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3·17”房地產政策兩週年:“剛需是對經濟學最大的侮辱”

剛性需求(Inelastic Demand)這一詞,百度百科的解釋: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也就是說,不管多少錢都得買。

這個詞,現在已和各種地產宣傳文案捆綁在一起。可以說,幾乎提地產,就必須有“剛需”,否則這篇文章就不合格,久而久之,“剛需”成了房地產促銷與漲價的潛臺詞——都“剛需”了,能賣得不好嗎?

“3·17”房地產政策兩週年:“剛需是對經濟學最大的侮辱”

但背後的真相卻被掩蓋了。

我記得上大學時,我的教授講述經濟學供求關係的時候說:在之前,整個學界根本沒有人認可這個詞彙,“剛需”是現代社會杜撰出來的詞彙,或者說這個詞是地產商製造出來的,這幾年用的多了,才被一部分學術界收錄。

因為“剛需”如果用經濟學理論解釋,他的範圍太窄了,所以壓根不能算一個經濟學的名詞。人的必需品事物,水,空氣和陽光,這些東西不論價格如何人必須購買,屬於剛需。除了這些,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算剛需。

舉個例子,衣服每個人都要穿,但是嚴格意義上衣服都不算剛需品。就說古代的人,必須有吃的喝的呼吸和曬太陽,但是沒有衣服依然能生存。而現在社會衣服價格高的銷量就會少,物美價廉的衣服就比較受歡迎。

這說明,剛需這個詞連必需品衣服都不適用,何況房子。

“3·17”房地產政策兩週年:“剛需是對經濟學最大的侮辱”

教授說,地產行業把剛需用在宣傳上,無疑是對經濟學最大的侮辱。

對於住房的需求來說,其實就是大眾為了財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投資手段,很大一部分資產是用來增值保值,不是居住,那麼他受到價格的影響,房價漲炒房的多,交易活躍,房價跌交易不活躍,所以房子嚴格意義上和剛性需求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開發商而言,“剛性需求”可以用在不同場合。說白了,開發商們推崇剛性需求,一方面是要為其房價上漲製造理由,另一方面就是要藉助強大的話語權用來忽悠普通購房者。

但是,開發商們所說的剛性需求,也就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剛性需求就是漲不漲都需要購買。

那麼,現實中,有幾個人能做到房價漲跌都要買而且一直買?

這涉及到另一個詞——需求。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對商品的需要量。

通俗講,一個人買的起並且需要才算需求。試問中國現在地產的價格,就說一二線城市,不用6個錢包,一家三口有幾個這樣的家庭不用貸款負擔的起一套房,而且需要一直買房的,恐怕找不出來幾個。

“3·17”房地產政策兩週年:“剛需是對經濟學最大的侮辱”

所以大多數人連需求都算不上,何談剛性需求,充其量算需要,想買但是買不起。

如果想買這都算需求,那麼多數人都想要人民幣,這個需求更強烈,以這個邏輯看,很明顯這是不符合實際的。

地產商和媒體勾結起來,把這兩個詞混淆起來講給大家,然後多數人一看房價持續上漲,就變成了沒有思考力的偽剛需,最後受益者除了地產商、銀行和炒房者,普通人拿不到任何好處。

再以北京住宅說,北京購買市場被認為具有“剛性需求”,這一直被開發商奉為金科玉律。

房價頻繁上漲,當購買者出現追漲購買的背離現象時,開發商們會高調宣稱,這是北京住宅市場的剛性需求所致。

2007年金融危機,北京房價在開發商們認為的剛性需求下頻繁上調,結果房價上漲幅度和速度超過了購買者的承受力,交易量急速下降,所謂的剛性需求也就成了偽需求,開發商們所強調的那些剛性購買人群,因房價上漲太快,雖然需求依舊,但已經剛性不再。

由此來看,北京住宅市場的需求確實存在,但是否是剛性則需要另當別論。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每年都會有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北京,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潛在的住房需求者,但這些需求是否是剛性的,則很難定論。

舉個例子,當一套房子的購買成本為50萬元時,如果購房者手中有30萬元,具有完全購買及持續支付能力,這個時候,購房者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同樣也是剛性的。但當房子上漲到100萬元,購房者無力承擔時,雖然他的居住需求依然存在,但卻“剛性”不足了。

事實上,2007年北京樓市住宅項目銷售集體萎縮,就是對開發商們“剛需”的最大反駁,開發商們奉為金科玉律的剛性需求,在銷售停滯的客觀事實面前不攻自破,因為剛性需求是有條件的,當剛性需求被上漲過快的房價破壞後,這個剛性需求就成了偽需求。

同理“317新政”出臺兩年來,北京新房成交約50843套,比新政出臺前兩年的(2015年3月18日至2017年3月17日)92281套,下降約45%;二手房成交不足28萬套,而新政出臺前兩年累計交易約48萬套。

再從房價表現上看,2019年2月份北京二手房均價為59898元/平方米,較2017年3月份的高點仍下跌11.3%;此外,與“317新政”前業主頻繁上調報價不同的是,“317新政”實施兩週年後,業主報價趨於理性,成交週期開始變長。

這兩個例子說明,房地產剛需群體並不存在,因為受政策,房價等影響太多了,完全不符合剛需的定義。

總結起來,房價一直上漲和剛需其實沒有實質關係。

那麼,沒有剛需,為什麼房子還一直漲呢?這個涉及的面就大了,和貨幣政策有關、和地方財政有關、和炒作有關、和附加在房子上的各種醫療教育福利等等有關,我們之後可以再來討論這一點。

但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剛需”只是地產商忽悠人的手段,再聽到地產商講這個詞的時候,要多些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