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胡宗憲抗倭有功卻被歷史遺忘,無緣民族英雄頭銜?

歷史一書生


明朝實行海禁制度,禁止海上一切貿易往來,這使得當時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橫行。有倭寇,自然就有抗倭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這兩位抗倭英雄稍熟悉明史的都知道,但提攜重用這兩位的胡宗憲卻未能帶著抗倭英雄的光環流傳下來,被更多的後人知曉。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做大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在開明治世,一切還好說,做大事之人付出的代價多半是成事本身的那些個艱辛;而如果在奸人當道的庸世,想做大事就沒那麼簡單了,成事本身的艱辛要付出,但光有這個遠遠不夠,可能還需要付出與奸人為伍的汙濁代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做大事的機會。

運氣好,個人生活有操守,為做大事與奸人為伍,那叫和光同塵,梟雄所為;運氣不好,個人生活不檢點,那就叫狼狽為奸,為人不齒。

很不幸,抗倭有功的胡宗憲屬於後者。

從胡宗憲的仕途經歷看,此人本質上屬於能臣那一類。早年考中進士後,先在刑部觀政學習,後到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當縣令。

從當縣令起,胡宗憲就顯示了他治理地方的過人才幹,尤其是對付地方強盜,一個因地制宜的安撫勸降之策,三下兩下就把常年剷除不掉的地方強盜變成了為己所用的義軍。

手段很靈活,一點不刻板。

在益都知縣以及餘姚知縣任上幹出成績後,胡宗憲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邊防重鎮,整軍紀,固邊防,為大明的邊疆穩定作出了不小貢獻。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因十年政績顯著,明世宗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其用意便是想用他去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胡宗憲也是志在必得,臨行前他曾立下這樣的誓言:”我這次任職,不擒獲汪直、徐海,安定東南,誓不回京。“

到任後,胡宗憲毫不含糊,針對明朝官兵紀律鬆弛、軟弱渙散的積弊,他以嚴明賞罰的手段,大力進行整頓。經過這一番努力,東南沿海官兵的軍容、軍紀迅速改觀,士氣也重新振作了起來。

但對想幹一番大事業的胡宗憲來說,一個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的權利似乎是不夠用的,畢竟這個官職離主政一方還有不小的距離。

恰在這時,工部右侍郎趙文華受內閣首輔嚴嵩的推薦,以祭海神的名義,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軍務。

趙文華這廝是明朝頭號大奸臣嚴嵩的義子,為人奸詐驕橫。他排擠陷害忠良,到江南後,浙江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先後都栽在了他手裡。

對胡宗憲來說,這是個需要做出選擇的重要時刻。

是與奸人勢不兩立呢?還是和姦人同流合汙呢?

選擇前者,生死難料;選擇後者,大權可期。

為了能成大事,實現自己的抱負,當然也有由此可富貴榮光的心理,最終胡宗憲選擇了後者,開始極力奉承討好趙文華。

同流合汙帶來的好處有時候來的很直接。在趙文華的大力舉薦下,明世宗很快擢升胡宗憲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

