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紀念南宋抗金名將而建,安徽阜陽市劉錡祠

劉錡祠位於安徽阜陽市阜城西北城牆上,又稱劉公祠,劉太尉祠,是為紀念南宋名將劉琦大破金兵於順昌(今阜陽)而建。祠堂正殿內有光緒七年重修時留下的“南宋屏藩”金字匾額,以紀念劉錡這位捍衛國土的重臣。陪祀有“順昌之戰”時順昌知府陳規、通判汪若海、副將趙尊、耿訓、韓直、許清、閻充和義軍曹成。

紀念南宋抗金名將而建,安徽阜陽市劉錡祠


據《阜陽市志》記載:劉錡祠位於阜城西北城牆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將劉錡及其太守陳規等9人。劉公祠不斷修茸,僅清代就於乾隆十年(1750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光緒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以“撤城防敵”為名強行拆毀。1941年,主持道士常華庵集資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間,廂房三間。正殿神龕供奉劉等9人彩繪塑像。建國後,劉公祠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保護。1959年,阜陽縣人民委員會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革中,再次遭到破壞,現僅存大殿三間和廂房。1980年,劉公祠被列為阜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南宋抗金名將而建,安徽阜陽市劉錡祠


紀念南宋抗金名將而建,安徽阜陽市劉錡祠


劉錡(1098年―1162年2月25日 ),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抗金名將,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

劉錡驍勇善戰,早年曾任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深受其畏懼。受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後扈從宋高宗,兩次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紹興十年(1140年),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朮軍。並派兵協助岳飛北伐。次年,於柘皋之戰再破金軍。此後被罷去兵權,兩任荊南知府。晚年再獲起用,率軍抗擊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顏亮,但因病而無功。

劉錡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宋史上說: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後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嶽並稱,其中卻未包括劉錡.事實上張俊的人品實在不好,而劉光世更是庸才一個.比起這兩個,劉錡無疑更能稱得上名將之謂.即使是同岳飛相比,劉錡也不遜色:岳飛進軍郾城,直抵朱仙鎮,連敗金兵;而劉錡同樣力守順昌,連敗金兵.後世只知岳飛大敗金兀朮的鐵浮屠、柺子馬,卻不知劉錡早在順昌大捷時就已同樣大敗金兀朮.且取得了南宋對金的第一次大勝.可惜的是現在大家能記住岳飛、韓世忠,而知道劉錡的卻少之又少.在此強烈建議大家對劉錡多作些瞭解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