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宋仁宗被“家暴”:有時皇帝也窩囊


宋仁宗被“家暴”:有時皇帝也窩囊


宋仁宗趙禎,在位四十二年,也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去世後,不僅百姓痛哭流涕,連遼國皇帝都為之悲傷。

在大多數宋人眼裡,“仁宗盛治”遠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七百年後,看誰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認: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不過,這樣一位仁君,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男人,有點兒窩囊。


中國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講究夫為妻綱,但中國男人又大多具備一個良好的傳統——“懼內”,這就很有意思了。這種矛盾性,放在普通人身上,或許可以理解,但如果放在古代地位最高的人——皇帝身上,那就更有意思了

話說宋朝的第四個皇帝宋仁宗,在宋史上有盛譽: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但他也是中國男人的典型代表。


01窩囊皇帝的離婚案


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是郭皇后。兩人並不是自由戀愛,而且當時仁宗十分不情願。因為他已心有所屬,一位張氏小姐。但仁宗的養母,當時垂簾聽政的劉太后卻選中了郭皇后,仁宗不得不從。插一句,這位劉太后大家也並不陌生,她就是“狸貓換太子”中的那位太后。


婚後的郭皇后,酷似一個小辣椒,不讓宋仁宗前往其他妃嬪處,還時不時給劉太后打小報告——這整個兒一個潛伏在皇帝身邊的女間諜啊。


劉太后在的時候,仁宗也就忍了,但皇帝多親近嬪妃是一種責任,這樣才能及早誕生繼承人。皇后阻止皇帝接近其他嬪妃,也算是犯了“七出”之一。以現在法律而言,這屬於包辦婚姻,感情破裂,調解不成,是要判離的。


皇帝要離婚,從來不是皇帝自己下決心就行的,所謂天家無私事,過不了朝臣這一關,那就不要想。


仁宗要離婚的原因是感情不和,從朝臣的角度來看皇帝離婚從來都是政治問題:皇帝離婚明顯是把個人放在了國家之上。一旦涉及國家安定的大事,皇上就應該少給政府添麻煩,要相忍為國才對,所以如果不是皇后淫蕩或是謀反,他們天生就是皇后的律師團。宋朝的大臣和明清不同,是和皇帝坐著討論朝政的,戰鬥力超強,遇到這樣妨害安定團結的事情,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呢?


偏偏仁宗不是一個強勢的皇帝。有一次仁宗寵愛的張貴妃,想讓自己伯父張堯佐升個官,枕頭風吹了無數,臨上朝的時候還在諄諄囑託。結果仁宗一提出來便遭到眾官喊打喊殺。仁宗吃不消了準備跑路,竟還被包拯抓住衣袖苦苦勸諫,被唾沫星子噴了一臉。這位皇帝回去也只是嘮叨了一句“險被臭漢燻殺”,也就沒了下文。在朝堂這個大法庭上,作為原告,一貫好脾氣的仁宗皇帝,怎麼能打得贏這一朝“窮兇極惡”的皇后律師團呢?


02皇帝家的葡萄架子倒了


說起來,仁宗也是有支持者的,這就是當朝宰相呂夷簡。


呂夷簡出身名門,所謂“大事不糊塗”的名相呂蒙正是他的叔父。不過他能夠當上宰相,並不是因為家世,而是確有治世之才,後來的宰相王珪稱讚他“聰明亮達,規模宏遠”,但他也以善權謀、工於心計著稱。


不是說大臣們天生都是皇后的律師團嗎?呂夷簡怎麼不一樣呢?

