化,是一種社會元素的最佳排列組合。

從高層換成洋房,從洋房換成別墅,你以為你的生活改善了?

  • 比如在選址上。

藍城小鎮大多位於大城市周邊,交通距離市區一個小時內,面積大多1-3平方公里,基地一般存在多樣性的地貌,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如生長在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杭州桃李春風。

  • 比如在配套上。

小鎮裡面有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通過健康、教育、產業、商業、物業五大生活服務平臺,構建自循環的小鎮生態圈,滿足小鎮居民的物質和生活雙重需求。

  • 比如在服務上。

小鎮的文化就是家人的文化,破解了現代都市生活的鄰里隔閡,這裡沒有物業公司,而是自治共管,每個小鎮都有一個“生活設計委員會”,通過小鎮公約,實現小鎮自治。

  • 比如在經濟上。

以小鎮為中心,還能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創造就業,使小鎮實現經濟與生活的良性互動與循環,植入SOHO、文化教育、頤養健康等。看,一個小鎮,就是生活生態鏈,涵蓋了物質上的上下游,並帶來精神的愉悅和享受。

這才是生活啊。

按照宋公的規劃,未來藍城將建設100個“宜居、宜養、宜旅”的複合型理想生活小鎮。

但小鎮不僅僅是宋公的理想,而是他送給天下人的一個理想。

小鎮,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城市和自然的平衡,也是休息與忙碌的平衡。

三、藍城代建丨房地產行業生態鏈建設

小鎮代表了藍城的重資產業務和生活理想,而代建則代表著藍城對行業佈局的認識。過去的二十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三個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點是1998年取消福利房分配政策,房地產行業實現了量的突破,百花競放。第二個轉折點是2005-2006年的宏觀調控,房地產開始注重質的增長,但是大浪淘沙,開始凸顯挑戰。第三個轉折點則出現在這兩年,未來市場將只剩下少數的王者在舞,質變之後,開始昇華。

其實,拋開房地產本身來說,在這個迅速萬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不妨看看這兩年企業現狀。團購在美國火了之後,中國開始有了千團大戰;視頻時代在半年之內就誕生了幾千家創新企業,O2O時代正好與創業熱潮相重合。前年(2016)是直播元年,僅上半年就有近千年企業參與其中……

當風來時,每個人都有機會站到風口,但是風口褪去,大部分房企都會跌落。

一切都在變,而且一切都變得那麼快,所以,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任何企業都面臨兩個難題,第一個難題就是自身能力,第二個就是行業的變化。小的企業自己玩自己,中等企業自己玩行業,高等企業則致力於行業生態鏈,因為單兵作戰,實在太難了,還造成了整個行業的運行效率低下。

所以,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就是這個行業有一個生態鏈,你擅長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什麼都做,大家分工協調,建設一個可以實現行業高質量增長的生態鏈。在房地產這個行業中,藍城選擇了做一個方法論的輸出者,抓住行業的共性和本質。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對藍城自己來說,充分發揮了其品牌積澱和近二十年的開發功力。

都說房地產行業同質化嚴重,無技術門檻,但不是每個房企都有資格做代建。藍城做代建,得益於其強大的技術積累、品質管控能力、豐富的行業資源。

首先,通過精耕細作,在不同產品領域都積累了豐盈的經驗,滿足代建市場的多樣需求。而且,藍城還積累了三大類、三級別的超國標產品標準體系,保證了高標準的產品輸出。同時,還成立了四大品質督導體,品控能力強大,這是大多數房企缺失的。

此外,藍城也具有強大的市場營銷力,合作企業可以共享藍城自身的行業資源,實現了無縫對接和優勢互補,降低成本,提高人才。

第二,對行業來說,通過代建模式優化行業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高行業的生態文明。

房企發展的三駕馬車——資本+品牌+技術。如何把通路做到最短,把品質做到最好,才能實現行業有效的質的增長。這個有點類似於小米的生態鏈。輸出理念+管理模式+產品標準,進行孵化。

藍城的代建包括商業代建,資本代建和政府代建。

商業代建——由委託方提供開發用地並承擔全部或主要的開發投資,藍城根據委託方需要向項目輸出品牌,並派駐專業的開發團隊,承擔開發任務,提升其產品的市場價值。

資本代建——為有房地產投資需求的金融機構提供從項目研判、土地獲取至房產開發的全過程服務,最終實現安全、高效的投資收益,用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政府代建——政府機構委託藍城集團負責項目部分前期管理、規劃設計、工程營造、成本管理、竣工驗收、資產交付等全過程的管理。合作內容包括了安置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新住房,以及科技產業園、城市廣場、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

目前,藍城集團已經進入了杭州、上海、北京、南京、鄭州、青島、廈門、海口等70多個城市(含縣級市),累計開發項目178個,總建設面積約6400多萬㎡!其中,已落地項目包括杭州桃李春風,嘉興春風江南、成都多利桃花源、嵊州越劇小鎮等10個小鎮項目,碩果驚人。

[主編語]

潮水褪去,裸泳者畢現。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航行在世界房地產行業有史以來最寬闊的海域,所以,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波瀾起伏。

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命題,每個房企有每個房企的命題,但關於生活的命題卻是統一的,就是如何更美好。

藍城這個哲學家,還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用他獨有的方程式來給大家提供一個滿意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