由此,他便成了手握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權力大過一般總督的東南實權人物。

擁有大權後,一方面胡宗憲身上很有些貪圖榮華富貴的影子,個人沒少搞錢,而且還十分縱容其子搞腐敗;但在抗擊倭寇、大展宏圖這方面,他還是一點沒鬆弛,依舊抱負滿滿。

他提拔重用了俞大猷、戚繼光等一批名將,把頗負盛名的徐渭也招進自己幕府作了高參。

有這幫能人猛將輔助,不久,長期在東南沿海肆虐的汪直、徐海兩大倭寇集團一舉被胡宗憲蕩平。

若沒有後來的官場翻船,如此功績足以讓胡宗憲流芳後世。

只可惜,他終沒逃過善惡到頭終有報的殘酷法則。

因為為官不檢點,手握大權時,胡宗憲就屢遭彈劾。為保住官位,他用的還是老辦法,緊抱嚴嵩大腿,通過趙文華多次重金賄賂過這位當朝第一奸臣。

嚴嵩不倒,他沒事;嚴嵩一倒,他的麻煩就大了。

嘉靖四十一年,作惡多端的嚴嵩終於垮臺。樹倒猢猻散,胡宗憲不久就遭到猛烈彈劾。

按說一頂嚴黨的帽子是足以壓垮他的,所幸皇帝老兒念其抗倭有功,最終給他留了條活路,只罷官,不要命。

歷史有時候很殘酷,不僅在於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還在於不還完不算完。

胡宗憲告老還鄉,隱居鄉野後,本以為能善終而老了。不曾想,一封昔日寫給嚴嵩之子嚴世蕃的賄求密信被搜出,因密信中牽扯假擬聖旨的大罪,胡宗憲再無迴旋的餘地,終被投入大牢。

如此一來,徹底清算的時候就到了。

面對各種反覆羅織的罪狀,胡宗憲不願被折磨而死,在1565年憤然自盡。

他之所以憤然,那是因為他自認是朝廷權爭的犧牲品。

可話說回來,他落下的大小把柄實在也是太多了。


黑句本


首先胡宗憲在平定倭亂上肯定是有巨大功績的,如果沒有胡宗憲的庇護和支持,戚繼光等抗倭名將也很難施展自己的抱負。但作為全局主持江浙抗倭的胡宗憲為什麼一直被人遺忘?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胡宗憲的私德評價不好,不被當時主流的儒家所認可。胡宗憲在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時,內閣首輔嚴嵩推薦自己的義子趙文華督察沿海軍務。這個趙文華為人貪財好功,陰險奸詐,又仗著嚴嵩這個靠山驕橫跋扈,說是督察軍務,實際是來搶功勞,刮地皮的。

當時浙江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都非常不滿他的作為,不願意依附他。唯有胡宗憲和趙文華親近,以換取趙文華和他背後嚴嵩的支持。嘉靖三十四年,在張經的調度指揮下,明軍取得了王江涇大捷,殺死倭寇1900多人,其他殺死、溺死者不計其數。

但是趙文華卻趕在捷報入京前上疏嘉靖,指責張經謊報軍情,養寇自重,並冒領王江涇大捷。導致嘉靖震怒將張經逮捕入獄,後在嚴嵩的誣陷下,張經被冤殺,李天寵、楊繼盛受此牽連,一起被斬於西市。

在這件事上,胡宗憲站在了趙文華的一邊,因此受到推薦,很快被擢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但這也他人的眼中坐實了胡宗憲嚴黨的身份。

另外,胡宗憲和他的兒子的確也是比較貪的。尤其是他的兒子在一次探望他的過程中,一路上借父名收受賄賂,並在淳安的時候將惹怒他的驛吏倒吊起來。最終被任淳安縣令的海瑞抓了起來,並治了個冒充胡宗憲公子的罪,將身上的數千兩金子收入縣庫。

這個故事後來被民間改編為“海瑞智鬥胡惡少”的劇目,徹底坐實了胡宗憲奸臣的民間形象。

其次,因為和嚴黨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在嚴嵩倒臺後,遭到了清算。胡宗憲嚴格來說,不算是真正的嚴黨。因為當時嚴嵩得勢,胡宗憲想要辦實事必須要得到嚴嵩的支持,否則就會和張經等人一樣的下場。但從事實上,胡宗憲的確是和嚴黨勾搭在一起,因此依然被繼任的徐階等人視為嚴黨。

在嚴嵩倒臺後,繼任內閣首輔的徐階開始極力打壓胡宗憲,並指使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彈劾胡宗憲奸欺貪淫十大罪。當時很多人其實是知道胡宗憲的功勞的,但因為徐階的原因,不敢為胡宗憲說話。

在胡宗憲被逮捕後,嘉靖曾經說:“宗憲非嵩黨。朕拔用八九年,人無言者。自累獻祥瑞,為群邪所疾。且初議獲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後誰為我任事者?其釋令閒住。”這才使胡宗憲暫時躲過一劫,但被奪官賦閒。