這是因為他和皇后有私怨。郭皇后一句話害得他被流放了。但呂夷簡是社稷之臣,不久仁宗覺得離了他還真不方便,就又把他召回來當宰相,但老呂和皇后的樑子,自然是就此結下。


不過,呂夷簡雖然位居宰相,堪稱“大律師”,但面對廢后這樣的事兒,他也不敢明確支持皇帝。


明眼人看來,皇上有理,皇后有勢,雖然律師團裡有皇帝的內應,但總的來說對皇帝不利。不過,仁宗皇帝在召見重臣們討論離婚的事情時,一個小人物給他出了個絕妙的主意,徹底扭轉了局面。


這個小人物,便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宦官閻文應,面對隨時可能來哭諫,甚至死諫的大臣們,閻文應對皇上說:請您把領口解開給各位宰輔看看。當皇上真的把衣服一脫,滿堂皆驚,鴉雀無聲,人人心中不由自主地嘀咕著——那啥,不作不死啊。


“宮人尚氏、楊氏驟有寵。尚氏常於上前出不遜語侵後,後不勝忿,起批其頰,上亦起救之,後誤批上頸。”仁宗寵幸宮中的尚美人和楊美人。尚美人恃寵而驕,在皇帝面前說對皇后不恭敬的話,皇后大怒,起來打她的嘴巴,仁宗趕緊跳起來去救,皇后誤打了皇帝的脖子。


宋仁宗被“家暴”:有時皇帝也窩囊

難怪仁宗要離婚,這實在是受不了啊。


要知道男人多少都好面子,寫《夢溪筆談》的沈括屢次被老婆家暴,有一次連鬍子都被扯下一綹,卻還要百般掩飾,留下“家中的葡萄架子倒了”這樣的典故。把老婆抓傷的地方給大臣們看,仁宗這也是豁出去了。


在眾宰輔瞠目結舌之下,呂夷簡大律師當即發難,要求法庭接受皇帝的離婚請求。


大概是平時被群臣欺負慘了,皇上還有點兒戰戰兢兢——“仁宗疑之”,但呂夷簡馬上發表了雄辯的公訴:“漢光武帝劉秀可算明主啦,他也有一個郭皇后,只是因為怨懟就被廢掉,何況這一位傷了陛下您的脖子呢?”


果然,這件事很快在重臣中便達成了共識,唯一給郭皇后留有顏面的是將離婚理由從“家暴”改成了“無子”。


等等,本案被告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難道不值得同情嗎?


這件事還有後續——仁宗是個重感情的皇帝,離婚後再娶了曹皇后,過了一段時間偶然在宮中看到郭皇后用過的轎子,頓時憶起小辣椒的種種好處,不覺想念起來,於是派人探望已經廢為淨妃,幽居長寧宮的郭皇后,賜以樂府。此後,還想召她回宮。結果,這位前皇后回答說:“若再見召者,須百官立班受冊方可。”也就是說,讓我回來可以,需要百官出席,重新冊封我為皇后才行。


這麼一來,宋仁宗也不好做什麼了——你派人探望前妻,送東西,曹皇后都沒有說什麼,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現在若是照著她的要求來,把人家曹皇后放在哪兒啊?

於是,這件事只能就此作罷。


03史上最“真”的皇帝


大家一定聽說過《狸貓換太子》,這位宋仁宗就是那個狸貓太子。據《宋史》記載,其母李氏生下仁宗後,被劉德妃竊為己子,仁宗即位後,仍認劉後為生母,李氏臨死也沒敢母子相認。劉氏死後,仁宗才知道內情,追封李氏為皇太后。後人根據這段歷史編寫成了《狸貓換太子》。戲裡的劉太后是個老刁婆,歷史上她雖然有奪人之子的殘忍,治國倒是很有一手,宋仁宗早期就是她“垂簾聽政”,天下太平得很。


宋仁宗被“家暴”:有時皇帝也窩囊


仁宗時期,於內,范仲淹的“慶曆新政”無疾而終;於外,偌大的大宋,竟然向少數民族政權送歲幣,幾十年沒有改變,大夥兒覺得這位皇帝窩囊了點兒。


不過,宋仁宗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哪怕是對他的私生活妄加非議,也從不挾憤報復。他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廟號中有仁字的皇帝。他的很多事情被生動地記錄下來,這些趣事讓我們時隔千年,仍能感受到這位皇帝是怎樣的一個人——


