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音公司最近整體收購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院,以補充運輸機設計的不足,你怎麼看?

三益三


這正是烏克蘭動亂的原因之一。

貼一篇我前年的文章權作答題,乍看可能有點文不對題,請您稍安勿燥,待看到中間那段,就會明白文章的用意。

那只是烏克蘭政客波羅申科為延續其寡頭政治裝裝樣子,過過嘴癮,對內對外擺個姿態以挽回其糟糕的選情所做的垂死掙扎而已。我們撇開民族感情,也不做道德判斷,就事論事,就知道無論從歷史探究,還是從現實考量,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民族的重要性。

前蘇聯時,俄、烏一家,劃歸誰轄,無關得失,一如一國之內區域調整;蘇聯解體,俄、烏關係尚好,俄也能默認。現在烏成了北約反俄的橋頭堡、急先鋒,俄拿回克里米亞也在情理之中,這是俄羅斯做為全球大國的擔當,當然也可以說是他的野心,還可以說是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食言的反彈。

迂腐的書生好拿條約、信用說事,這個我部分的承認,西方發達國家在商業交往中較欠發達國家具契約精神(理由多數人皆知,就不展開了),可是一旦涉及國家利益,沾上政治,西方的毀約行為較他國更甚。(例子太多了,無暇列舉)。

條約的遵守,在於力量的均衡,也是國際間大國博弈妥協的結果,目的是為了束縛小國弱國,叫他們老老實實的遵守,霸權強國是選擇性的遵守或不守遵,也可部分遵守、部分不遵守,無論怎樣,他都能找到自認為合理的藉口,因為解釋權在他手裡。這就是國際關係的本質,也是人類社會自國家誕生至今不斷重複演繹的傳統劇。

烏克蘭人口、版圖、國力在新歐洲鶴立雞群,農業資源首屈一指,工業製造能力,尤其是國防工業直逼老歐洲大國法國,大型運輸機和鉅艦(軍民兩用)製造水平超過俄、德、英、法,僅次美國,還擁有相當數量的核武。

本可以背靠俄羅斯享受低價能源供應和軍工合作製造的紅利,又可以面向歐洲擁抱民主和自由經濟帶來的繁榮,還可以和中國合作,各取所需,並以此擴大亞洲市場。事實上烏克蘭一段時間也是這樣做的。

這正是美歐不願意看到的,美國最怕烏俄交好,影響其一步步擠壓俄戰略空間的既定國策,也不願烏中合作(大飛機、造船)挑戰其行業壟斷地位;德、英、法諸國也不樂意烏成長為大國,與他們平起平坐。這才是問題的核心,也是烏克蘭動盪的源頭。

商人出身的烏克蘭政客們不是不懂,而是藉此撈名攫利,流輪坐莊,幹一屆,撈一把,拍屁股走人,到西方當紅人,最不濟也是優哉遊哉的寓公。這也說明烏克蘭目前的民主還屬於初級階段,很不成熟,民意容易被資本寡頭所操縱。

我這樣的觀點,並非親俄,更非所謂的“俄奴”,我信奉國家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這句話。朋友和敵人或者非敵非友,都是出於當前現實環境的考量作出的選擇,多數情況不依人的感情和意志為標準。

還有,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總是要首先抓住主要問題,制定與之相應的內外國策,並適時調整,以解決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或牽制,或化解,或作籌碼,等等),而不是感情用事,淘歷史的老帳,因為他明白,那沒有用。同理,較有出息的人,也多正視當下,而不是抱怨先人或後悔自己已做過的事、走過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