之後胡宗憲積極取悅嘉靖,在即將被起復的時候,胡宗憲通過羅文龍寄給嚴世蕃的信,在抄羅文龍家時及時的出現,信中還附有胡宗憲自擬的聖旨。導致胡宗憲再次入獄,但這次嘉靖依然還是顧念胡宗憲功勞,不願追究的。但這時候胡宗憲卻突然病死在了獄中。

胡宗憲一死,就在當時徹底的坐實了胡宗憲嚴黨的身份,因此是不可能得到輿論正面的評價的。這直到萬曆初年,胡宗憲才得以被平反,追諡襄懋。

第三,戚繼光作為武將,抗倭功績一目瞭然,但胡宗憲作為背後的決策者,他的功績在當時受到了嚴重的質疑。胡宗憲當時對於倭寇的態度是分化拉攏,剿撫並用,對於海商出身的汪直等人,胡宗憲是以免其罪並開發海禁為條件進行拉攏的。而對徐海等人則是利用其內部矛盾進行離間分化,促使他們自相殘殺。

在經過多次的談判和表達誠意後,汪直終於登陸內附,以胡宗憲的原意是要信守承諾,為其他海盜作為榜樣的。但到時的清流官員們非常反對胡宗憲的做法,汪直隨後也被巡按御史王本固逮捕入獄。胡宗憲向嘉靖上疏為汪直求情,認為應該寬恕汪直的罪過,讓他幫助戍守海疆,招撫其他倭寇。但是王本固卻上疏稱胡宗憲收取了倭寇的賄賂才幫汪直說話。害怕受到牽連的胡宗憲,終於改變了原先的立場。

不久後,汪直被殺,餘部逃往海島,從此再也不信任朝廷。第二年,倭寇重新集結再次來犯,但朝廷官員們卻把責任推給胡宗憲,指責是胡宗憲剿倭不利。

之後,浙江的倭寇在胡宗憲的圍剿下,全部跑到了福建、廣東等地,於是兩地的官員又彈劾胡宗憲養寇自重,把倭寇都趕到了福建、浙江。

所以,在當時雖然嘉靖知道胡宗憲在剿倭上是有功勞的,一直支持他,但是在朝野上指責胡宗憲剿倭不利,養寇自重的觀點是非常多的。

加上後來嚴嵩倒臺,胡宗憲受到牽連,不久後又戴罪死於獄中,很長時間內胡宗憲剿倭的功勞是不被人提及和認可的。雖然後來胡宗憲得到平反,但因為上述的這些原因,他的功績依然被人選擇遺忘。


潘不安講究史


說起明朝的抗倭英雄,一般人想到的都是俞大猷、戚繼光,而他們的上級領導胡宗憲卻往往不在其列。其實,胡宗憲也曾在抗擊倭寇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其中最突出的功勞就是誘殺了中國籍倭寇首領汪直、徐海等人(亦可稱之為漢奸頭子)。歷史中的胡宗憲足智多謀,心胸寬闊,是有明一朝難得的有作為的文武全才,但是從古至今,不僅鮮有歌頌胡宗憲的文學、影視作品,他還常常被塑造成一個反面陪襯角色,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這是為什麼呢?
胡宗憲被黑的典型案例就是“海瑞智鬥胡公子”一事,人們只看到縣官海瑞的智慧,卻沒看見總督胡宗憲的大度。試想一下,作為官大海瑞好幾級的頂頭上司,胡宗憲的兒子被海瑞暴揍,如果胡宗憲是個心胸狹隘之人,他日後有的是機會報復海瑞,怎麼會甘心吃下這個啞巴虧?還不是因為胡宗憲自認理虧,為兒子的醜行羞恥,不願意遷怒於海瑞。胡宗憲此舉也算得上是有氣度、有德行了。
胡宗憲出生錦衣衛世家,嘉靖十七年中進士,初任山東益都縣令,後因政績突出、善於斷案而屢獲升遷,但一直是文官。後來倭患嚴重,胡宗憲臨危受命,統領東南軍隊,擔負起抗倭重擔,戰功頗豐,他的手下里就有俞大猷和戚繼光,而他的上司則是趙文華。這個趙文華位列明朝十大奸臣之一,是嚴嵩的義子,嚴黨重要成員,能力不大,卻靠著虛報戰功和攀炎附勢身居高位。
胡宗憲後來的冤死和千古佞臣形象都是源於他阿附趙文華,被定為“嚴黨佞臣”。胡宗憲被認為夥同趙文華陷害忠良、冒領戰功軍餉,是嚴黨的走狗,活著的時候名聲就不好,死後更是無緣像俞大猷、戚繼光那樣被譽為“民族英雄”。客觀來看,即便上述胡宗憲的種種惡行屬實,他在抗倭中的功績也不可磨滅。但是歷史就是這樣,忠奸分明,黑白有別,只要被定性為“奸臣佞黨”,縱然有再大的光芒,也會被隱藏、被遺忘。

