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堅持做群眾信任的信訪幹部

通化信訪

隨著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訪法治化建設的深入推進,特別是全面實行訴訪分離以來,部分群眾因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在信訪程序得不到受理,便錯誤地認為是幹部不作為,對信訪幹部的信任程度也大打折扣。信任是解決群眾信訪問題的基礎。因此信訪幹部必須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想出法子,用更加深入紮實的工作贏得群眾的理解信任。

“放下架子”去傾聽

傾聽是信訪工作為民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傾聽可以有效平復來訪群眾急躁的情緒,讓群眾充分釋放心中的積怨,有利於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筆者曾接待過這樣一位來訪人,她家住在頂樓,來訪反映有人故意用磚頭敲擊樓頂干擾其正常生活。此前,她已多次報警,公安機關也多次到現場勘查,但均未發現任何異常,加上她有精神病史,所以公安機關認為是她反映的問題是幻聽的結果。筆者熱情的接待她,並與她攀談,耐心地聽她反反覆覆詳細地介紹相關情況。從她傾訴中,筆者判斷情況可能屬實,於是聯繫協調公安機關對其住所進行24小時蹲守勘查。經過屬地民警連續兩天的蹲守,終於查清異響的來源是電信部門在樓頂安裝的通訊天線由於固定不牢,在颳風時抽打樓頂所致。

“撲下身子”去下訪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傾聽群眾呼聲的窗口、瞭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信訪幹部要履職盡責,就必須帶著責任和感情推進工作,積極主動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筆者曾對一個縣的信訪工作做過跟蹤調查。該縣共有24萬多人,過去是一個農業縣,現在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明星縣,曾一度信訪矛盾突出。2011年,全縣接待來訪1239批次6036人次,進京非正常訪96人次,進京正常訪122人次。針對這一情況,該縣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定期坐班接訪活動,“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點對點”落實責任、解決問題。同時,對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人員,全部落實化解責任單位,定期組織黨員幹部和法官、律師等專業人士深入基層開展政策法規宣傳。2016年,該縣信訪總量比2011年下降了38%,越級訪年均下降16%,信訪積案基本實現“清倉見底”。

“想出法子”去解決

筆者在工作中發現,不少群眾在通過訴訟、仲裁、行政複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訴求時,常常因為辦理時間長、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再次“迴流”到信訪渠道,並且情緒更激動、行為更激烈。因此,在推進法治信訪的過程中,面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思路、攻堅克難。在《人民信訪》2017年第1期刊登的《對兩起案例處理程序不同結果不同信訪案例的解析》一文中,武漢市某行政機關在處理信訪人更改民族問題信訪事項時,信訪部門所做的工作可謂周到細緻、體貼入微,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他們先程序性受理信訪人的訴求,在與相關責任部門一起甄別會商,確定依法解決的渠道和程序後,再準確告知信訪人辦理機構、辦理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流程、辦理時限以及辦理人聯繫電話等事項,最終有效引導信訪人通過法定途徑依法解決合理訴求。

(通化市信訪局複查複核和督查科 郭海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