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究竟是如何防守城門的,為何防守卻要多打開城門呢?

公元1115年,宋徽宗趙佶聯金滅遼,最後反被金國控制。第二年,金國舉兵南下,北宋都城開京淪陷,皇帝被俘,北宋政權毀於一旦。

唯有康王趙構得以倖免,最後在眾人合力之下,於應天府建立政權,取名為南宋。自此開始,南宋便與金國、蒙古進行了長達百年的對抗,雖說是新建立的政權,但在對外禦敵方面,確也是實力不容小覷。

南宋究竟是如何防守城門的,為何防守卻要多打開城門呢?

這就是令人費解的疑問,在宋朝這樣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竟也能禦敵如此之久。到這裡就不得不探討一下南宋軍事防禦的成就,分析南宋軍事防禦自然離不開陳規的著作《守城錄》。這本書就是南宋軍事防禦策略的凝練,編撰此書的作者陳規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南宋究竟是如何防守城門的,為何防守卻要多打開城門呢?

陳規,是南宋成立之初的官員,在職期間曾任德安知府、池州知府等職責。在68歲高齡任職順昌知府時,還參與劉錡與顏宗弼的戰役,最終在他的協助之下,劉錡大獲全勝,贏得順昌大捷。

在任職知府之間,他通過整理之前的禦敵經驗,編著了《守城機要》、《靖康朝野僉言後序》兩大禦敵的書籍。在之後,後人加上劉荀的《建炎德安守禦錄》整理成最後的《守城錄》四卷。


陳規在《守城錄》中提出的守城防禦思維,與之前相比極具挑戰性。書中提出“善守城者”不能一昧防守,要“守中有攻”攻守兼具。為此他還提出建城池的重點便是“多開城門”,意思是,在建設城門時不要建甕樓,不要建敵樓、吊橋、城外的鹿角也不要設,另外為加強防禦,還需要在城門外建造護門牆。此舉與其他時期大肆採用甕城、吊橋的做法完全相反。

南宋究竟是如何防守城門的,為何防守卻要多打開城門呢?

陳規的防禦措施自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多開城門後,在戰事的有利時機,我軍便可隨時出城迎戰敵人。之所以拆除吊橋與鹿角,是因為這些會對全力出兵的一方造成阻礙。而護門牆不僅加強防禦,在阻擋敵軍的視野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優勢,如此厚的城牆下,敵軍就難以判斷守軍何時突然殺出,此舉在兩軍的心理預設上起著巨大的作用,大大提升守軍的安全心理預防,給敵軍營造一種隨時遭遇攻擊的緊迫心理,這也就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意。

南宋究竟是如何防守城門的,為何防守卻要多打開城門呢?

陳規的積極防守思想下,也產生了許多防守的戰法。例如中國最早的“槍”——突火槍,還有“狗腳木”等防城措施,這些皆被南宋大肆運用到防城戰略中。之後,還改進投石機,提出“攻守利器,皆莫於砲”等戰略思想。在乾道八年(1172年)時,陳規的《守城錄》便被“頒為天下為諸守將法”,由朝廷向全國大肆推廣。

南宋究竟是如何防守城門的,為何防守卻要多打開城門呢?

《守城法》之所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便是因為他先進的思想,不是以往那樣死守城門,而是在守的過程,突破敵軍限制找到合適契機,主動出擊,給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也正是如此,南宋在面臨外敵割據混亂的局面中才也能在夾縫中屹立不倒。由此看來,南宋的守城措施確實有著其他朝代無法企及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