小滔在農村


我個人並不認為胡宗憲被歷史遺忘了,包括徐渭、俞大猷等。在明史研究中,胡宗憲總督東南五省擊潰倭寇是個研究重點。題主可能是想說胡宗憲在民間的名聲不像戚繼光那樣大。這也確實。嘉靖年間東南抗倭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民族英雄。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戚繼光莫屬。其他很多人(比如胡宗憲、徐渭、俞大猷等)在民間名氣都不大,但在當時卻是顯赫一時。一個人能夠被後民間記載(傳頌或者唾罵),除了要在當時做出大事之外,還必須要有文人的文學創作。也就是說,胡宗憲在民間的名聲不大,還是因為讀書人並不待見他。即便他曾經創立過不世之功。讀書人不喜歡胡宗憲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胡宗憲投靠嚴黨,政治背景不好。胡宗憲出任東南五省總督的時候,內閣首輔正是大奸臣嚴嵩。嚴黨的亂政行為早已經被科道御史所唾棄,但是嘉靖皇帝寵信嚴嵩,所以天下文人是敢怒不敢言。胡宗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抗擊東南沿海倭寇,只有投靠嚴黨。因為必須確保後方穩定,才能夠集中力量對抗前線。胡宗憲在今天之所以還有正面評價,主要原因就是他雖然投靠嚴黨,但是並沒有做什麼壞事。而是利用嚴黨的關係全力解決倭寇問題。但是胡宗憲的行為在當時並不為很多人理解。更不利的是,嚴黨在胡宗憲抗倭結束之前就被徐階瓦解。嚴世蕃伏誅,嚴嵩削職為民,胡宗憲也受到了牽連。所以胡宗憲最後的結局並不好。對於後世文人來講,儘管胡宗憲抗倭有功,但是他投靠嚴黨,政治立場不好。作為胡宗憲本人來講,當時投靠嚴黨的決定也是迫不得已。在這種情況下,胡宗憲的抗倭之功就被大大削弱了。他至今還能有一個較為正面的評價,已屬不易。

第二,戚繼光威名遠播。與胡宗憲相比,戚繼光最終的結局也並不好,不好的原因也是因為政治立場的問題。在嘉靖年間東南抗倭期間,胡宗憲是戚繼光的頂頭上司。戚繼光自身具有較強的軍事才能,戚家軍也是抗倭勁旅,威名遠播。這也離不開胡宗憲的支持。但是戚繼光當時不需要找政治靠山,所以戚繼光與嚴黨並無牽連。東南倭患解決之後,張居正入閣,並且於萬曆元年出任內閣首輔直至萬曆十年。戚繼光也由此找到了張居正作為自己的政治靠山,並且在張居正的支持下,戚家軍從東南沿海調防至北部邊境,戚繼光本人出任薊州總兵,抗擊蒙古人,北部邊境安寧長達十餘年。在薊州總兵任職期間,還注重年輕軍官的培養,例如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李如柏等。萬曆二十五年,李如松出兵朝鮮擊敗日本大名豐臣秀吉,就是用的戚繼光所傳下的戰術戰法。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而後遭到萬曆皇帝清算。戚繼光也因此受到牽連,晚年結局並不好,於萬曆十六年辭世。後來天啟皇帝為張居正平反,戚繼光的功績也因此沒有收到影響。