仁宗的才華:

宋仁宗深受祖輩薰陶,和宋徽宗一樣,也是一位附庸風雅、愛好書畫的皇帝。他擅長飛白書法。宋歐陽修雲:“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


仁宗好色:

仁宗喜歡女色被寫入史書,看來不假,奇怪的是卻沒有後代,生了三個兒子都是早夭。他的飛白書法,其實是和皇后一起研究的。曹皇后是北宋大將曹彬的女兒,雖然出身將門,卻熟讀經史,也善飛白書,又和仁宗一樣喜歡節儉,親自帶領宮嬪們在苑內種植穀物,採桑養蠶。兩口子一起寫寫字,謙謹節儉,是模範夫妻。

可是仁宗確實好色,於是,有個大臣王德用就進獻了美女,皇上很受用。

但是馬上就有那種死羊眼的大臣來勸諫了。來的這位叫王素,他老爸王旦也是宰相,父子都是敢於對皇上扔磚的——請皇上以國事為重,不要貪戀女色,等等。仁宗皺著眉頭聽著,很捨不得的樣子,最後還是咬著牙同意了。王素雖然死羊眼,卻不是沒情商,看皇上這個樣子,就說:“皇上知道錯了,也就罷了,這女子既然已經進宮,過幾天再送出去也不晚。”這麼一說,皇上的眼淚就下來了,說:“朕雖然是帝王,但也和普通人一樣有七情六慾,若是讓她待久了,有了感情,朕就捨不得趕她走了啊。”


仁宗的節儉:

有一天早上起來,仁宗對親信太監說:“昨天夜裡想吃烤羊腿,饞得睡不著,給朕烤點兒來吃。”那太監笑道:“皇上昨晚幹嗎不招我來辦呢?”仁宗道:“假如讓你去辦,以後大家知道了,就要每晚預備,那要殺多少羊呢?浪費。”

又有一天,仁宗吃高興了,對身邊的人說:“今天的這個蠔,很好吃呀。”僕從高興地回道:“當然了,皇上,這是海邊送來的呢。”皇上就問:“那要不少錢吧?”僕從回說:“一個運過來要二百錢呢。”仁宗當時臉就綠了,說:“朕這有十個蠔,一吃就是兩千錢,朕吃不下了。”


仁宗怕大臣:

據《邵氏聞見前錄》記載,有一天,宮裡做道場,皇上覺得熱鬧也要去看,看完挺高興,吩咐說:“賞每個和尚一匹紫綢子。”和尚們喜出望外,連忙謝恩。這位皇帝卻顧不得會不會丟份了,認認真真地說:“明天你們從東華門出宮,把紫綢子都藏在懷裡,別讓人看見了。”至於原因,他也如實道來——“恐臺諫有文字論列”。


仁宗愛和平:

有一次,大臣報告,說高麗國越來越不像話了,送來的供品越來越少,索要的回禮卻越來越多,明擺著不把大宋當回事,請仁宗派兵把它滅了吧。仁宗語重心長地說:“這只是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百姓卻會因此遭殃。”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統治期間國內富庶。1063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終年五十四歲。

訃告送到敵對國家遼國,那時遼國的皇帝是《天龍八部》裡面蕭峰的大哥耶律洪基,得知此訊,耶律洪基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一時竟然“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可見受惠於他的不只是宋朝百姓。


宋仁宗被“家暴”:有時皇帝也窩囊

看看仁宗這一生,就忍不住嘆息一聲:“這皇上,也是人啊。


以上內容摘自:《薩蘇不信史》

宋仁宗被“家暴”:有時皇帝也窩囊

《薩蘇不信史》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229-14035-9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定價:45.00

分類: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