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朕想請包拯主管經濟,誰贊成,誰反對?歐陽修:我反對!

北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三司使(主管全國經濟的副宰相,俗稱“計相”)張方平在老家宋州(河南商丘)買了幾頃田地,以為兒孫長遠之計。

不料,這項尋常的交易信息傳到了時任御史中丞(監察部部長)的包拯耳中,他立即揮毫疾書,呈上正式報告,請求皇帝敦促張方平辭職。報告指出,張方平職務特殊,任職期間買賣土地,已不適合執掌三司,請陛下批准他離任!

宋仁宗:朕想請包拯主管經濟,誰贊成,誰反對?歐陽修:我反對!

張方平領導三司期間,通過了多項積極減負的惠民政策,僅四川一地,每年就減少各項雜稅四十萬貫。

宋都汴京駐軍較多,兵餉糧草自各地調撥,全部經由汴河運輸。汴河多年淤塞,漕運時有斷絕。張方平通盤考慮後,啟動河道拓展工程,既活躍了汴河上下游經濟,又為汴京的持續安定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並非懶政庸臣,也不是無恥墨吏;況且宋代厚養士大夫,官俸豐足。三司使每月薪水為銅錢15萬4千餘文,加上各項職務津貼,支付來源也不存在問題。

張方平和包拯幾乎同時步入仕途,都是有德名臣,在朝中互為道義奧援。包拯為什麼要彈劾同為持正君子的朋友呢?

他的理由很充分,三司使掌控國家經濟命脈,一言一行足以左右國計民生,必須高度嚴格自律。包拯相信這筆交易不涉及利益輸送。但,假如張方平開了頭,繼任的三司使也在任職期間進行類似私人交易,誰敢擔保其中不會產生積弊?

老包這麼一解釋,張方平乖乖遞交辭職報告,去滁州當地方官了,本擬挽留的仁宗也只能作罷。

不久,仁宗提議宋祁繼任三司使,吩咐宰相們草擬文告,發佈任命。

誰知,包拯再次反對。

仁宗很吃驚:“包愛卿,宋愛卿最近沒有買田置地,為何他也不能上任?”

宋仁宗:朕想請包拯主管經濟,誰贊成,誰反對?歐陽修:我反對!

包拯說,沒別的,就因為宋祁的哥哥宋庠是現任宰相。

仁宗釋然說道:“朕很清楚啊!他們兩兄弟是同年進士。當時,主持春闈的考官要點宋祁為頭名狀元,宋庠為探花。老太后認為做弟弟的宋祁不能僭越,這才把宋庠取為狀元,將宋祁列為第十名。宋庠、宋祁同是我大宋肱股之臣,堪稱國家之幸!”

包拯據理力爭:“宋祁也是臣的好友,他的能力足以勝任三司使。不過,我擔心的是,往後,倘若宰相心懷叵測,依照此例,任人唯親,提拔家人擔任高官,擾亂正常的組織程序,怎麼辦?”

仁宗聽罷,沉默了半晌。好吧,既然他們都不合適,you can you up!朕也不挑別人了,包愛卿,你去三司好了!

第二天,朝會上,宋仁宗當眾宣佈:“朕提議,由包拯擔任三司使,誰贊成,誰反對?”

話音剛落,一位大臣高聲回奏:“臣反對!”

仁宗定睛一看,是翰林學士兼開封府尹(國家政策研究室主任兼首都行政長官)歐陽修。

仁宗的臉變得和老包一樣黑了,你們這是鬧哪樣?

宋仁宗:朕想請包拯主管經濟,誰贊成,誰反對?歐陽修:我反對!

包拯不是你的摯友嗎?他到紀檢戰線工作,還是你同學王拱辰推薦的。“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是不是你對包拯的評價?

如此讚譽包拯,又阻止他出任三司使,你說說你又為啥?

歐陽修侃侃而談,張方平是我的同年,宋祁十幾年和我一個辦公室(兩人共同編著唐史),他們倆的德行我知之甚深。包拯反對張方平繼續履職、杯葛宋祁上任,我都認可。

我力阻包拯履新同樣出於公心。彈劾前任,卻繼任其位,十分不妥!萬一此後奸佞小人因循此舉,排擠忠直之士,自謀上位如何是好?此風切不可長!

仁宗徹底無語。包拯當然避嫌拒絕上任,三司使一職當年空懸無人。

仇璋曾問孔子:“君子有爭乎?”孔子說:“見利爭讓,聞義爭為,有不善爭改。”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之間當然會有爭執,他們見到利益互相謙讓,聽聞義舉搶著施行,遇到不符合道義的行為爭著規諫改善!

包拯、歐陽修等人的這段公案完全符合孔子“君子之爭”的定義,遂為歷代士人傳誦,終成千古佳話!

參考書目:脫脫等《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