胡宗憲作為戚繼光的提拔者和頂頭上司,自然是有功之人。但是戚繼光名氣太大,其他人的名聲就顯得相形見絀了。這裡面甚至包括東南第一軍師、大明四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在民間的知名度也不如戚繼光。


道中道道而道


民族英雄這個稱謂這一稱謂要麼是國家認證,要麼是民間認同,胡宗憲是兩不佔。

中國曆來不乏英雄人物,但如果評論一個人物是不是民族英雄,就要此人佔有一定的硬性(打擊外族入侵)條件,並且得到了歷代官方的認可。

所謂民族英雄,那肯定是對本民族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要麼在抵禦外族入侵上做出重要的犧牲,要麼在民族存亡上力挽狂瀾。

如果分階段來看,中國歷史上是不缺乏這種人物的,比如秦時的蒙恬,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打擊匈奴,收復中原河套地區;漢代的霍去病更是如此,沉重打擊了匈奴部落,收復河西走廊,致使匈奴一路西逃,從此勢弱並逐漸消亡;明朝的于謙,更是在北京保衛戰中力挽狂瀾,確保了大明王朝歷來最大的一次民族覆滅危機。

以上都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但是他們都沒有在現代的史書中得到承認,這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和現代意識原因。簡要總結一點:不符合當今的民族宣揚政策。

他們打擊、抵禦的民族都已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了,如果稱之為民族英雄,可能會引起少數民族間的不快和隔閡,國家的民族政策不允許。

大家肯定會提到題主說的胡宗憲,他可是抵禦、打擊的是純粹的外族——

倭寇實打實的鬼子,而且建立的功勳很大,連現在被民間和國家都承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都是他手下的將領,為什麼反而他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呢。

胡宗憲在明嘉靖朝,的確算是東南柱石,擎天一柱,特別是他主政東南時期,對倭寇的打擊和剿滅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可以說戚繼光、俞大猷有後來如此高的地位,如果沒有胡宗憲的統籌和謀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要評胡宗憲是民族英雄,又有些事情讓人詬病。

胡宗憲此人政務能力強,軍事能力強,能抗能打,作風果斷,手段毒辣,位高權重,為民做了不少好事,為國頂住了東南半壁江山。但是,此人還是貪汙,不夠清廉,生活作風還不咋的,據說女人就老不少,這給他的形象扣了不少分。

重要的是,胡宗憲是嚴黨的人,算是嚴嵩的門生,雖然他是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推薦給嚴嵩的,而且嚴嵩為國用賢,無可厚非,胡宗憲也很爭氣,沒有給嚴嵩和朝廷丟人,嚴嵩在重用胡宗憲這件事情上那是很有水平的。

明朝很多是事情,不會因為做得正確就能得到褒揚,嚴嵩一黨保持朝政,算是大明朝頭等奸黨,無論他們做了什麼事兒,都不會得到正面的評論,胡宗憲就吃了這個虧,就因為是嚴嵩提拔、重用的,所以胡宗憲也是嚴黨,嚴黨幹盡壞事,嚴黨沒有一個好人,胡宗憲是嚴黨,也不是一個好人,這個邏輯鏈就建立起來了。

胡宗憲最後還是因為嚴黨牽連入獄而死,所以,別說什麼民族英雄了,就是能夠正面評論胡宗憲的機會和可能都不多。泱泱歷史長河裡冤枉個把人那簡直就不是個事。

我們如果正面的評論胡宗憲的功績,他至少是一個對中華民族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不應該被我們後人所曲解甚至遺忘。


沉墨I方之城


胡宗憲的歷史功績沒有被歷史遺忘,史書上都有記載,否則,提問者自身會這麼問嗎?

