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南宋將領劉琦最早做隴右都護時,與西夏人作戰,驍勇善戰,屢戰屢勝,以至於西夏的小孩哭的時候,只要有人嚇唬說:“劉都護來了!”小孩就不敢再哭。但讓劉琦一戰成名的卻是順昌大捷。

紹興十年(1140年),劉琦出任東京副留守,率兵3萬前往赴任,行到順昌(今阜陽市),遇金兀朮率金兵南侵,遂決計留守順昌,到了順昌,他首先去找知府陳規,問城中是否有糧,當聽到有米數萬斛時,就大笑說:“可矣。”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為表示守城抗金的決心,他下令鑿沉船隻,將夫人安置寺中,寺門前堆滿柴草,說了句:“脫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敵手也。”準備打敗了就焚家全節。

在他的鼓舞下,順昌軍民堅定鬥志,誓死與金軍決戰。劉琦所部在群眾支持下,首戰挫敵前鋒,繼而夜襲敵營,先後殺死數千敵軍。然後等金兀朮的大軍來了,又募得曹成等二人,諭之曰:“遣汝作間,事捷重賞,第如我言,敵必不汝殺。今置汝綽路騎中,汝遇敵則佯墜馬,為敵所得。敵帥問我何如人,則曰:‘太平邊帥子,喜聲伎,朝廷以兩國講好,使守東京圖逸樂耳’。”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已而二人果遇敵被執,兀朮問之,對如前。兀朮喜曰:“此城易破耳。”即置鵝車炮具不用。再接著在潁水及其岸邊的草中下毒,當時天氣悶熱,金兀朮帶軍到後人馬飢渴,結果“食水草者輒病,往往睏乏”,而相反“錡軍皆番休更食羊馬垣下“,到此時勝負之數已分。

果然金兀朮10萬精銳戰未多時即已崩潰,“兀朮拔營北退,錡遣兵追之,死者萬數”。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血戰中,先後破敵鐵浮屠、柺子馬隊,使金兀朮的鐵浮屠、柺子馬戰術首次失敗.是役也,劉錡兵不盈二萬,出戰僅五千人。而金兵號稱數十萬,光是兵營就連綿十五里。劉琦指揮若定,取得南宋對金第一次大勝的順昌大捷。

後人贊曰:“軍非殲潁水,馬已蹴關山”。“寺門之薪”亦傳為佳話。後因秦檜張俊的陷害,劉琦被貶官,後憂憤成疾,以至嘔血數升而卒。死後諡武穆,與岳飛相同。

順昌大捷,還誕生了與阜陽曆史文化有聯繫的成語典故“寺門積薪”,表達了劉錡抗擊金兵,與順昌共存亡的堅強決心。同時也使阜陽特產的“枕頭饃”名聲大振。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順昌之戰正值新麥登場,為了支持宋軍抗金,順昌百姓使用新麥磨面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劉錡對順昌人民的支持表示感激:“百姓如此助我,金兵必敗無疑矣!”

《宋史》說他:“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可謂實至名歸。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為紀念和感謝劉錡大敗金軍,使百姓免遭一場金兵浩劫,當地人民捐款修建了劉公祠以示紀念。大殿內的一副對聯:“鐵浮圖銳利非常,自來中原橫行,獨畏我順昌旗幟;金兀朮驕狂太甚,妄將堅城踢倒,試問他多大腳尖”,既諷刺了金兀朮的狂妄,也表達了人們在順昌大捷後的欣喜之情。

這位將軍大敗金兀朮,取得順昌大捷,如今祠堂卻偏居一隅破敗不堪

如今劉公祠位於阜陽城區西北角古城牆上,一條彎曲的公路從劉公祠旁繞過。由於位置偏僻,即便在當地,劉公祠也名聲不顯,知道的人也不是太多,而且由於年久失修,祠堂未免有些破敗,可惜了一處絕好的歷史研究與教育基地。

歡迎大家閱讀“上馬擊狂胡”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歷史,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