只是因為胡宗憲作為“嚴嵩”一黨,揹負著“原罪”問題。這是胡宗憲難以被歷史較大範圍地宣傳的根本原因。再加上胡宗憲在建功立業過程中的許多做法都相對不光明,後世的俞大猷、戚繼光等人更光明陽光。所以,“民族英雄”頭銜很難戴在他的頭上。

(1)胡宗憲自身問題導致無法被“正面宣傳”

雖然抗倭有功,但是自身貪腐受賄、結黨營私也是使其無法成為“被宣傳人物”的重要原因。

例如與趙文華構陷張經,把王江涇大捷的功勞歸到自己身上;胡宗憲父子、家人貪腐世人為之,海瑞就因此與之進行過交手,最後,胡宗憲之子繞著海瑞走;詐騙汪直前來談判,雖然對剿滅“倭寇”有一定益處,但對日後倭寇反覆也是一大原因。

當然,對於以上問題歷史上都有爭論。爭論焦點就在胡宗憲是否參與其中,例如陷害張經、誘捕汪直等,但問題是最終的獲利者都是胡宗憲。

(2)胡宗憲的問題是封建社會的必然錯誤,後人可以對其有一定的諒解,但“民族英雄”確實不宜佩戴

儘管胡宗憲作為封建社會“權力結構下”,類似於結交趙文華、嚴嵩父子等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正如後世“民族英雄”戚繼光也去討好張居正一樣,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畢竟這個詞有一定的神聖性,應該經得起推敲。

“民族英雄”這個詞彙,不是隨便一個人可以戴的,那是必須對國家有重大貢獻、對外敵有重大打擊的人、對人們為本國和本民族精神起到重要引領作用的人。目前,“民族英雄”有擴大化趨勢,凡是對國家、民族有過貢獻的人都可以佩戴。這和專家、教授被擴大化使用是一樣的。“民族英雄”幾千萬,那也就不值錢了。

特別是類似於“胡宗憲”這樣的人,因為儒家思想、傳統政治鬥爭的“非黑即白”思想,胡宗憲的歷史功績沒有被真正重視。

所以,有必要對其歷史貢獻進行發揚。如果沒有他,俞大猷、戚繼光等“民族英雄”能否那麼快的成為我們的英雄是很難說的。

所以,胡宗憲是“抗倭功臣”“抗倭名臣”“有功於抗倭功績”等詞彙完全受得起。


坐古談今


提起抗倭,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實際上無論是戚繼光、還是俞大猷,他們都只是胡宗憲的將領。在抗倭的戰爭中,方針大計都是胡宗憲親自制定的,戚繼光和俞大猷只是帶兵的將領。但是為什麼知道胡宗憲的人很少呢?

因為胡宗憲是通過巴結趙文華而爬上去。趙文華是嚴嵩的乾兒子,嚴嵩又是歷史上臭名遠揚的大奸臣。所以胡宗憲是不可能成為民族英雄的,因為胡宗憲是嚴嵩的人!

胡宗憲老家是安徽績溪的,嘉靖十七年的進士。他本身非常有能力,為官的時候政績很高,很快就獲得了升遷。史書上對他的評價還是非常中肯的,“多權術,喜功名”。

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胡宗憲非常會審時度勢,主動的塔上了嚴嵩這個大權臣。當初胡宗憲是張經、李天寵的同僚,張、李二人看不上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而胡宗憲卻主動的依附趙文華。通過張文華,胡宗憲成功了結交了嚴嵩。當時,胡宗憲每年都要送給嚴嵩張文華無數的奇珍異寶和年輕貌美的女子。這就是使得趙文華嚴嵩把胡宗憲當成了自己人。由於趙文華的舉薦,胡宗憲才能夠當上總督。

為什麼胡宗憲能夠取得東南抗倭勝利的偉業?因為一是胡宗憲有才幹。他帶著軍隊抗倭七、八年,參加了無數場戰爭,自己常常身先士卒,親自督戰。他抗倭的決心是這樣的:

“賊一日不除,則臣一日不敢離軍營;海上一日不靖,則臣一日不敢離海上。”

二是當時趙文華嚴嵩是胡宗憲的內援,沒有人能夠掣肘他,東南的錢糧和天下的兵馬都能夠徵用。

這就涉及到了歷史評價的問題。我們對歷史上人物的評價,往往過於的簡單粗暴。一個人倘若是奸臣,比如嚴嵩,那麼他必定是一件好事都沒有幹過的。倘若一個人是忠臣,那必定是一件壞事也不會幹。即使忠臣做了壞事,那也是奸臣逼的,是情非得已。

實際上無論嚴嵩、胡宗憲、還是戚繼光,他們都是大明朝的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也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也都犯過錯。

有功勞就是有功勞,有過失就是有過失。可惜歷史是人寫的,人是主觀性非常強的。對於這一點,外國人寫中國歷史就會好很多。他們沒有我們那麼多的成見,往往寫出的歷史觀點很新穎。


歷史是什麼


胡宗憲(1512-1565年)安徽宣城人,26歲時中進士,然後從縣令一步步做到直隸巡按監察御史,1554年浙江倭寇嚴重,胡宗憲被任命為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前往抗倭前線,從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抗倭鬥爭,他吸取了前任朱紈等人剿倭經驗,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功謀為上,角力為下的軍事戰略,起用了俞大猷、戚繼光這樣的抗倭將領,終於平息了禍亂幾十年的倭寇,所以胡宗憲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但因為他的為官之道和品德有些敗壞,抗倭功績被掩蓋,成為時代的悲劇。

圖為胡宗憲畫像。

首先胡宗憲的抗倭功績是被承認的,完成抗倭大業後升任兵部尚書,加少保銜,浙江地區人民還為他建報功祠,但1562年奸臣嚴嵩父子被拿下,胡宗憲是嚴嵩一黨,受到牽連,又被眾多御史彈劾,被罷官。胡宗憲當年在朝廷上投靠嚴嵩,攀附嚴嵩一黨,利用嚴嵩勢力排除異已,自己也是受嚴嵩照顧後扶搖直上,所以他身上貼著醒目的嚴嵩標籤,嚴嵩被打倒後,胡宗憲也跟著嚴嵩一起受世人譴責,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

圖為安徽績溪縣奕世尚書坊,此為胡氏宗族為明朝戶部尚書胡富和兵部尚書胡宗憲所立,由四大才子這一的文徵明所書,至今存在。

另外胡宗憲長期和趙文華(嚴嵩義子)同流合汙,貪汙受賄,生活也極度奢靡,在總督府攜妓酣飲,迎來送往的,胡宗憲的謀臣徐渭和沈明臣都以蓄養伶童和豔妓著稱,胡宗憲的生活也非常不檢點,這些都成為日後言官彈劾的緣由。

今天的安徽績溪縣有胡宗憲尚書府,為徽派代表建築。

在主持抗倭鬥爭中,胡宗憲私自增加賦稅和勞役,貪汙軍餉,自己被言官彈劾時幾次推罪於自己的將領俞大猷,致使俞大猷幾次被罷官下大獄,所以胡宗憲還有殘害忠良的行為,這些都是不能寬恕的。嚴嵩父子被扳倒後,胡宗憲的劣跡才被世人所知,1563年嘉靖皇帝因為他抗倭有大功並沒有砍頭,只是革職回家養老去了,1565年羅龍文(嚴嵩之子嚴世藩的幕僚)一案爆發,查出與胡宗憲有多次賄賂往來,並且胡宗憲擬了一道假聖旨,準備被下罪時自救,這一舉動激怒了嘉靖皇帝的底線,被殺。所以胡宗憲縱有抗倭大業,但和姦臣嚴嵩淪為一黨,加上自己不檢點,誰還會記得他的功業呢?


圖文繪歷史


胡宗憲還是功大於過


王者天下86726696


主要是沾了嚴黨的黑光,並且是一開始就沾了。戚繼光後期也沾了張居正的黑鍋,所以也沒人講他後期的功績,都是講他抗倭的。實話講,沒胡宗憲在上面疏通關節,拿錢拿糧,戚繼光和俞大猷也打不了那麼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